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袁紹與曹操初均為西園校尉,董卓之亂後崛起,官渡戰後袁紹失利

袁紹與曹操都是漢末梟雄,他們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兩人曾是同事,是朋友,後來成了上下級,成為對手,最後成了不共戴天的敵人。

下面就來簡單說說袁紹與曹操關係的變化。

第一,兩人都出身顯赫,均是西園八營的校尉軍官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就是四代人都出過三公,可謂是名門望族。曹操的父親曹嵩也混到三公,實力也不是不俗的。兩人性格上也有一些相同點,比較都推崇任俠精神,敢作敢當。袁紹的年齡應該比曹操大,混得也比曹操要好點。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設立西園八營,袁紹出任中軍校尉,排名第二,曹操出任典軍校尉,排名第四。漢靈帝死後,袁紹由於站在大將軍何進一方,旗幟鮮明地反宦官,出任司隸校尉,成為最有權力的朝臣之一。此時的袁紹,地位遠在曹操之上。

第二,董卓之亂後,袁紹成為義軍盟主,曹操受其節制

董卓入洛後,以武力逼迫袁紹離開京城,曹操認為董卓倒行逆施,也棄官出逃。之後,袁紹與曹操都回到關東,以自己的影響力拼湊起反董武裝。由於袁紹家族四公三公,加上袁紹先前司隸校尉的身份,他被推舉為關東義軍的盟主。曹操是關東義軍之一,雖然不是袁紹直接領導,但名義上是受其節制的。

第三,袁紹奪取冀州後,曹操選擇向南發展

袁紹以關東義軍盟主的身份,巧取豪奪冀州後,成為最強大的地方諸侯之一。此時曹操雖然招募了一支軍隊,但沒有一塊自己的根據地。他當時只有兩條路可以走:其一是投靠有地盤的人,袁紹剛剛奪取冀州,前去投靠他,混碗飯吃沒有問題;其二是自謀出路,憑藉自己的實力去打拼出一片天地。

曹操

當時關東形勢是這樣的:各州郡基本上都不聽朝廷的號令,一旦有刺史、太守去世,那麼這個州郡便成了無主地,就成了實力派軍閥爭奪的地盤。曹操的實力與袁紹差距頗大,無法染指冀州,於是他向南發展,挺進兗州。當時兗州正值黃巾之亂,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所殺,曹操趁虛而入,成為兗州刺史。

這個時候,曹操與袁紹在名義上是平起平坐,但實力仍很懸殊,因為袁紹的冀州是大州,而兗州只是一個小州。

第四,曹操政治生涯的轉折:挾天子而令諸侯

真正讓曹操扭轉局勢的是迎奉天子,最終挾天子而令諸侯。

袁紹在據有冀州後,又把勢力擴張到青州、幷州、幽州,成為最強的諸侯。但是袁紹在政治上卻無所作為,白白錯失迎奉天子的機會。而曹操則明智地迎漢獻帝於許都,把皇帝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此後所謂朝廷的詔令,無非就是曹操的旨意罷了。

曹操佔據政治至高點後,與袁紹的關係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首先,曹操藉著天子詔令,一而再地從政治道義的至高點譴責袁紹“樹黨營私”、批評他對勤王無動於衷,只自相互征伐。在“朝廷”一系列指責下,袁紹非常被動。

袁紹

其次,曹操以朝廷名義授袁紹太尉,自己則稱大將軍。在漢代,皇帝之下,大將軍權勢最重,太尉雖是三公,其實權力遠不及大將軍。對此,袁紹勃然大怒,拒絕接受。由於曹操實力還不行,他還算知趣,把大將軍給了袁紹,自己當司空,加車騎將軍。從這些虛銜來看,兩人平分秋色,但曹操實際控制中央,朝廷詔令皆在控制之中。

第五,官渡之戰後,袁紹地位一落千丈

曹操雖然控制朝廷,但全國四分五裂,中央號令也難以下達。全國十三個州,袁紹控制四個,約佔三分之一,論地盤比曹操實際控制區要大得多。

但是袁紹最大的劣勢,在於自己就是個地方軍閥,要號令別的軍閥是很難的。而曹操手上的牌是皇帝,雖說皇帝無實權,但起碼是代表中央。所以,袁紹很快就發現曹操的勢力迅猛發展,曹操打著天子招牌,能招撫就招撫,不能招撫就武力討伐。袁紹意識到自己與曹操終究要以一戰來定勝負了。

不過,在官渡一戰中,袁紹的夢想破滅了。他在兵力居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竟然慘敗給曹操,十餘萬大軍灰飛煙滅。袁紹之所以失敗,除了軍事上的因素之外,還有政治上的因素。他在政治上極其孤立,他想拉攏關中軍閥、張繡、劉表等,但是這些軍閥卻不願為了袁紹與朝廷對抗,因而在整個官渡之戰中,袁紹幾乎沒有盟友,這也是他失敗的一大原因。

官渡之戰後,袁紹就從巔峰墜落了,袁強曹弱的形勢逆轉為曹強袁弱了。

上一篇:正月就養“6盆花”,一年喜慶又吉祥,花多很好養,超級漂亮
下一篇:在生日的時候本來想感恩一下父母,可媽媽竟然這樣說...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