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我終於拋棄了 PC 電腦, 徹底換成 Mac 靠譜嗎?

全面轉向 Mac

在今年下半年,我終於拋棄了我那臺笨重的 Windows 桌上型電腦,完全使用我 2020 年購入的

MacBook Air M1 8+512GB

版本。

今天講講我從 Windows 徹底轉向 Mac 後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優點,以及一臺如此輕薄的無風扇 MacBook Air 是否真的能滿足我的工作。

為什麼拋棄 Windows ?

& 優點到底在哪裡?

一:效能淘汰

,雖然我主機搭載的 i7-8700K 和 1070Ti 在現在也雖不算特落伍吧,但也總是感覺效能差了點。

在剪輯 4K 影片的時候,明顯會效能有點跟不上,而且功耗真的好高,我估計得有上百瓦的功耗。

相比之下,我的 MacBook Air M1 雖然無風扇散熱,並且只有 8GB 運存,但是剪輯 4K 影片完全不存在卡頓,而且功耗僅僅 20W 不到,甚至冬天還有點凍手。

而且我外接了一臺帶魚屏也完全不卡,效能真離譜啊。

二:臺式太佔位置

,不夠方便,畢竟 Windows 主機的 WiFi 和藍芽等無線連線都不如 Mac 整合的好,總是要搞一堆線,特別煩人。

而我的 MacBook Air M1 日常去工作室,就只需要將 Mac 插上顯示屏和充電線,其實有時候我充電線都懶得插,反正續航長的嚇人,一天足夠。

假如顯示器支援 PD 供電,那麼電源線徹底不需要插了,一根線就足夠。

未來如果有需要,我可能會入手一個貝爾金的擴充套件塢,但是目前感覺需求不強,避免又變回複雜的桌面,還是暫時不入吧。

三:相容性有點意外

,之前放不下 Windows 的原因主要還是印表機,以及一些需要安全外掛的企業網站需要開啟,換來換去又嫌麻煩。

而最近我發現,其實 Mac 系統對這些配件的支援性好到離譜,我的低價印表機(三百多買的),甚至是打發票的古董針式印表機居然都能無需安裝驅動就能在 Mac 上使用。

是的,無需安裝驅動(印表機官網也沒有 Mac 驅動下載,客服說不支援),但插上去居然就識別自動安裝驅動了,而且油墨顯示等功能都能用,太離譜了。

除此之外,我的帶魚顯示器,本來也是個老古董,是最早一批的帶魚螢幕,沒想到插上去過了十幾分鍾就自動識別到了,

還自動安裝了顏色校準檔案

這真的離譜,這顯示器官網都下載不到校準檔案的,Mac 居然插上去自動識別了,關鍵我還是用的 USB-C 轉的 HDMI 線,因為顯示器太古老沒有 USB-C 介面。

藍芽連結第三方的鍵盤滑鼠,也都能自適應驅動,並且能實時顯示裝置剩餘電量,但如果是 Windows 的話,滑鼠還得用介面卡連線,否則會卡頓。

如果是一定要用到 Windows 系統的話,例如一些企業之類的軟體,我是安裝了一臺 Windows 11 ARM 版本的虛擬系統。

微軟在 Windows11 ARM 上對一些 X86 應用的支援也好的離譜,反正目前還沒遇到不能用的軟體。

但注意了!遊戲我全部都沒試,估計不會很好。

雖然網上有說透過虛擬機器可以執行絕大部分 PC 遊戲的,但是我早就不用電腦端玩遊戲了,不是不感興趣,而是早就得上了電子遊戲ED症。

對於我來說,現在桌面的精簡,舒適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辦公環境很簡單,平常在家用 MacBook Air 寫寫文章,寫寫稿子,然後需要錄影片就直接帶上電腦,反正這玩意輕的很,直接接上顯示器就能全心工作了。

目前這套使用程式我已經用了四個月,還沒有發現什麼痛點,很舒服。

至於很多人可能會擔心 MacBook Air M1 既沒有風扇,又是老款,效能到底夠不夠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如果你只是要用 Mac 辦公,那麼現在 M 系列處理器的 Mac 的效能可以說是

完全溢位了的

無論是 Mac Mini M1 還是我這臺 MacBook Air ,亦或者是價效比滿滿的 iMac M1。

在大部分場景下,蘋果 M 系列處理器的功耗甚至不會超過 5W ,即使是我在剪輯 4K 影片的情況下,也只有在匯出影片渲染的時候才能達到 20W 的功耗。

這種低功耗代表 M 晶片對於效能的要求極其輕鬆,隨便釋放一點功耗就夠了。

即使是我外接一臺帶魚顯示器,雙螢幕同時進行工作,在我從 2020 年購買使用至今,任何工作情況下都沒感覺到效能的瓶頸。

如果你真的要剪輯多段的 4K 甚至是 8K 影片,又或者要進行復雜的 3D 渲染特效等操作,那麼應該是不夠的,但是如果你達到這個階段,那麼應該也不會聽我這些廢話了。

上一篇:PC銷量真涼涼, CPUSSD降至白菜價! 還不趕緊動手?
下一篇:滿眼全是屏 銳龍配獨顯! ThinkPad Z16是否值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