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消失125年的稀有貓頭鷹再現馬來西亞,橙色眼睛,意味環境變了?

地球自然界無時無刻不在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數百種動物正在繁衍生息,人也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到了春季,多種動物在茂密叢林中四處遊走,蛇、壁虎、螞蟻、兔子、野豬、蚯蚓、麻雀、蚊蟲等等,好不熱鬧。

但是科學研究發現,地球動物物種的總數量一直在呈下降趨勢,幾乎每年都有多種動物還沒有受到關注就滅絕了,尤其是那些食量比較大的大型物種,如果沒有法律的保護,只怕早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老虎,大象,犀牛等等。

物種數量越來越少,最後完全看不到了,並且很多年未曾出現過,按照慣例,它被認為是滅絕了,但也有例外情況出現,有的物種在消失很多很長一段時間後,又再次出現了,馬來西亞就有一種動物消失了一個多世紀,現在又露面了。

消失125年的稀有貓頭鷹再現馬來西亞

1892年,

英國倫敦

大英博物館的鳥類學家理查德·鮑德勒·夏普(Richard Bowdler Sharpe)

婆羅洲的一種

稀有貓頭鷹進行了描述:

約4盎司,高達9英寸,

個頭不是很大,但看上去

很兇悍,眉頭彎曲,胸前有黑色條紋。

這種稀有貓頭鷹最顯著的特徵是,眼睛

虹膜

呈現為橙色,看起來甚是漂亮,夏普還特意以一位當地都知道的名人的名字來命名貓頭鷹,

詹姆斯·布魯克(James Brooke),要知道布魯克在

19世紀中期,曾統治了

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

沒有想到,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在

婆羅洲

發現這種稀有貓頭鷹了

,儘管理查德·鮑德勒·夏普

努力地想找到它,

想再次對它進行一番深入研究,

但這些最終都成為了泡影,這也成為了

理查德·鮑德勒·夏普

帶進棺材的遺憾之一。

一個多世紀都沒有出現,稀有貓頭鷹被科學家們認為是徹底滅絕了,但是今年一份新科學報告指出,研究人員確認他們在2016年再次發現了這種罕見的貓頭鷹,並拍攝到高畫質照片,地點是在馬來西亞京那巴魯山的森林中。

從照片上看去,這隻貓頭鷹眼神看起來兇巴巴的,眼睛又大又圓,眼睛

虹膜顯示為橙色。

根據拍攝者的說法,

這隻貓頭鷹先從這片茂密的黑暗角落裡飛了出來,然後降落了下來,隨後

飛走了,但沒過多久它又飛回來了。

意味著什麼?環境變了

眾所周知,貓頭鷹是一種生存能力很強的鳥類動物,有著很強的捕獵能力,如果它的數量越來越少了,那麼就代表著地球環境變了,變化有兩個方面,一,棲息地森林面積在減少,二,地球的氣候環境正在發生變化。

據瞭解,

婆羅洲

稀有貓頭鷹的減少,是因為

婆羅洲京那巴魯山(Kinabalu)受到森林砍伐,氣候變化和棕櫚油開發造成了鳥類棲息地的喪失。

雖然科學家能再次發現稀有的貓頭鷹,但這並不代表它的種群數量就恢復了,很可能只是僥倖發現。

各種科學資料證實,地球環境正向壞的方向發展,比如溫室效應帶來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南北極冰川融化速度越來越快,微塑膠汙染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不光是人類經常生活的區域,上萬米深海溝,8000多米高的珠穆朗瑪峰都發現了微塑膠。

多種動物宣稱滅絕後又出現了

太平洋關島原本有一種無法飛行的

土鳥“關島

”,數量多達7萬隻,

能發出響亮的鳴叫聲,無憂無慮地生活在這裡,由於該島食物豐富,它們用不著飛行來尋找食物,久而久之,它們的翅膀退化了,失去了飛行能力,練成了陸地快跑絕技。

但到了20世紀初,美國經常造訪該島,給該島帶來了可怕的

棕樹蛇,即便關島軌

再會跑,也躲不過陰險毒辣棕樹蛇的捕食,沒過幾年時間,

關島軌

被蛇給吃光了。

1987年,

科學家

最後一次看到

關島軌,此後再也沒有看到,關島軌就此宣佈滅絕。

但到了2020年,人們再次在

關島發現了關島軌,原來是美國在2010年執行了關島生態環境

恢復計劃,從其他島嶼多次引進

關島軌,並捕殺關島

棕樹蛇,

關島軌總算是再次出現人們的視野前。

非洲

東部索馬利亞半島曾經生活著索馬利亞森吉鼠,長長的鼻子,所以有人稱它為象鼩,從20世紀開始,象鼩數量在減少,1968年之後人們就再也沒有看到象鼩了,被認為是滅絕了,不會再出現了。

但是2020年,專家再次在

非洲吉布提和衣索比亞叢林中發現了一種跟象鼩一樣的鼠科動物,一開始以為是新物種,最後確認為是象鼩,這說明象鼩並沒有真的滅絕,還存在於其它地區,要不了多久就會恢復。

上一篇:樂視迎來智慧生態元年,六十餘款智慧生態產品518齊發
下一篇:首銷149元!OPPO 手環活力版這些體驗給太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