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傳統中藥材有了種植新模式

本文轉自:河北日報

傳統中藥材有了種植新模式

——在安國市北段村鄉中照村

河北日報記者 宋 平

“二凱,你們傢什麼時候開始絞荊芥,我過來給你家絞。”1月26日,大年初五,春節的氣氛還未散去,在記者的家鄉安國市北段村鄉中照村,已經有人在問中藥材種植大戶二凱能不能開工幹活兒了。

二凱是村民王佔發的小名。早就聽說這幾年村裡一些年輕人開始在外包地種植中藥材,二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種了幾百畝荊芥。

荊芥是在家鄉廣泛種植的一種中藥材,為什麼村民們捨近求遠去外地種植?相較於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荊芥的耕作、後期管理和加工更加繁瑣,一般一家種幾畝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幾百畝怎樣管理?帶著一連串疑問,記者決定去二凱家看一看。

來到村東頭二凱家放置荊芥的場院裡,只見二凱正在整理場院,為氣溫回升後開工做準備。場院旁的庫房裡放置著已經切好段兒的荊芥、絞好的荊芥穗和打包好的乾燥荊芥全草,等待節後出售。空地上整齊地碼放著還沒來得及加工的荊芥,等待被加工成各種規格的半成品。

二凱告訴記者,到外地包地種植荊芥,其實是為了合理輪作倒茬。透過合理輪作,能充分利用土壤裡的營養元素,提高肥效,還能減少病蟲害等不利影響,保證中藥材的產量和品質。

2022年,二凱家在望都縣種了400畝荊芥,今年打算再尋找合適的地塊種上400畝到600畝。在他的帶動下,村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在外包地種植中藥材,少則幾十畝,多則幾百畝。

“我們從父輩手中接過了傳統中藥材種植產業,但和父輩的種植模式又不同。種植上,我們不再侷限於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管理上,除去除草、絞穗外,從種植、收割到初加工,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二凱帶記者見識了他家管理400畝荊芥的利器:收割機、自動打包機、傳送帶、叉車、鍘刀等近十種裝置擺放在場院邊上。“荊芥生長期間,我們還用上了無人機噴藥,高效又便捷。”二凱自豪地說。

因為種植規模大、藥材品質好,二凱在安國市也小有名氣,經常給種植新人做技術指導。安國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樹強告訴記者,像二凱這樣的種植大戶,在中藥材種植中創造了“安國飛地”的新模式。

李樹強介紹,作為“千年藥都”,安國八萬農戶家家種中藥材,但也意味著種植模式是小範圍、小規模的,已經不適應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需要向專業化種植或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種植轉變。在“安國飛地”種植模式帶動下,荊芥種植開始向望都等地轉移,白朮種植向定州、博野轉移,半夏種植則主要轉移到深澤和無極,帶動了周邊縣市甚至北方各省的中藥材種植,促進了種植地和安國本地農民增收,擴大了“千年藥都”影響力。

“藥香不怕巷子深。”二凱告訴記者,現在村裡已經形成荊芥銷售的規模化市場,本地和安徽省亳州市等外地的經銷商經常向村裡要貨,絲毫不用發愁銷路。

2022年,二凱有個遺憾。因為忙碌,一直沒顧上去辦理農民合作社的手續。春節過後,他想找機會再向李樹強諮詢成立農民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的事兒,讓自己的中藥材種植更加規範化、標準化,讓村裡的藥香更濃郁。

釋出於:北京

上一篇:對感情認真負責,一生只專一愛一個人的星座,你能找到Ta嗎?
下一篇:頂級聰明的3大星座,洞穿一切終究無人能懂,勢必要忍受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