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波門外不僅有柴擔兒,還有文藝範,還發起了反盜版行動

要說杭州的城門中最具有文藝氣質的,那就非清波門莫屬了,歷史上清波門附近詩人、詞客、散文家、畫家雲集,就連文學作品提到清波門也非常的多,因此清波門這裡就更顯得文藝。

清波門是杭州的西城門之一,位於現在的柳浪聞鶯公園和學士公園之間,這裡瀕臨西湖風景優美,因此引來了很多文人墨客在這裡安家,北宋詞人張先(字子野)的舊廬,就在清波門外的柳州,創作了《武林舊事》南宋詞人周密在清波門附近居住,寫作了《清波雜誌》的周煇,寓居在清波門之南,南宋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因為常年居住在清波門附近而號劉清波,又因為清波門被稱為暗門,劉松年也被世人稱為 “暗門劉”。這麼多文人墨客都願意居住在清波門附近,可見清波門的文藝範是多麼的吸引人。

杭州清波門·老照片

清波門外柴擔兒

清波門始建於南宋年間,在吳越王錢鏐治下的杭州,清波門還是涵水門,因為這裡地靠西湖,走的是船,而到了南宋年間,杭州升格為南宋的臨時首都,規格上也要提升,尤其是在宋高宗在南方的統治逐漸穩定下來的背景下,杭州城牆大規模的修建,在涵水門的基礎上修建了清波門,因為地靠西湖,城門外就是清波粼粼,因此被命名為清波門,被歷代沿用,一直到清朝。

在清波門旁,修建了流福暗溝,引西湖水進城,方便居民生活,因此清波門又有暗門的別稱。

風景優美而又極具文藝範的清波門,有“清波門外柴擔兒”民謠,這柴擔兒跟文藝可搭不上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民謠出現呢?

原來,在古代杭州人燒飯煮茶,雖然有石炭的存在,但百姓能夠消費得起還是木柴和木炭,而杭州的木材資源主要集中於杭州西南近至轉塘龍塢、遠至富陽桐廬一帶,這一代成為柴炭發源地,而木柴和木炭生產出來以後,從清波門入城最為方便,因此也就有了“清波門外柴擔兒”的民謠

清末民初以後,因墾荒造地、資源破壞,木炭資源消耗殆盡,再加上人們燃料的轉變,清波門外柴擔兒也就只剩下了民謠,建國以後,由於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原來消失的樹林已經基本恢復,龍塢一代更加成為風景優美的龍塢茶鎮。

清波門上的專職作家與反盜版

清波門由於風景優美,環境宜人,因此有大量的文人墨客在此居住,在清波門留下濃墨重彩名人除了周煇、劉松年、張先、周密之外,還有一個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戲曲家李漁。

李漁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但是在文學和戲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漁是金華蘭溪人,出生於明朝末年,家境貧寒,人多地少,因此生活也非常的困苦,李漁算是家裡最出色的一個。

李漁襁褓識字,“四書”“五經”過目不忘,總角之年便能賦詩作文,下筆千言,這一點都不誇張,因此李漁是全家人改變命運的希望,李漁在第一次參加童子試便初戰告捷,但是卻在參加鄉試的時候折戟。

正當李漁信心滿滿的到杭州來參加第二次鄉試的時候,天下大亂,為了避免戰亂,李漁回到了家鄉,而這次的鄉試也沒能如期舉行,清朝建立以後,由於是滿族入主中原,李漁無心仕途,當清朝下達剃髮易服的政令以後,李漁非常的不滿,但為了活命也只能遵從,但卻自稱狂奴,表達對清朝政策的不滿。

而李漁晚年是在杭州清波門附近度過的,現在的杭州上城區古清波門附近四宜路上還有李漁的銅像,李漁晚年居住的地方大概就在這附近,李漁把自己所住的地方叫武林小築。

雖然在杭州有住所,但李漁沒有收入來源,雖然有朋友接濟,但依然舉步維艱,不過李漁並沒有氣餒,他了解到由於生活的富足,杭州市民對於戲劇和小說有著很大的需求,於是李漁就走上了專職作家的道路,並給自己取了個筆名“湖上笠翁”。

雖然在當時被認為是賤業,但可以為李漁換來報酬,因此李漁一直保持旺盛的創作力,在清波門旁的武林小築居住的數年間連續寫出了《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玉搔頭》等六部傳奇及《無聲戲》《十二樓》兩部白話短篇小說集。

由於李漁的作品非常受歡迎,又非常的高產,因此“湖上笠翁”成為了金字招牌,冠上這個名字就可以大賣,因此打著“湖上笠翁”招牌的作品特別多,這就是當時的盜版吧,李漁對這個情況也非常的苦惱,走上了打擊盜版維權的道路,但由於缺乏法律的保護,盜版現象屢屢發生,李漁是防不勝防,當時盜版作品主要集中在金陵,李漁甚至舉家搬往金陵,但也無濟於事。

李漁是當時最早具有智慧財產權的作家,也是最早站出來打擊盜版的作家,但由於沒有版權的概念和法律,也讓李漁的維權舉步維艱,但是李漁的維權也給頗具文藝範的清波門添了一波傳奇色彩。

上一篇:15畝民宿莊園,只有7間客房,3年內吸引12萬遊客,營收過千萬
下一篇:庫裡狂轟32+8,關鍵8罰8中制勝,頭號黑馬1-3陷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