友快網

導航選單

蘇州民居,不止粉牆黛瓦

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時期,由伍子胥負責規劃建設,成為當時吳國都城,稱闔閭城。秦統一中國後設會稽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因城西有姑蘇山而名蘇州。唐為蘇州府,宋為平江府,元稱平江路,明清時期又改稱蘇州府,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南宋平江圖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碑刻城市地

蘇州古城城牆呈長方形,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6公里。伍子胥建城時,“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在城四周建有八座水陸並列的城門,城門上均設有城樓。八門分別為東婁門、匠門,西胥門、閶門,南蛇門、盤門,北平門、齊門。如今盤門為國內僅存的唯一水陸城門。城的中央為宮城,為歷代府衙所在。古城城牆外有護城河,南面和西面的護城河是隋唐時期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城內河道水系縱橫交錯,石橋飛架,民居臨河,整座古城就是一幅典型的水城畫卷。

盤門,中國唯一水陸城門

蘇州城的核心是水,城內河道為其經脈,大小河道交織縱橫,橋樑就有三百多座,河道與街道相互平行,構成了“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雙棋盤式格局。根據河道和街道,城市也規劃出了“前街後河”的街坊。唐朝時達60坊,宋朝時達65坊。至今蘇州古城區內還保留著這種規劃。沿河的街巷、臨水的建築、河上的石橋、流動的河水和行駛的船隻,共同組成經典的“小橋,流水,人家”。

明蘇州府水路總圖,水道交錯縱橫

這幅江南畫卷的主體是民居,因河道和街道的規劃,使得蘇州城呈現東西長南北短的矩形,民居大多臨時而建並呈橫向聯排式的佈局。民居朝向多坐北朝南,前門沿街,後門臨河。民居外觀粉牆黛瓦,顯示出“人家盡枕河”的特色。

蘇州民居因靠河修建,每家每戶幾乎都有依牆或是挑出屋外的水埠或是踏步,取水,乘船,洗漱十分便利。在很長的歷史長河中,前門碼頭擔任住宅主人出門,迎賓或送客等任務,後門碼頭往往作為洗刷、購物等生活之用。

蘇州山塘街民居

蘇州民居是以一進院落為建築單元,向縱深方向延伸組合成一個整體。每一個廳,堂或樓前配置一個天井或是庭院,由建築和天井庭院組合,就是為一”進“。

大型民居都是建於明清兩代的古建築,有著古樸的風韻,豐富的文化內涵。縱向的平面佈局多呈現以下佈置:大門門前有照壁,有一字形、口字形、八字形等更有隔著河的照壁,形式須按照官職來設定。照壁是住宅前的屏障和對景,大門與照壁之間的空間是為賓客停馬停轎的廣場,相當於現在的停車場。入大門為門廳,此為第一進。第二進為轎廳,供停宅主人之轎和轎伕休息之用。過轎廳後穿過磚雕門樓,經天井達到正廳,這是第三進。大廳是接待賓客和婚喪嫁娶之用。過大廳後便是第四進院落內廳或女廳,為家眷住所。進數的多少一般視宅主人的財力而定。

何宅及網師園平面佈局

大型民居橫向分為若干“落”,建築中軸線上的門廳、正廳、內廳稱為“正路”,兩側平行正落的建築稱為“邊落”,主要建築有花廳,書房,廚房等。正落與邊落之間設定備弄,作為交通和空間的分隔。

備弄的設定是蘇州大型民居的特點,因只有逢大事時宅中正落的各進門戶,白漆屏門才會開啟,平時很少開啟。因而在正落和邊落之間設定前後通達的備弄,對外可以通向街道和河道,對內起著日常全宅的交通作用,同時還溝通了各落之間的聯絡。如從正落的上房到邊落的花廳,只需要走備弄就可以,無需穿越別的廳堂,避免打擾廳堂內的活動。備弄的設定是將禮儀性的中軸交通和經常性的日常交通分開,又將各院落有機的聯絡在一起。

留園備弄

蘇州大型民居較完整且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尚有多處,如闊家頭巷的何宅,也就是網師園的住宅部分。此宅建於清乾隆年間,宅門有大型照壁,東西設轅門,為蘇州大型民居門前廣場儲存最完整者。大門為將軍門式,入門進門廳、轎廳到大廳,大廳面闊三間,名“萬卷堂”。正對大門有非常精美的磚雕門樓,大廳後的女廳名“擷秀樓”,為晚清著名文人俞樾所書,樓二層、面闊六間,明五暗一。最後一進為下房,近十全街。住宅西側就是著名的網師園,轎廳,女廳多處設門可通園內。女廳後庭院的假山可拾級而上,轉入“竹外一支軒”後面的樓房,樓上即可俯視網師園全景。

何宅主廳萬卷堂

中型民居平面佈局基本與大型民居相似,多數為一落,少數為二落。廳堂,上房等建築尺度也較小。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故居即為典型,平面佈局共二落,正落有門廳,轎廳,大廳,上方共五進。門廳懸李鴻章題“德清俞太史著書之廬”額,大廳名“樂知堂”。邊落為三進,前為“小竹裡館”,為俞樾讀書之處,後為“春在堂”,是會友講學之處。堂正中屏門上刻俞樾自撰、吳大澂書《春在堂記》,上懸曾國藩題“春在堂”額。因住宅西北有隙地,形如曲尺,故在“春在堂”後鑿小曲池,築亭設廊,堆疊假山,園雖小僅“一曲而已”,並取《老子》“曲則全”之意命名為“曲園”。

曲園

蘇州大中型民居從空間上講,天井庭院的疏朗和室內的寧靜形成對比,從外觀上講,正立面門面的簡單和側立面圍牆的高低錯落形成對比,從色彩上講,淡雅樸素,粉牆、黛瓦、棕窗頗具特色,從文化上講,建築兼具文學,書法,繪畫,詩詞等藝術手法。

庭院對景

小型民居面積不多,佔地不大,但平面佈局較豐富,常見的有橫長方形、曲尺形,四合院,一顆印等。中國經典傑出詞曲家、開創高校詞曲教學第一人的吳梅故居,即為典型小型蘇州民居。該宅位於蒲林巷,坐北朝南,門屋一間開在偏東位置,入門西折為三間待東西廂樓廳組成的三合院。廳旁有一小門,可至東首書樓“奢靡他室”,寬一間,深五檁,前後位天井,北有五間堂樓,與前樓隔天井相望。東梢間北出廂房。吳梅愛好藏書,一生節衣縮食,藏書萬卷,故有上下二書房,樓上東部也為書房,名“百嘉室”。堂樓後天井北面為廚房、雜間、柴房等,由此可出後門直達雙林巷。

吳梅故居

沿河民居大多為百姓人家,一邊靠巷,一邊臨河,因地制宜,靈活佈置。會在屋內外建造水踏步,水碼頭,優勢為了爭取空間,多挑出水面建屋。

沿河民居

蘇州民居中的主要建築首推廳堂。正廳是用來待客、宴請、議事、婚喪嫁娶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全宅最重要的建築。廳堂均體形高大,結構穩重,頂部多不設天花,地面鋪青磚,正面一排落地長窗,後面柱間為通長白漆屏門,並在中間屏門上掛中堂對聯,屏門前擺放長几供桌,牆面粉白,整個大廳空間整潔穩重。

何宅主廳萬卷堂

大廳一般面闊三間,正中明間較大,次間較小,建築結構為硬山頂,樑架富者用扁作,一般用圓作。大廳正中懸掛匾額,中堂,柱子,兩側均掛書畫對聯。大廳的匾額非常講究,書法多出自名家,反映著主人的身份,地位。如闊家頭巷何宅的“萬卷堂”出自杜甫名句,由文徵明書寫。

耦園主廳載酒堂

大廳正前方是全宅最重要的磚雕門樓,上部均用青磚雕刻歷史故事、傳統戲文、花鳥魚蟲等,雕刻精美,並在正中雕刻歌功頌德或是鼓勵後代的語句。磚雕門樓與大廳成為對景,同時結構堅固,是蘇州民居的特色。如闊家頭巷何宅的磚雕門樓,建造於清乾隆年間,門樓高6米,中間有“藻耀高翔”磚額,兩旁刻“周文王訪賢”和“郭子儀上壽”圖,下排裝飾三個壽字,並附有蝙蝠圖案,兩側為獅子滾繡球等花紋。

何宅磚雕門樓

蘇州民居除了頗具特色的建築之外,宅園也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宅園興盛於兩宋,明清時期達到高峰,這也讓蘇州有了“百園之城”的稱號。宅園是住宅功能的延續,它滿足了宴客會友,讀書作畫,聽曲看戲和遊覽歇息的功能,配置上一些廳,堂,亭,廊,再進行疊山理水後就形成了一個私家園林。

網師園

宅園多緊靠住宅側面或是後面,且均設定便門進入。如拙政園可由住宅後廳的曲廊經便門搭小滄浪。網師園從住宅後部廳房直接入園。

藝圃

蘇州宅園也可大可小,像拙政園,留園這種大型宅園屈指可數,多數宅園僅佔幾畝或幾十畝,故園林結構多小巧玲瓏,追求質樸,幽深的審美情趣。如清末著名畫家吳待秋的殘粒園,佔地僅140平方米,在狹小的空間內仍營建了山水橋閣,不愧為壺中天地。

環秀山莊

蘇州民居在建築細部表現上採用了磚雕,木雕和石雕等手法來裝飾。樑架,欄杆,門窗,飛罩,掛落等採用木雕。門鼓石,牆基,柱礎等採用石雕。蘇州石雕有高低深淺之分,一般為素平、起陰線、鏟地起陽和地面突起等不同手法。如民居大門的門鼓石、上部作圓鼓形,雕有包袱,石獅,葵花等樣式。柱礎多四周雕蓮花瓣裝飾。門樓,牆門,花窗等採用磚雕。像上文介紹的何宅磚雕門樓就體現了蘇州磚雕手法的精湛。

耦園花窗

垂花柱

有水才有蘇州,蘇州是水做的,蘇州人對水有割捨不斷的情結,蘇州人喜歡在水邊住,水與人、水與建築的親密關係就成了蘇州民居的重要特徵。

上一篇:娛樂圈出現女飛賊,曾在賈乃亮旗下,網友:高中就這樣
下一篇:老祖宗:一個家庭中,一旦做好這三點,子孫會福報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