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國深海造龍宮?海底2000米建立空間站,意義重大!

你有沒有想過

在海底最深處還隱藏著一個未知的世界

要知道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

其實才百分之5而已

海底深處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我們不得而知

2020年11月10日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艇成功下潛到北太平洋西部的馬裡亞納海溝底部

深度達到一萬米

重新整理了世界深潛記錄

讓世界為之震驚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中國深海技術的又一奇蹟

龍宮一號

在介紹龍宮一號深海空間站之前

先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深海空間站

深海空間站也被成為深海移動工作站

作用與太空空間站類似

都是進行未知領域的觀測與探索

深海空間站不受海面風浪氣候等環境條件限制

可長時間全方位的進行的深海作業操控

對水下工程作業資源勘探開發

海洋科學研究有著巨大的幫助

為人類探索海洋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在資源民生方面

深海空間站主要用於深海油氣開發

海底地形勘探

同時也為海面海底的裝置以及工作人員提供能源輸送

維修

通訊和救援等幫助

在國防軍事方面

深海空間站也有著巨大的幫助

不管是領海遭遇攻擊還是需要抵抗防禦

深海空間站都能利用最先進的勘探技術

為國防安全提供最可靠的技術支援

隨著陸地資源的加速消耗

海洋資源的開發成為世界各國的重中之重

而海洋資源顯然要多於陸地資源

想要獲得更多的海洋資源

就必須發展深海技術

而深海空間站就是海洋資源開發的前哨

哪個國家的技術更發達成熟

將來獲取的資源就更多

不管是下潛深度

還是量級規格都超越了西方國家

超越兩千米的下潛深度甚至達到了某些軍用核潛艇的極限

其實美早在1965年就開始建造了第一個NR-1深海空間站

這個深海空間站最深可下潛914米

航速達到3。5節

自持力長達30天

可承載13名工作人員

1969年正式投入使用

算是世界上第一個海下作業平臺

NR-1正式執行後

為美國的民用海洋考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直到2008年才退役

在美國發展深海探索的同時

身為老對手的俄羅斯也沒有閒著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

俄羅斯就開始了對於海洋資源的開發與探索

並且很快就研製出了自己的“多功能水下工作站”

用於對北極深海大陸架的考察和作業

這個工作站的排水量達到了5900噸

下潛深度400米

航速13節

自持力30天

可搭載人員40人

當然除了美國和俄羅斯

其他歐洲國家也在陸續進行深海空間站的建設與研發

這些深海基建讓他們在海洋探索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收穫

為未來的海洋資源爭奪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我國雖然在航天太空

深海探索等方面的科技研發晚於西方國家

但追趕的速度卻是極快

龍宮一號深海空間站就是我國深海科技研究的核心成果

龍宮一號深海空間站由中船重工研製

外形與軍用的核潛艇類似

重量高達250噸

長度22米

寬度7米

高8米

最深可下潛至2000米

龍宮一號的動力來源為電能

水下航速為4節

標準排水量160噸

可搭載人員12名

可在水下續航工作15-18天

同時龍宮一號還搭載了各種型別的水下機器人

多功能機械臂和多型號水下重型起吊裝置

主要用於水下勘探和樣本提取

龍宮一號工作區域位於我國南海海域

這裡物產豐富

海底具有非常豐富的礦產石油資源

這次國家耗費重金打造龍宮一號深海空間站

一是為了協助開發南海的油氣礦產資源

減輕國內資源消耗的負擔

同時龍宮一號也是國家為了南海全面開發建立的後勤保障

超越兩千米的下潛深度

讓龍宮一號可以潛藏在敵人極難偵測到的海底深處

就算是效能優越的海底雷達

也很難第一時間發現“龍宮一號”的蹤跡

如果未來爆發海上衝突

龍宮一號深海空間站或將成為我們的一張王牌

除此之外龍宮一號深海空間站還能作為海上救援手段

救助遇難的漁船或者是海上出行的遊客

蟄伏在海面之下的他們

出勤救援速度將是空中

陸地救援的幾倍之高

配備的雷達探測

對搜救也有著巨大的助益

這對於南海旅遊業的開發

也有著巨大的幫助

可以說龍宮一號深海空間站的建立

為南海帶來了全方面的支援和保護

簡直就是一座海下堡壘

可惜即使各國爭先研究

但世界現存的深海空間站還是太過稀缺

因為深海環境條件十分惡劣

人類想要長時間呆在深海

需要克服太多困難

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深海的壓強問題

隨著下潛越來越深

海水的壓強就會越來越大

人體能夠承受的壓強一般在304-405千帕左右

相當於水下30-40米

而海下作業則需要長時間呆在幾千米深的海底

所以想要長時間在水下作業

從技術到材料各方面都必須滿足抗壓強度

其次想要建設深海空間站

並保持長時間執行工作

就必須要解決空間站的能源補給問題

工作人員需要好好休息進食才能應對長時間深海黑暗環境工作帶來的精神與生理上的壓迫

而空間站也需要能源來執行和觀測

因此能源供給也是深海空間站的一大難題

除此之外空間站防腐

深海通訊救援

後勤保障等問題也是建設深海空間站需要克服的巨大困難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

除了大量的資金援助之外

還需要高階可靠的科技手段

不要以為深海空間站技術僅僅是科技水平的比拼

同時也是各國實力的體現與未來能源爭奪的基礎

眾所周知

地球是由71%的海洋與29%的陸地組成的

可以說未來海洋很可能才是人類資源的主戰場

如今太空探索技術成熟的國家有很多

但在海洋探索領域擁有一席之地的國家卻少之又少

可以說中國深海技術在某種程度上

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

然而這樣的得意之作

不過是中國深海空間站建設的雛形而已

我國對於深海空間站的建設有著宏偉的目標與周密的計劃

未來將按照太空空間站的建設方式來規劃

採用三步走的建設策略

第一步是進行小型深海空間站試驗艇的研製

2013年就已完成了研發和試驗

雖然規模較小

試驗場地也僅是水池

但卻標誌著我國深海探索技術的初步成熟

第二步是進行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的研製開發

就是如今的龍宮一號深海空間站

它的功能和作用上面已經介紹了

不管是量級還是技術都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

而第三步是建造未來的超級深海空間站

將水下逗留時間延長至60天以上

搭載人員提升到33人以上

並採取核動力作為主要能源

將噸位提升至1500-2500噸

同時擴大深海空間站的體積

長度達到60米

寬度達到16米

高度達到10米

如今前兩步我國已經完美實現了

正在向最難的第三步迅速推進

雖然第三步與前兩步難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想要實現較為艱難

但以我國目前的科技水平與製造實力

還是有極大可能性實現這個目標

按照世界如今的發展

未來人類的活動空間很可能從陸地移向太空和深海

而我國在這兩個領域飛速發展

都讓我國在太空和深海

都能擁有極高的成就和地位

我是館長我們下期再見

上一篇:乍看之下好像不該存在, 但其實經過檢驗的21個有趣事實
下一篇:iPhone 13系列: 更大電池、更快充電、120Hz高刷、驚喜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