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熱血雞娃”也有原罪?要了分數丟了親情,父母錯位的愛毀了孩子

在熱播劇《小捨得》中,女主角南儷有著這樣的困惑:明明自己和丈夫都是985大學高材生,為什麼孩子學習成績卻在班上排名倒數?

為了逆天改命,南儷走上了“熱血雞娃”之路,帶著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課外補習班,逼著孩子背單詞、鑽研奧數題,把時間塞得滿滿當當,沒有片刻喘息。最終,孩子經受不住超強負荷,情緒崩潰,在一個大雨天離家出走。直到這時,南儷如夢方醒,無奈也無力地感慨說:“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大機率不如我們。”

也許在普通工薪階層,對孩子成長沒有過多的焦慮,考好了,固然高興,如果考不好,也能坦然接受。但是學霸父母怎麼能接受學渣孩子呢?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比如像南儷,她就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學業成績排名倒數,對孩子的要求和成材標準嚴格苛刻得多,因為她們比的將來不是能不能上大學,而是有沒有考入985、211,甚至清北復交,哈佛斯坦福。

正如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說的,這之中有“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差距問題。知識分子渴望一代更比一代強,希望下一代能夠延續自己這一代的輝煌,如果自己是頂尖名校畢業,那麼孩子絕對不能差。一旦自己的孩子學業成績不遂己願,難免鬧得家裡不得安寧,搞得親子關係緊張兮兮。南儷的孩子承受不了她的重壓和逼迫,造成離家出走的悲劇,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要把“理想自我”強加到孩子身上,給他們以足夠寬裕的成長空間,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發展出健全的人格。

此其一。

第二,高知父母不是天然的合格父母,學習是唯一的進階之道。

在大眾的印象裡,包括大學教授在內的高階知識分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問高、學識厚、才華橫溢,搞定小屁孩那是隨手拈來的事。教授們也是自戀自信自負得很,自己已然在金字塔尖傲視群雄,幻想著用四維空間的優勢對一維、二維、三維空間進行降維打擊,用高階認知碾壓低階認知更是馬到成功。可是到頭來,終究是一局遊戲一場春夢一地雞毛。

我們身邊也不乏“不教而善”的例子,你看他們這父母當得瀟灑自如,輕鬆快樂,沒有雞娃,孩子就是那個鄰居家的學霸;天天玩耍,孩子就是啥都會;和言細語,孩子就是聽話照做,出類拔萃。孰不知,這樣的家庭只是孤例、個例,正如大熊貓一樣珍稀,絕大多數孩子的成長來自父母費心費力,傾情付出,甚至把父母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專心專注,刻苦攻關。不客氣地說,那種吃著火鍋唱著歌隨手把孩子帶成學霸的美差,當成談資說完就完了,萬不可當真的。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丁延慶吐槽,自己與孩子之間不談學習父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他坦言,北大教授的孩子,很多都考不上北大,這已經成了一個普遍現象。我教她逆天改命,她卻教我順生認命,在說到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時,他的話語中透著苦澀和不甘,無奈和自嘲。

雖然丁教授的孩子學習成績再墊底也是在北大附中墊底,吃瓜群眾的孩子即使在不入流的學校裡當學霸也趕不上他的孩子優秀,但是,他的吐槽畢竟給人們帶來了麻醉劑效應,原來教授也和我們吃瓜群眾一樣在為孩子教育問題抓耳撓腮,雞飛狗跳啊,心裡瞬間平衡了許多,有一種“今天天氣真好”的感覺。

大學教授往往是某個領域裡的專門人才,不是天然的合格父母,他們如果跨界到孩子養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必須從頭開始學習才行。據查詢,丁教授早慧,6歲能背新華字典,和妻子都是北大高材生,他的專業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學、教育財政學和農村義務教育。除了父母有本事不等於孩子有本事之外,從他的研究方向跨界到家庭教育還是有不少的難度,他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重重障礙在所難免。

第三,顛倒學業成績與愛的位置,讓家庭迴歸愛的軌道。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說,孩子們在乎的其實不是學習,而是愛。師生關係的建立是職業行為,是政策規定,核心是學習,而親子關係是基於天然的血緣關係,核心是愛,是親情。但是父母卻與這個定位相悖離,單方面認為愛孩子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好好學習,好成績猶如獲得父母之愛的資格證、入場劵、通行牌,只有考了好分數、好名次,才有資格贏得父母的愛。這是許多家庭悲劇的根源所在。

和丁延慶一樣,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小強也因為“教不好孩子”上了熱搜。大學文科教授不是因為專業出彩而被人所稱道,卻因為家庭教育問題備受關注,這多少有點不務正業的味道,不知道對這兩位教授而言是喜是悲。張教授的自我介紹非常有個性,他坦言:“雖然指導的研究生已超過70名(含在讀和畢業),依然對初中生女兒的教育束手無策。”

女兒上初中後,張教授發現,在學習上教不了自己的孩子,不僅數學題解不出來,語文英語也不一定能做對。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青春期的她不接受我的指導”,“你越發力,效果越差,最後人仰馬翻”,親子關係極度緊張。經過初中三年和女兒的“戰爭”後,他徹底投降認輸。就在他轉身後,“我就完全不過問學習了,只給她做飯、陪伴”,結果卻出乎意料地好,“沒想到孩子反而願意主動跟我聊點什麼”。

回顧張教授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戰爭到和解的過程,我們發現,他的秘訣無非就是低下了教授高傲的頭顱,摒棄了自己的偏見與固執,在家庭生活中著力扮演好父親角色,不再以學習為執念,給孩子的是無私的父愛。

中小學教育有其專業性與獨特性,並不是你是大學教授就可以輕易搞定的,並不是你自恃學問高深就可以降維打擊。對中小學教育教學多一份敬畏與尊重,對密切親子關係多一份謙卑與上進,也許這才是正確的態度。當父母的在家裡承認自己不如孩子,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如果再進一步向孩子請教、學習某門功課的知識,這樣的父母在孩子心目當中堪稱偉大。

後喻文化的特性就是老一輩向新一輩請教,前一代向後一代學習,比如智慧手機、微波爐等新技術的應用,都需要新生代來傳授相應的知識與技能。當然,像張小強教授一樣自我感覺搞不定就乾脆放棄,迴歸父親施愛的角色,也是一個不壞的選擇。

跨界有風險,跨界需謹慎。在平凡的世界裡,不甘心做一個平凡的人又該怎麼辦?學霸父母如何面對、拯救學渣孩子?大學教授等高階知識分子如何扮演好家庭中的角色?這些都給我們每一個以前所未有的挑戰,也造成了巨大的困惑。我的建議有三條:給孩子以足夠寬裕的成長空間,不要把“理想自我”強加到孩子身上;沒有天然的合格父母,學習是唯一的進階之道;顛倒學業成績與愛的位置,讓家庭迴歸愛的軌道。對此,你認同嗎?期待你在評論區說出自己的想法。

「點燈書屋」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 青春期孩子成長問題 親子溝通

¥

29。8

度小店

月銷208

購買

上一篇:去哪找女朋友?我分析一下,然後再推薦地方,你們就合計行不行!
下一篇:如何判斷男生喜不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