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陪人看病,半天200,全天300”,揭秘新型職業:陪診師

你是否有獨自去醫院看病的經歷?

不僅要拖著疲憊難受的身體跑上跑下,還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獨感,

焦慮、窘迫和無助的情緒溢於言表。

特別是對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來說,獨自就醫的路上充斥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於是,在醫院幫助他人就醫的職業陪診師,出現了。

其實陪診師並不是一個憑空出現的職業,早在10幾年前,不少醫院為了改善病患的就醫體驗,曾在醫院內設立過類似“陪診員”的崗位。

但因為“醫托”、“黃牛”的存在,讓陪診員的工作開展難度變大,且醫護體系內並未把這一崗位系統化,導致陪診師的職業發展十分緩慢。

前幾天,一則“95後職業陪診師”的新聞在網路上引起熱議

,也讓陪診師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26歲的小宇當醫院陪診兩年了,每天的工作

“主要是指導客戶就醫,幫忙掛號、排隊、跑腿拿報告”

“半天200元、全天300元”,

兩年時間她已經陪診快200人。

但面對這個新型職業,人們的態度卻呈現兩級分化。

有人認為陪診員具備專業的就醫服務和指導,可以讓自己少跑彎路,還能避免獨自就醫帶來的困擾,在“就醫難”的時代能夠解決不少人的問題。

也有人認為陪診師就是變相的“醫托”,因為涉及到掛號、醫院科室的選擇,且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根據病人的著急程度去要錢,充斥著一種“看人下菜碟”的感覺,不排除鑽空子騙錢的情況。

在筆者看來,陪診作為一份利他型的服務職業,應該值得肯定和承認。

現代社會存在著大量獨自看病困難的群體,如空巢老人、獨居青年、孕婦、行動不便人士、異地就醫者等等,陪診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人群的痛點。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醫院都在推進智慧化就醫,網上預約掛號取號,但是很多老人看病不懂這些操作,不會網上掛號和智慧支付,但他們又是就醫的主力軍,所以常常會看到醫院人工視窗排起長隊的場景。

而面對不熟悉的醫院,更像是個處在一個迷宮裡一樣。掛號、就診、檢查、取報告、取藥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年輕人都會被搞得暈頭轉向,更何況老人。

再說稍微複雜一些的病症都需要做各項檢查,通常三甲醫院的檢查排隊普遍需要幾個小時,對患者來說非常耗時間,請假排隊顯得十分不划算,但你也不得不排。

並且醫院很多檢查如胃鏡、CT等,都要求有人陪同。在外工作的年輕人,就缺一個能陪伴自己看病的人。

另一方面,除了工作職責上像醫院裡的“醫導”一樣,陪診師還能觸及醫護人員看不到的領域,站在一個第三者的立場,為醫患搭建起溝通的橋樑,有效減少醫患衝突的發生。

陪診人員把溝通工作做在前面,能為患者到院就診時起到協調作用,避免患者見到醫生內心緊張,無法準確表達病情,或者因為情緒激動,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在陪診過程中,還可以起到記錄、解釋、協調的工作,幫助患者準確理解醫生的治療方案。

對於外地患者,後期再次開方拿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陪診師的存在也能讓他們少跑幾趟路,幫上不小的忙。

作為一個新興職業,陪診師當然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從業人員魚龍混雜、收費標準混亂、服務質量沒保證、效率堪憂等等,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個職業能夠帶來的價值。

當各種

政策法規陸續出臺,

統一行業準則,並擁有成規模的專業從業人員之後,相信陪診師會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職業。

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異地養老、獨居生活等現象將會越來越普遍,陪診服務

的發展前景也一定十分廣闊。

你如何看待陪診師這個職業呢?

上一篇:【ceo庫】李德和茱莉亞:我們的目標是做好自己,而不是做好自己!!
下一篇:從出生時辰看,你是早婚還是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