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人類的體溫為啥偏偏是37℃?人體進化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是否想過:不論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差別多大,有一個數字是相同的,那就是體溫是37℃左右。不論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還是棕種人,也不論你住在赤道還是北極,體溫都基本相同。為何體溫偏偏選擇了37℃?

人體內有一個精密的空調

37℃只是體溫的一個大概數字,人體各個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

正常人口腔溫度為36。3℃~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0。6℃,直腸溫度較口腔溫度高0。3℃~0。5℃。

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

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3℃左右 ,女子體溫在經期亦有些許變化。

人體對體溫的調節是非常精確的,體溫只要比正常值有0。5℃的變化,就會讓你感到不舒服。 如果體溫比正常值上升或下降了1℃,你就可能需要趕快去掛急診。

那麼,人體是怎樣維持體溫恆定的呢?

這是因為人體內有一套產熱和散熱的自動調控裝置,它由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和面板內臟的許多溫度感受器組成。

當人感到冷或熱時,訊號由神經系統傳入,下丘腦的體溫調控“司令部”很快下達指令,使有關係統如肌肉、內臟器官、面板、毛細血管、汗腺等全部啟動起來,各司其職,有序地進行體溫調控,儘量使體溫保持在恆定範圍。

比如,當環境溫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時,肌肉就會收縮發抖(打冷戰),使產熱增加;天熱時,人體就會排汗,利用水分蒸發來散熱。

當然,人體的這種調控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當患感染性疾病或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時就會發熱,因為這時機體的體溫調控裝置已力不從心。

大家一定有這樣的體驗,當患有各種感染症時,體溫就會上升。這是因為身體受到細菌的感染後,體內的免疫系統開始工作,進行抵抗的原因。

此時,被稱為大噬菌細胞的免疫細胞刺激體內的免疫系統,分泌出一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由血液向腦中輸送,再由腦室附近的終極部位進入腦內。這種物質進入大腦後在丘腦下部發揮作用,使體溫上升,所以在發生感染症狀時體溫就上升。

為什麼我們的體溫通常都在小範圍內變化呢?這如同處於一個非常保溫的恆溫箱裡一樣。也就是說體溫高於正常溫度時,全身面板的血管會擴張,面板變紅身體出汗。當低於正常溫度時,身體就會發抖,產生熱量,毛髮立起來以防止散熱。

雖然我們對感冒很熟悉,但為什麼患上感冒時即使發熱、體溫上升時我們也會感到寒冷、發抖,而當治療後恢復正常時,即使體溫下降我們也會出汗呢?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我來打個比方,把空調的設定溫度假定為我們體內的設定溫度,患感冒時設定溫度上升,但體溫未達到時就會感到寒冷。反之,感冒治好後設定溫度達到正常,而體溫要通過出汗才能降至正常。

同樣,一陣寒風吹過,你的面板會繃緊,你的牙齒會嘚嘚作響。這是為什麼呢?你的身體在這種時候這種條件下為什麼會顫抖呢?

這是因為大腦的連線系統對面板的溫度進行監控,決定什麼時候開始顫抖。

顫抖是由身體自行調節的眾多無意識和下意識功能的一種。顫抖能在骨骼肌中產生熱量,這個過程需要相當多的能量,它通常是人體在寒冷的環境中保持體內溫度的最後一個方法。

為什麼把體溫設在37℃?

人類把體溫設定在37℃,是進化的選擇。

因為要保持一個恆定的體溫,必然要選擇一個產熱和散熱最容易平衡的點,在這一溫度時,機體活動所產生的熱量最容易與機體散失在環境中的熱量平衡,也就最容易保持體溫的恆定。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體溫之所以設定在37℃,和我們在20℃的房間中感到舒服的原因一樣。

當200多萬年以前人類剛出現在非洲時,白天的平均溫度在25℃以下。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當人類的體溫超過35℃時,打獵這類活動經由新陳代謝過程所產生的熱最容易發散出去。

也就是說,是人體自身新陳代謝水平和地球環境溫度之間的平衡,決定了37℃這一恆定體溫。

恆溫動物的體溫大多在 35℃~40℃範圍,這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生物鏈中的捕食者和被捕者耐力較量的結果,即為動物捕食活動等生存競爭過程的平衡點。

上一篇:每日科普:趣味冷知識分享(四)
下一篇:盤點八大世界末日預言,你聽過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