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項羽為何寧死也不過烏江?真的只是愧對江東父老?其實還另有原因

《項羽本紀》寫到項羽不過江東刎頸而死時,傾注了無比的激情,成為《史記》中最感人的片段之一。杜牧認為項羽應該東渡烏江,以圖東山再起。他的《題烏江亭》就是證明:“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李清照在《夏日絕句》裡歌頌了項羽的英雄氣概:“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物,歷史上人們對他的評價向來是爭議不斷,或是對項羽英雄氣概的讚賞,或是對項羽剛愎自用的批評,但不管怎樣,項羽的形象總是深入人心。兩千多年來,爭議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項羽為何自刎於烏江邊而不過烏江?小編總結出幾種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以供各位參考。

第一種觀點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給出的。他認為,項羽之所以不過烏江,是因為項羽自認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原文為“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由此看來,項羽是覺得自己辜負了楚國人民的期望,並且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部下也都撒手而去,他就更沒有臉面回去了。司馬遷這樣記載項羽不過烏江的原因,也反映了項羽為人重情重義,不忍苟且偷生的英雄氣概。這種觀點是對項羽的稱讚。

第二種觀點則是認為,項羽之所以不過烏江,是因為他害怕遭到欺騙。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項羽的逃跑路線。項羽在被劉邦彙集各路諸侯圍攻而逃亡時,在途中遇見了一個農夫。他詢問農夫逃跑路線,結果農夫給他指了相反的方向,這才導致項羽被追兵追上。所以當他遇到烏江亭長時,亭長讓他坐船逃走,他自然不能不產生懷疑。再者說,如果他真的再被亭長所騙,那真的會為天下人所恥笑,因此,心高氣傲的項羽自然不能遭受這種屈辱,所以,他不過烏江,也就說得通了。

第三種觀點則是項羽自尊心太強。看過歷史的大家都知道,項羽為人自負。鉅鹿之戰以五萬楚軍帶領十幾萬諸侯義軍大敗王離、章邯20萬大軍(“破釜沉舟”出自這裡),項羽在滅秦到楚漢爭霸幾乎無一敗場,每次都大敗對手,這讓項羽的心性更加高傲,任何人都是不看在眼裡的。然而垓下之戰,劉邦違反約定偷襲項羽,讓項羽猝不及防,被劉邦打的到處奔逃,這讓從未嘗敗績的一代霸王的面子往哪裡放?因為對於出身名門望族的項羽來說,與其苟且偷生,不如慷慨赴死,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一世英名。

這三種觀點,都是後人對項羽不肯過江的猜測。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項羽不肯過烏江,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你認為哪種原因更接近歷史真相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哦!

參參考文獻:《史記》《漢書》《項羽本紀》

上一篇:農村老媽最拿手的菜,簡單美味又下飯,城裡親戚卻不下筷,扎心!
下一篇:全紅嬋三姐弟聚餐!妹妹站著吃弟弟吃大盤肉,紅姐說了:這頓我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