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廣中平祐:巔峰之路,是慢慢走出來的

廣中平祐,扎里斯基的愛徒,格羅滕迪克的老友,他不僅貢獻了格羅莫夫口中“世界上最難得到的成果之一”,還以老師的身份深刻影響了兩位亞洲出身的菲爾茲獎得主。年輕時,他從京都大學前往哈佛大學深造,功成名就後,他回到日本,成為熱心教育,倍受尊敬的數學大家。

在旁人眼中,廣中平祐的人生無比璀璨。他卻直言自己不像人們說的那樣頭腦敏捷、能力超群,反倒是個

“從容不迫又有點遲鈍的人”

。在謙虛背後,這樣的自我評價恰恰透露了廣中平祐的人生智慧——巔峰之路,是慢慢走出來的。

01

年輕人,走點“彎路”沒什麼

有些偉人在很小的年紀就明確了人生的志向,但廣中平祐並不是其中之一。

1931年,廣中平祐出生在山口縣,父親是個嚴肅勤勉的商人,一度為家裡提供了優渥的條件,母親則溫厚隨和,從不會因為孩子提出的怪問題而面露不悅。

廣中平祐曾說,母親讓他學到了一種理念,即思考本身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多年以後,這種理念滋養出了數學成果,然而在年少之時,與之緊密相關的好奇心卻把他拐到了別的領域。

從小學畢業前後,到進入大學,廣中平祐曾經“三易其志”。

最開始,他迷上的是日本浪曲,常常守著收音機聽廣播,偶爾錯過了浪曲節目還會大哭,搞得祖母不知所措。那時他的理想是當浪曲師,在三味線的伴奏下連說帶唱地講述精彩的故事。

到了中學時期,廣中平祐的熱情又轉移到了古典音樂上。他加入了音樂社團,為了用學校的鋼琴練習,又是提前到校,又是放學不走。浪曲師的事不提了,他的理想職業變成了音樂家。

沒過多久,音樂家的事也沒了下文,物理成了廣中平祐的新目標。當時他剛進入京都大學,因為崇拜諾獎得主湯川秀樹,所以決定追隨偶像。他同時加入了物理和數學研討班,大概是想以前者為主,後者為輔。不過隨著學習的深入,廣中平祐心中的天平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傾斜。於是在大三這年,他才正式選擇了數學。

可以說,在探索人生志向的那幾年,廣中平祐更像一個免不了走彎路的普通人。不普通的是,在他眼中,沒有走完的旅途也是美好的,不可粗暴地歸為“浪費青春”。用他自己的話說,“人學過的東西或為學習付出的努力,總有一天會以某種形式回報給自己”。

其實何止是少年時期,彎路在人的一生中簡直隨處可見。知道了廣中平祐後來又經歷了什麼,就會知道平和從容地看待彎路是一種多麼重要的智慧。

02

接受挑戰,然後慢慢來

進了數學專業的門,廣中平祐還要面對很多問題。

讀研之後,不少同學開始發表論文,廣中平祐卻陷入了迷茫。世上有那麼多優秀的數學家和成熟的理論,年輕的廣中平祐總覺得自己寫不出有價值的東西。就在他不斷糾結的時候,一件小事將他往前推了一把。

研二這年的初夏,他在京都大學理學院的銀杏林中散步。遠處忽然出現一個小女孩,嘴裡喊著“叔叔”,朝廣中平祐跑了過來。原來,小女孩撿到了他的筆記本,於是好心追過來還給他。

這一幕讓廣中平祐陷入沉思,自己真的不止是學生,而是配得上“叔叔”這個稱呼的大人了嗎?為了對得起這聲“叔叔”,他覺得必須開始創造自己的理論,撰寫自己的論文了。

1957年,廣中平祐發表了第一篇論文。和他之前所擔心的一樣,這篇文章被別的學者狠批了一頓,但他依然慶幸,至少自己邁出了接受挑戰的第一步。

第一步不容易,後面的路也未必好走。學術研究本就困難重重,學者之間的比較有時更令人難堪。從京都大學到哈佛大學,廣中平祐一路見識了很多才華橫溢的同行。在同年畢業的同學之中,他是年紀最大的博士。畢業後,他也有過被碾壓的經歷。在三十三五歲時,廣中平祐曾花費兩年時間鑽研一個頗有價值的課題,結果卻是一位年輕的德國學者搶先做出了成果。

這樣的打擊會讓不少人懷疑自己的初心。廣中平祐卻學會了排解情緒、迴歸思考,他有一個有趣的觀點:要承認自己是個笨蛋。這種冷靜中帶著一點自嘲的態度可以讓人鬆弛情緒、正視問題。既然是笨蛋,失敗就是正常的,著急也沒用,不如總結總結教訓,再慢慢進步吧。

正是在不斷的嘗試、摸索和總結之中,廣中平祐離他的高光時刻越來越近了。

03

堅持交流和思考,相信真誠和努力

在布蘭迪斯大學工作的第二年,成為副教授的廣中平祐有了一個想法:他想重啟奇點解消的研究。

廣中平祐第一次對這個問題產生興趣,是在讀本科的時候。後來去了哈佛,他還曾和同門共同舉辦研討班,學習導師扎里斯基的奇點解消理論。那時他就動了心思,希望為四維及以上維數代數簇的奇點解消做出一些貢獻。

但這項研究不是一般的難做。廣中平祐一連幾個月都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用他自己的話說,“對這個問題研究得越深入,就越覺得迷惑,彷彿自己在深不見底的迷潭中越陷越深……我只好暫且從這個問題中抽離自己。”

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廣中平祐又嘗試了一次,還是沒有結果。經過兩次失敗,他依然對奇點解消念念不忘,但現實卻有些讓人洩氣:關於這項研究是否值得一做,學界出現了爭議。

一位朋友告訴廣中平祐,法國頂級數學家夏瓦雷不看好奇點解消的進一步研究,他認為以當時的數學發展情況,這類問題太難解決了。而等到人們可以解決它的時候,它又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不僅如此,廣中平祐的老熟人格羅滕迪克也認為這項研究似乎不大靠譜。

不過,支援的聲音也是有的。恩師扎里斯基一面提醒他謹慎,一面鼓勵他堅持。而另一位法國數學家湯姆則說,“從事代數幾何研究工作的人淨是些懦夫,一遇到棘手的問題,就揚言解決了也沒有意義。”言外之意就是,能解決問題就去解決問題,不必理會太多雜音。

和多位同行真誠交流之後,廣中平祐沉心思考,還是決定把這項研究做下去。1964年,他在《數學年刊》上發表了《在特徵零的域上代數簇的奇點解消》。轟動世界的成果就此誕生,六年後,它讓廣中平祐登上了菲爾茲獎的領獎臺。

功成名就之後,廣中平祐自然也獲得了世人的追捧。他直言並不反感被說成有才華的人,但他更願意談論毅力和本心。也許廣中平祐自己最為清楚,三次嘗試,多次交流,不停息的思考,還有難得的從容,這一切只能屬於一個相信真誠和努力的人。

04

創造的樂趣,人生的精彩

可能有人會將廣中平祐的成功解釋為對一部分同行的“打臉”,但他恰恰不是一個如此計較的人。談到給他潑過涼水的格羅滕迪克,他依然充滿欽佩,而格羅滕迪克也在菲爾茲獎的頒獎現場參與介紹了廣中平祐的成果,兩人情誼仍在。

事實上,生活中的廣中平祐是個樂觀向上、愛交朋友的人。從少年時代,他就樂於結交和自己不同的夥伴,並且觀察和學習對方的優點。據他自己說,他最看重的“堅持不懈”,也是從朋友身上學到的品質。

與數學結緣之後,廣中平祐的朋友圈裡同行越來越多。他照例把其他數學家當作學習,而不是嫉妒的物件。他像海綿一樣,從身邊人身上吸收知識和優點,內化成自己的見解和優勢,再投入思考和創造。

毫無疑問,創造對廣中平祐有著非凡的意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其實無關名利,而在於創造本身對自我和世界的雙重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說,“創造的樂趣是發掘出自身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潛力、天賦時所產生的驚喜,也就是發現新的自己,深入認識自己所產生的快樂。”

在廣中平祐看來,創造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概念,它來源於日常生活的積累。它會給人出難題,讓人發愁,但當你學會調整心態、克服困難之後,創造會帶給你無可比擬的快樂。

幾十年的學術生涯讓廣中平祐充分體驗了創造的美好,也讓他寫下了與之相關的思考和訣竅。它們都在這本書裡——

釋出於:北京

上一篇:砸30萬豪裝新房,為了裝修瘦了10斤,看到效果,感覺一切都值得
下一篇:成見是座大山,有了就很難搬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