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這些地方人類很難發現,但是它們長期不會受到外界人類活動的干擾。

筆者 東邪

儘管如今人類的足跡已經遍佈地球陸地的許多地方,但仍然有些地區是人煙罕至的,它們或是因為氣候環境的惡劣阻擋了人類前進的腳步,或是因為地形地勢的險峻讓人望而卻步,還可能是因為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導致人類很難發現該地方。這些人煙罕至的地方長期不會受到外界人類活動的干擾,可能會發展出獨立的自然生態系統。

1986年,一位名為克里斯汀·盧卡斯的羅馬尼亞工程師接到指令負責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接壤的濱海區域進行地質考察,目的是為日後建設大型蒸汽發電廠選擇地址。後來盧卡斯和他的團隊選中了一個地址,但經過考察後發現那裡存在一個特殊的洞穴。經過一番努力後他們進入了洞穴,並被洞穴裡的情景所震驚,那麼他們在洞穴裡發現了什麼呢?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洞穴?

盧卡斯的團隊將該洞穴命名為“Movile Cave”,這個洞穴就在距離羅馬尼亞黑海不到2千米的地方。該團隊進入洞穴後先對洞穴的規模進行了估測,發現該洞穴最深的地方大概在地下6米左右的位置,但看起來十分狹長,長度達到240米左右,整個洞穴的面積可能達到1。2萬平方米。更重要的是,這個洞穴還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封閉生態系統。

盧卡斯憑藉以往的勘探經驗,對洞穴裡的岩層進行判斷,認為Movile Cave至少有500萬年的歷史了。5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很可能才剛剛從樹上下到地面生活,而且洞穴內並沒有古人類生存過的痕跡,因此基本排除該洞穴是古人類遺址的可能性。後來NASA的科學家也參與到這個洞穴的勘測活動,攜帶了一系列精密的儀器,和羅馬尼亞的科學家共同展開研究。

根據盧卡斯團隊的成員介紹,他們剛進入洞穴的時候就聞到了裡面瀰漫的異味,這股味道有些刺鼻,而且難聞,因此他們下意識地認為洞穴裡可能存在生物,洞穴裡瀰漫的氣體則是生物釋放的。後來經過氣體檢測,洞穴內的環境充滿了硫化氣體,之後勘探人員也在洞穴裡發現了大量生物的存在,證明這是一個化學自養生態系統。

所謂的自養生態系統,指的是系統能與外界環境隔絕,不產生任何聯絡,但依然能夠正常運作。自養生態系統通常需要自養生物的支撐,其中就分為光合作用的生物和化能合成的生物。常見的光合作用自養生物就有綠色植物和各種藻類,化能合成自養生物就有硝酸桿菌、亞硝酸桿菌等生物。兩者都具有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能力,這就是自養的根本。

洞穴裡都有哪些生物?

經過長時間的檢測後,研究人員在洞穴裡發現了48種生物,它們自下而上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鏈。透過與外界生物的對比,研究人員發現其中有33種生物是該洞穴獨有的。也就是說,在洞穴封閉之前,裡面只有15種生物,但在後面500多萬年的漫長髮展中,15種原始生物逐漸擴充到48種,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眼睛已經弱化或退化了。

根據研究人員的介紹,處於洞穴裡食物鏈最高階的是一種名為Criptos anomalans的節肢動物,它的體型要比大多數種類生物要龐大一些,而且眼睛也退化了,只能透過頭部生長出來的長長觸鬚對外界環境進行感知。不可思議的是,研究人員還在洞穴裡發現了水蛭,眾所周知水蛭是一種靠吸血維生的生物,而洞穴裡不存在可以被它吸血的物件,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幾百萬年,確實令人驚歎。

洞穴裡的生物種類大多數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由於長期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它們不僅發生了眼睛退化的現象,體表的顏色也變得比較淡,大多數生物的外表呈現出乳白色,最深的顏色也只是淡黃色。在考察隊發現該洞穴之前,洞穴與外界完全隔絕。那麼問題來了,裡面的生物為什麼可以形成一個自養生態系統呢?

洞穴裡的生物靠什麼生存?

起初進入洞穴考察的科學家也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除了化能合成自養生物之外,其他自養生物所形成的生態系統需要太陽光。然而Movile Cave裡完全沒有光源,而且裡面的空氣也與外界隔絕。為了尋找Movile Cave生態系統的基礎能量源泉,科學家對裡面的空氣進行抽樣檢測,結果發現含有氧氣、硫化氫、二氧化碳和甲烷。

其中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的濃度最高,氧氣的濃度次之,甲烷的濃度最低,問題就在於是什麼生物釋放了硫化氫和二氧化碳。在一番深入的探測下,他們發現洞穴裡存在一種自養細菌墊,它是構成Movile Cave食物鏈的基礎。所謂的自養細菌墊,就是大量自養細菌堆積在一起形成的群體。單個自養細菌能利用水、空氣硫化物和甲烷作為原料,然後透過化能反應合成供食物鏈上一級食用的有機物。

也有科學家認為,洞穴裡的十幾種與外界相似的物種並不是洞穴自然誕生的,它們可能在洞穴封閉前就已經出現在洞穴裡了,後來因為地址變動的緣故該洞穴的出入口塌方了,從那時開始一直封存到現在。後來有科學家呼籲儘量少進入洞穴探索,目的就是減少人類活動對洞穴裡獨立生態系統的影響。

封閉洞穴的發現說明了什麼?

Movile Cave的出現說明了在特定的封閉環境裡,一小部分的生物也能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現有的自然生態理論。有不少科學家從封閉生態系統中獲得靈感,認為既然地表存在完全實現自養的生態系統,那麼地下空間也可能存在類似的生態系統,地外空間是否也存在這樣的系統呢?

地外空間通常是指地球以外的天體,例如金星、月球、火星等。長期以來,科學家都希望能夠在太陽系內發現外星生命,因為一旦一顆天體出現了外星生命,就意味著這個天體存在提供生命生存的環境條件。目前科學家將希望寄託在火星、木衛二和土衛六這三顆天體上,其中火星距離地球最近,受到的關注度最高。

經過多代火星探測器的探測發現,火星表面十分貧瘠,環境尤為苛刻,根本不適合生命的生存。那麼火星的地下空間呢?是否存在類似地球洞穴那樣的獨立生態系統,它們是從億萬年前遺留至今,仍未被人類發現?如果真的存在這種情況,那麼火星洞穴裡的生物是主動避難才存活至今,地球洞穴裡的生物更多是處於被動選擇的位置上。

研究人員曾發現“地下城”入口,這是怎麼回事?

當科學家們在火星表面找不到任何生命跡象後,有人開始把目光投向了火星的地下空間。2019年的時候,美國天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斯科特·維利透過谷歌的火星地圖發現其中一個地表區域存在一個巨大的入口。根據維利的估測,這個洞口的高度達到3。5千米,長度達到8千米左右。如此大的洞口,放在地球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為了確定該圖片並不是系統自動合成的虛假圖片,維利和他的同事在多個不同的時間點進入火星地圖進行搜尋,每一次搜尋都能在同一個座標位置上發現這個巨大的洞口,因此可以確定該洞口是真實存在的。有人根據洞口的規模進行推測,那可能是過去火星生命為了逃生避難而創造的。也有觀點認為該洞口是天然形成的,至今還沒有明確的定論。

前些年NASA科學家在分析探測器傳輸回來的圖片和資料時發現,一些地區的表面存在連綿的突起,因此他們推測這些凸起的下面可能就是火星的地下熔岩管道。根據表面凸起的規模大小來看,地下熔岩管道的直徑超過1公里。地球的地下空間也存在熔岩管道,但是直徑遠比火星熔岩管道小很多。因此如果火星過去出現過生命,那麼其中一部分生命可能逃到熔岩管道中避難了。

如果要驗證這種說法的可靠性,就需要派遣火星車前去探索。但目前NASA的所有火星車基本分佈在隕石坑中,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尋找火星表面的生命痕跡,包括有機物、水分子等。因此如果未來想要深入探索火星熔岩管道,還需要研發專門針對地下鑽探的火星車,這是一項難度巨大的挑戰。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去探索火星的地下空間呢?因為要改造火星的地表環境並不現實,倘若火星真的存在地下空間,那麼人類的火星移民計劃就多了一種選擇。地下空間就是天然的避難所,既可以減少宇宙輻射和晝夜溫差的影響,又可以有穩定的空間進行內部建設。

上一篇:【圖賞】小米11 pro使用感受:螢幕觀感不錯,但是手勢操作卻不到位!
下一篇:【單機】《安妮:最後的希望》評測:像基因特工一樣俯視射擊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