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婆媳關係出現危機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

1“娶了媳婦忘了娘”: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父慈子孝作為一種倫理道德支撐著中國傳統家庭的撫育行為,也形塑了成年子代對親代的贍養。然而這種養老模式最近幾十年卻開始出現問題:一方面有些年老的父母雖然能從成年子女那裡獲得基本口糧,卻很難獲得尊重與關懷;另一方面,年老的父母從子女那裡獲取贍養資源往往需要一些前提,即父母必須為子女“做貢獻”,比如照看孩子、做家務等,否則子女便有理由減少對父母的贍養。

當傳統家庭養老出現上述危機時,一些研究者宣稱這是傳統倫理孝道扭曲與淪喪的表徵。在宏觀結構層面,研究者從(家庭)現代化理論那裡找到理論解釋,即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提高,擴充套件的親屬關係紐帶隨之弱化,傳統家庭形式變得更加鬆散,而這一系列變化又導致了代際(尤其是親子)間的凝聚力削弱。在微觀機制層面,相當一部分研究者將家庭養老出現困境的原因歸咎於年輕一代在家庭中地位的崛起使夫妻關係取代代際關係成為家庭的軸心,即所謂“娶了媳婦忘了娘”。在這種微觀機制的分析中,“媳婦當家”是一個關鍵事件。人們認為媳婦當家作主之後更多盤算自己小家庭的利益,從而使“娘”的利益變得次要甚至被忽視。雖然這些現象總能在經驗層面被研究者不斷捕捉和印證,但其背後的發生機制卻值得細細分析,因為當研究者將“娘”得不到相應的贍養資源歸咎於兒子娶了媳婦時,事實上是對媳婦進行了潛在的道德譴責,並或明或暗地對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進行了道德上的反對。然而,道德譴責並不能替代學理分析,媳婦家庭地位提升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家庭資源代際分配,仍是一個有待清晰闡述的問題,這亦構成了本文試圖探索的核心問題。

2倫理主義與理性主義:中國家庭代際互動研究的兩個傳統

除了極特殊的時期,家庭一直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單位。圍繞人們緣何組成家庭,以及在其中依據何種規則互動,學術界的分析與討論莫衷一是。作為意見的一極,研究者將家庭視為道德共同體,認為身處其中的人們依據倫理法則進行互動;作為意見的另一極,研究者則將家庭視為個體理性算計組合而成的組織形態,每個人都會理性地審視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與利益,並策略性地選擇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分析路徑可以被歸納為家庭研究中的倫理主義正規化與理性主義正規化,對中國家庭代際互動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3理性主義正規化下的中國家庭代際互動研究

與倫理主義正規化將家庭成員視為利他主義者和道德楷模不同,理性主義正規化的研究更加強調代際關係中的理性成分。中國家庭關係研究中最有影響的理性主義分析當屬“合作社模式”。在這一模式看來,中國家庭是由完全理性的、重視個體利益的成員所組成的經濟單位,家庭共有財產是制約每一個家庭成員的主要途徑。中國家庭作為經營單位所具備的固有能力與彈性使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家庭的人力、物力,最大化地利用外部機會。按照這一模式,中國家庭結構的不同形式以及變化都是由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家庭合作來決定的,最終是為了實現家庭利益的最大化。這一理論框架從最初對家產製、家庭生產的分析,逐步拓展到“招贅婚”、“同質婚”、居制和分家等領域。

延續合作社模式對家庭成員理性化的分析,沃爾夫在考察臺灣地區的家庭關係時提出了“子宮家庭”的概念。沃爾夫認為,在一個傳統的大家庭中,“外來”的媳婦並不總是被動地接受命運,她苦心經營著一個只包括她和她兒子的“小圈子”,並精心培育和兒子的緊密關係,以確保自己在家庭中獲得實力並保障晚年生活。在沃爾夫的分析中,“子宮家庭”是女性家庭成員理性行動的產物。

綜觀中國家庭代際互動中的倫理主義正規化和理性主義正規化,由於強調的重點不一樣,因而在分析嵌入於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家庭代際互動時,其解釋力往往存在差異。例如,在傳統時期,倫理規範對個體的約束性更強,這使得理性主義正規化的解釋力難以有效彰顯;而伴隨著社會轉型以及消費主義的衝擊,個體的工具理性越來越強地支配著家庭內部的代際互動,從而令理性主義正規化的解釋力大大增強。正是基於此,本文擬延續理性主義正規化來展開對家庭代際互動的研究。

4結論與進一步討論

在文章的開篇,我們便針對日常生活中人們感性的“娶了媳婦忘了娘”認知進行辨析,在文章的分析中,我們進一步指出了“媳婦”與“娘”之間存在隔閡的可能原因,即媳婦由於從未受惠於公婆的撫養,當權利意識被喚醒且在家庭中擁有較高決策權時,她便可能不再像傳統的媳婦那樣將贍養公婆視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是以相應的交換條件(如公婆為自己的小家庭做家務、帶小孩來“做貢獻”)為基礎來提供贍養資源。乍一看來,“媳婦”與“娘”之間似乎是一個零和博弈關係,即對於兒子而言,媳婦的權力增長了,“娘”的權益就必將受到損傷;相反,要保障“娘”的權益就必須要約束“媳婦”的權力。

5女兒養老是近年來學術界關於家庭

養老問題討論中的重要議題,這一研究議題的興起與計劃生育政策背景下的純女戶家庭增多有關,同時也與人們發現現實生活中出嫁的女兒正在越來越多地開始為母系家長提供經濟支援有關。本研究發現,大多數家庭都會給雙方父母或多或少的經濟支援,給母系家長經濟支援的家庭比例只略低於父系,這說明當前社會家庭中對母系家長進行支援已逐步形成潮流。可以說,在女性家庭地位普遍提高的當前,女兒養老已經部分地成為了現實,這一逆向影響可能改變人們尤其是農民的生育偏好,生育並培養女兒以期在未來獲得回報可能成為很現實的家庭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女性家庭權力對母系家長經濟支援的提升作用在本文並沒有得到驗證。這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本研究所能使用的唯一資料樣本量偏小,概念的測量比較粗糙。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女兒養老畢竟是一個新現象,其機制未能被筆者把握。對女兒養老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上一篇:其他人與我何干?我想要的,始終是你的信任
下一篇:沒有專業求生技能切記野外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