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死亡哲學》: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跟著謝利·卡根對個人同一性的幾個理論進行了研究討論,可是腦袋裡好像還是一鍋粥。我們討論同一性問題其實是想知道是什麼使我們死後得以存活。然而,老謝指出,我們可能並不是真的關心這個問題。

我們關心的這個關鍵的問題可能是:如果我們存活下來,什麼才是重要的?我還是以老謝的角度討論這個問題。

先從靈魂論來考慮這個問題。我們考慮的情況是,當我死後,靈魂離開肉體,然後又進入另一具肉體,靈魂在新的肉體上得以延續。根據靈魂論,同一個靈魂,同一個人,新的肉體是我。這種情況可以稱為轉世。

但是我們考慮的是,靈魂進入新的肉體之前,一切記憶、信念、慾望等人格會被清空,不會留下一點痕跡,轉世之後我們絕無可能保留前世的記憶。對於相信靈魂的人來說,這可能也比較符合實際,你可以想一想,你有一點前世的記憶嗎?我們可以認為轉世之前喝了孟婆湯,或者經歷了什麼事情,把過往的一切都清空了。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幾百年後,幾千年後,雖然我的靈魂不停更換肉體,以這種方式存活下來,但是這對我來說重要嗎?我不覺得重要,將來擁有我靈魂的那些人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他們一點也不像我,我不覺得這樣活下來比徹底死了好在哪裡。顯然,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接下來,讓我們來思考一下肉體論。如果肉體論是正確的,只要將來有人擁有我的肉體,我就可以存活下來。假設肉體的大腦版本是最佳版本。

現在想象一下,明年有個人將得到我的大腦。但是,在那之前,我的大腦已經被清理乾淨了,所有的記憶被清空。我們討論的是不可逆的失憶,以後不會有任何可能用某種方式恢復記憶。

那個人醒來後,他會發現出自己新的人格,他完全不知道以前他曾經有過另外一個身體。根據肉體論,那就是我。

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是,這個例子並不吸引我,如果以這種方式活下來,我沒有覺得更好。只有肉體存活下來不足以給我想要的東西。比起肉體的存活,我想要更多的。

那麼重要的是什麼呢?重要的不僅僅是活下來,而是帶著同一個人格活下來。這已經比較接近事實,但也不完全正確。

要理解它,讓我們再來看一看人格論。根據人格論的說法,個人同一性並不要求我的人格必須完全保持不變,而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可以獲得新的信仰、新的慾望等,我可以丟失之前的一些記憶和信仰。只要它是同一個緩慢發展的人格,有著正確的重合和延續模式就行。

想一想接下來的例子。假設我活了很久,非常非常老了,可能有800歲、900歲。因為人格可以緩慢地變化發展,所以經過很長時間以後,我的人格已經和開始的時候完全不同。我有了一套完全不同的記憶、信念、慾望,年輕時的記憶、信念、慾望全都沒有了。

我變成了“完全不同的人”。他有完全不同的興趣、品位和價值觀。如果是這樣,我想說,雖然那是我沒錯,但是又怎麼樣呢?這並沒有給我想要的東西,它沒有給我覺得重要的東西。

總的來說,當我思考我想要什麼的時候,我想要的不僅僅是帶著同一個隨著時間發展的人格存活下來。我想要的是帶著相似的人格存活下來,必須足夠接近,跟我現在的人格非常相似。如果給我這個結果,我就得到了存活中我認為重要的東西;不給我那個結果,我就沒得到。

這就是謝利·卡根覺得存活下來重要的東西,一個與現在的人格足夠接近的人格。

一旦意識到這點,就會發現,存活並不是必要的。不管明天的靈魂是不是今天的靈魂,也不管明天的肉體是不是今天的肉體,只要明天有一個人的人格和我一樣,我就得到了我想要的,重要的東西。

然而老謝的觀點是,他不相信以上任何一種假設會發生。他不相信靈魂,也不相信肉體死後人格會繼續存在,以及肉體死後會得到重要的東西。

老謝認為,死亡是肉體的終結,也是人格的終結,死亡將是最終的結局。

如果真如老謝所說,死亡真的是很讓人沮喪。一切都結束了,死亡就是人的終點。

上一篇:鏡的面容姣好,愛了愛了!
下一篇:《不願意說再見》(現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