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老人常說,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有什麼含義?有何道理

導語:古代時期,人們想要讀書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大多數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古人依舊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豐富深刻,通俗易懂的一些民間俗語。面對古人的偉大的智慧,不得不讓後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尤其是那些流傳百年甚至千年的俗語,是永遠值得我們去探索琢磨的。

雖說這些俗語樸實簡單,絲毫不用華麗的語言去修飾,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卻依舊讓後人受益,並且這也成了我國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令後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大多數的俗語基本上都是源自於民間,有的是人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的,有的是人們對為人處事的看法,還有的蘊含了四季變化的規律。

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也有一些俗語常常會讓我們感到疑惑和不解,比如這一句:“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那麼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呢?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

由於在古代的時候,醫療條件和裝置都是很有限的,遇到一些嚴重的疾病是很難解決的,稍有不慎就會葬送性命。比如瘟疫,天花等,這些疾病都是可以傳染的,一旦開始傳播,便很難控制。

那個時候,感染的人只能採用隔離的方式,而對於離世的人沒有火葬,古人只能用就地掩埋的方法處理,再加上醫療方面的欠缺,很有可能會牽連整個村子裡的人,因此,棺材是不能往人群和村莊裡般的,這樣會大大增加傳染的速度。

當然,這和那個時候的葬禮習俗也是有關係的,家中如果有喪事,小輩的人是不能隨意去外面拜訪的,更不能在葬禮上隨意走動,以免壞裡規矩。其實,換到現在來說也是一樣的,如果穿著喪服隨意去別人的串門,不僅不尊重對方,也是不重視離世的人。葬禮上就應該好好守好禮儀,避免失了分寸,讓人笑話。

現在的人對於棺材的理解是:只不過是一個離世人的容身空間而已,如果,在路上遇到下葬的隊伍,有很多人還會覺得晦氣。但是,這在古人眼裡,看見棺材是一件很吉利的事情。

因為棺材的“棺”和升官的“官”是同音,而其中的“材”和“財”也是同音,因此,古人覺得棺材象徵著升官發財,不僅如此,那些孝順的後輩通常都會提前為老人準備好棺材,有些人看到還會專門進去試一試,如果有人願意試的話,那就說明自己買的棺材還不錯。

據說,還有一些進京參加科考的學子,主動去替別人試棺材,圖的就是一個好兆頭,希望自己能考個好成績光宗耀祖。所以,古人對於這種事是絲毫不避諱的。可是,如果將棺材換成鞋子,那麼在古人眼裡看來,那是不能試穿的。那麼這是為何呢?第一鞋子是屬於貼身之物,試問有誰希望自己的貼身之物,讓別人試穿呢?

古代時期,衛生條件不好,一旦感染病菌,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弄不好還會丟了性命。並且那個時候,人們穿的鞋子大多數都是用茅草編制的,家家戶戶都會編,自然也就不會隨意試穿別人的鞋子了。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句俗語叫:“衣服可以借,鞋子不能亂穿”。那個時候的思想是很迷信封建的,別人穿過的鞋子是“破鞋”,這個詞語從古至今都代表這男女不正當的關係,因此,人們也會刻意的去避諱。

總結:民間俗語早已成為我國悠久歷史長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都是老一輩人在生活中、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智慧,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值得後人們去探索研究。也許其中的一些俗語,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表達的更多的是民俗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一些意義。同時這句俗語也告訴我們,有些東西可以往外借,也有些東西是不能往外借的,自己一定要掌握好這個分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給自己帶來困擾。本來幫助別人是一好事,結果卻不盡人意,那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上一篇:10年前,那位執意要生下雙胞胎女兒的60歲老人,如今過得怎樣
下一篇:貞豐:營造健康環境提升群眾健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