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從“跟著感覺走”到“資料說了算”——兩當縣大力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側記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張雲霞

養蜂手機實時監測、種菜智慧控溫、農產品“觸網”飛出大山……時下,在兩當縣,數字科技的應用描繪出智慧農業的模樣,更顛覆了傳統農業印象。

兩當縣站兒巷鎮蜂農曹志剛開啟了一天的“農活”,透過智慧蜂箱系統一鍵調節蜂箱內的溼度、溫度,還能實時監測蜂群活動。

曹志剛感慨說道,有了智慧農業的參與,養蜂也跟上了新時代。“以前養蜂憑經驗、跟著感覺走,現在靠科技、資料說了算,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增產高效。”

兩當秦南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蔣宇仁稱,與傳統養蜂的工作景象不同,兩當中蜂產業全部採用現代化農業管理模式,為進一步提高蜂產品品質,還打造兩當智慧蜂業平臺,實現集實時監測與遠端監控、產品安全溯源、遠端培訓、互動交流、遠端疫病診療、蜜源分佈統計、養蜂求助救援等功能為一體,相比傳統養蜂模式顯著提高了養蜂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感測器、物聯網,隨著各類智慧化裝備的應用,數字技術不僅改變著傳統的中蜂產業,也讓溫室大棚裡的精細農業提檔升級,保障水果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的供給。

兩當縣楊店鎮豆坪村的蔬菜種植大戶梁讓明表示:“用上科技手段種植的蔬菜每畝地產量比去年提高10%,增收2萬多元!”

梁讓明的果蔬之所以高產,秘密就藏在“大資料智慧農業監控儀”裡。據悉該監控儀集溫度、溼度、光照、土壤酸鹼度等資訊採集為一體,可提供24小時溫溼度監測和實時高低溫告警服務,避免棚內溫溼度異常帶來的損失。還可透過中央控制系統,精準調控溫度、溼度、肥料等。

如今,數字科技助力現代農業的例子在兩當縣越來越多。站兒巷鎮馮河村村民祁明喜靠著工廠化迴圈水養殖,大山裡養出了海蝦,產值達到100萬元以上;三聯村支部書記王建平利用數字技術,帶領村民入股養殖冷水魚,每戶增收3000元;西坡鎮西坡村村民趙炳樂透過影片智慧養殖平臺,帶動周邊縣區1000餘戶群眾走上養雞致富路……

此外,兩當縣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村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給鄉村產業振興帶來了新理念新模式。

“以前的農產品,一般都是拿到市場上賣,現在坐在家裡動動手指就能掙錢,銷售不用愁。”對於雲屏鎮村民龐香來說,“電商打開了兩當特色農產品的銷路,把原本只能賣往本縣和鄰縣的農產品,銷往了全國,還賣出了好價錢。”僅2022年,龐香就透過電商直播助力村民出售沙琪瑪、土蜂蜜等農產品收入20餘萬元。

從技術賦能線下生產,到電商銷售鏈上增值,這一轉變得益於政府搭建電商銷售平臺,幫農戶解決了銷售難題。

近年來,兩當縣探索以直播平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了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建成鄉鎮電商服務中心14個、村級電商服務站60個。為了讓更多農戶享數字紅利,還邀請專家開展培訓,大力培養更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能直播的“數字新農人”,讓農戶“零投入”賺取“淨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上一篇:DOTA2 TI10第3日戰報:IG和LGD戰隊龍爭虎鬥,奪冠率都非常高!
下一篇:跟劉慈欣來一場《時間移民》,在腦洞大開的科幻中體驗未來,思考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