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讀中文系就一定要當作家?

讀過中文系的不一定要當作家,而是從事了別的職業。而中文系大多培養的是漢語言文學、文獻學等方面的人才,那為什麼學了這些知識的大學生不當作家呢?

讀過中文系不當作家的人大多都在繞彎子,不得要領。中文系最大的專業就是漢語言文學,要大學生學會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美學等學科的知識,並且具有靈活的運用能力。學會了不用,不就等於白學了嗎?

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很多中文系畢業生並沒有去當作家,而是幹了別的工作,當秘書、當老師等等,不是專業寫作的人。是不是認為讀了中文系的就一定要當做家的觀點有失偏頗?

當然有失偏頗。中文系朝著作家的方向培養,但學生們的理想不一定就是作家,而是要幹別的職業。當然有一部分作家並不是中文系出身,自己摸索著寫就寫成作家了。或許中文系和作家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中文系傳授的知識只是一種漢語知識,一種文獻學的知識,卻沒有讓學生拿來用,或者說沒有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寫作實踐,只是讓他們一味學知識,如果說有應用的話,也是讓他們寫一些論文,引用一些資料,事實上不免抄襲,於是,很多中文系的學生只是學知識、學文化的人,並不是專業作家,連個職業寫手都不算。那麼,寫作真的可以靠上課學習獲得很多經驗嗎?

或許並不是。古代作家們大多自己寫作,透過科舉考試學成了基礎知識以後,就可以自己寫作了。蒲松齡落第後寫成了《聊齋志異》,曹雪芹沒上過一天中文系,照樣寫成了《紅樓夢》,如果說羅貫中和施耐庵有師承關係,也只是老師教學生一對一的教學,而且集中到寫作實踐上面,卻不會教授很多中文系的知識和理論。如此一來,寫作還真是自己摸索著獲得的技能,即便有老師教也是指導式的教法,並不是讓學生學很多漢語知識、文學知識等等。或許可以這樣說,要想當作家,關鍵不是學很多大而無當的理論,而是要寫起來,耐得住寂寞,每天寫作,常年如一日地寫作,並在寫作中逐漸完善技能,慢慢地也就寫成了。如果只是學習很多理論和知識,卻耐不住寂寞,這山看著那山高,不去進行長時間的寫作實踐,總想著掙大錢,當然也就成不了作家了。

或許讀中文系的人看不起作家。因為作家一生都不會很富裕,一些作家可能會榮登富豪榜,但也就僅有的幾個能有那樣的成就,大多數作家只是寫手,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作家。而且很多所謂的作家都辛辛苦苦寫作,卻獲得很低的收入,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要想等到他們成功的那一天,除非鐵樹開了花,枯枝發了芽。或許他們成功的道路太漫長,不但別人等不了,就連他們自己也等不了。社會日漸繁華,人心日漸浮躁,有幾個人能守住內心的一片淨土,忍受寂寞的煎熬,每天抽出一段時間搞專業寫作呢?

或許真的沒幾個人那樣做,因為專業作家太少了,而非專業的寫手又人滿為患。當然,不能貶低那些整天碼字上萬的寫手,畢竟他們也不容易,能寫成好的東西就能賺錢,大部分都寫不好,而且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不是中文系畢業的大學生,甚至有初中生開始寫網路小說的。通俗小說的門檻真的這樣低嗎?

並不是通俗小說的門檻低,而是寫網路小說的寫手受到了資本的蠱惑,要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到網路文學市場撈一桶金了。或許,他們應該接受一下中文系的系統訓練,不然總是出現錯字和錯句子,讓很多人不忍卒讀。而中文系也在試圖搞突破,打破中文系學生不能當作家的魔咒。

有學校的中文系搞創意寫作實踐,有學校的中文系請來知名作家搞講座,還有學校的中文系開辦創作班,還有研究生創作班,不但招收一些考中創作班的本科生,而且還會培養一些小有名氣的作家,算是真的在培養作家了。但很多人進研究生創作班的時候已經是個作家了,是不是透過培養會讓他們寫作更加規範?

或許是吧,當然也可能扼殺他們原汁原味兒的創作風格。一切都要規範化,尤其是語言規範化就會出現問題,對文學的傷害也是致命的。應該保持作家原汁原味兒的創作風格,而不應該隨便規範他們,也不能“棒殺”。

讀了中文系的大學生大部分成不了作家,而中文系卻要朝著作家方向培養,其實傳授的只是漢語知識、文體知識、文學常識、應考技巧等,和當作家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誰說讀過中文系的就一定要當做家?或許作家的低收入是對中文系大學生的一種侮辱……

上一篇:95後“創三代”梁惠強執掌百年惠而浦,吸引格蘭仕的只是牌子嗎?
下一篇:ASML願意賣7nm光刻機,中芯國際為什麼不衝刺7nm,反而擴大28nm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