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為什麼我想在ARVR中變身皮克斯卡通形象

最近,一款AI變臉應用火了。這款app叫做《Voila AI Artist》,它曾一度登頂蘋果App Store免費應用榜首,人氣甚至超越海外版抖音TikTok。

據青亭網瞭解,《Voila》可以將你的自拍轉化成具有個人特色的2D和3D卡通形象,很多人將用它生成的卡通自拍發布在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等社交平臺上。用它來生成的卡通頭像,有著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圓潤的臉型和無瑕的面板,但同時在表情和麵部特徵上相似度高,看起來非常可愛。

實際上,將變臉成卡通形象此前就已經流行,比如:抖音的“迪士尼在逃公主”濾鏡,或是Snapchat的Cartoon Face濾鏡等等。據統計,

Snapchat在去年8月釋出寵物AR濾鏡Cartoon Face後,下載量增加了2850萬次,僅次於2019年5月的4120萬次。使用者用該濾鏡給寵物拍攝變臉影片,併發布在TikTok上,而TikTok上的相關話題(#disneydog)曾獲得4090萬次觀看。

後來在2002年12月,Snapchat再次釋出Cartoon Lens濾鏡,將卡通變臉功能對人臉進行最佳化。據Sensor Tower資料統計,

在這些卡通變臉濾鏡的推動下,2020年下旬Snapchat全球下載量逐月攀升,12月的下載量達到3600萬次。

近期,Snapchat再次釋出全新的Cartoon 3D Style濾鏡,與Cartoon Lens相比,Cartoon 3D Style濾鏡效果更加立體,而且會識別你的面部特徵,生成更具個性化的皮克斯風卡通形象。目前,

使用過Cartoon 3D Style濾鏡的使用者已經突破2.15億人,該濾鏡的瀏覽量也已突破17億次。

那麼,為什麼將真人照片或影片變成卡通版為什麼這麼受歡迎?除了社交外,又可以用於哪些場景呢?

總結來講,卡通濾鏡的優勢在於有個人特色、具有趣味性、有美顏功能、可分享互動等等。參考之前大火的FaceApp、ZAO,這種高畫質、優質的AI換臉應用容易受年輕人群歡迎,而且透過社交平臺分享又能得到廣泛傳播。

展開來講,Voila或Cartoon 3D Style與FaceApp的最大區別在於更有趣,可以讓你實現從三次元人類向二次元動畫的變身,讓你成為小時候喜愛的卡通角色,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成年人喜歡去迪士尼的原因。與此同時,這些卡通形象又具有你的個人特色,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你自己。當你與好友互相卡通版的自拍或影片時,可以對比各自不同的形象。因此,正是因為卡通濾鏡足夠好玩,也促進了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具有足夠的社交效果。

此外,即使不化妝、不打扮也可以透過卡通濾鏡看到美美的自己,相當於美顏濾鏡的效果。隨著居家辦公、線上影片通話越來越常見,人們對於AR美顏濾鏡的需求也在上升。比如在去年3月,

Snapchat的PC/Mac端AR直播濾鏡Snap Camera下載量翻了十倍,

透過該濾鏡你可以定製自己在鏡頭前的形象:戴上AR墨鏡、面具,加入磨皮、化妝效果,或是將自己變成一片披薩或捲紙。即使你早上剛睡醒就要開影片會議,用AR濾鏡也不用擔心形象不佳。

除此之外,人們也常常在社交場景中使用AR濾鏡,比如短影片分享,或是影片對話等等。此前,Teatime Games曾推出過一款結合AR的社交遊戲應用:Teatime Live,可以讓多名玩家在影片通話的同時一起玩遊戲,並透過AR特效裝扮影片中的自己。不久前,Facebook也公佈了基於影片通話的AR功能:Multipeer API為傳統的影片形式加入更有趣的AR效果。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AR濾鏡在影片、社交等場景的應用,而且隨著手機面部識別技術發展,動態AR變臉的普及範圍也更廣。那麼,未來這些可以改變形象的濾鏡,能否成為我們在數字/虛擬世界中使用的化身呢?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談談虛擬化身的關鍵性。實際上,近年來AR/VR社交、metaverse等概念不斷受到討論,但很難大規模實現。除了使用者基礎不足外,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缺少一個足夠通用且個性化的頭像系統。

近年來,Facebook一直在升級VR中的頭像,從最初的簡單形象變得越來越寫實、立體,但缺點是捏臉方式基於有限的設定,因此頭像和本人的相似度往往不夠高。為此,Facebook一直在探索高逼真、超寫實的頭像系統Codec Avatars,特點是基於容積攝影、動捕技術,可還原逼真的毛髮、膚色和瑕疵等細節。

今年初,Epic也推出了逼真的數字人引擎MetaHuman Creator,該工具基於網頁端,可用來創造酷似真人的虛擬人模型。該技術來自於Epic收購的虛擬角色公司3Lateral,此前曾用於開發基於逼真的虛擬人Siren。不過,Codec Avatars和MetaHuman缺點是使用門檻高,前者需要使用容積攝影,而後者則需要在配置高的PC上執行。

相比之下,參考Voila、Cartoon 3D Style濾鏡的成功,虛擬形象即使和本人並不完全一樣,也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這些AR卡通濾鏡,具有個人特色、低門檻、低成本、趣味性等特點,在結合AI演算法、面部追蹤等技術後,或許可以成為一種有趣的AR/VR頭像方案。

目前,Wolf3D推出的3D頭像平臺Ready Player Me可將2D自拍生成3D模型,可直接匯入《VRChat》等VR應用中。未來,透過對AI演算法等技術進行最佳化,或許可以透過手機的3D面部捕捉資料,來實時生成動態3D模型。

總之,基於手機面部識別的AR變臉濾鏡可玩性足夠強,如果將它轉化成AR/VR中的虛擬頭像,或許可以帶來有趣的AR/VR社交效果。而對於未來大規模的metaverse來講,同樣需要一個受歡迎的通用頭像系統。因此,Voila、Snapchat卡通AR濾鏡的成功,值得AR/VR開發者們思考。

上一篇:小米CC11配置曝光,主打顏值、影像
下一篇:相比常程加入小米被聯想起訴,朱海舟入職一加卻收到錘科羅永浩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