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家長守好防線 平臺堵住漏洞

兩會之聲熱點話題

今報記者趙勁松 周如雨

近年來,網路遊戲防沉迷政策不斷收緊,但仍有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系統玩遊戲、進行大額充值。如何保護玩網遊的未成年人?如何避免頻頻發生的大額充值事件?自治區兩會期間,幾位人大代表就這個話題展開熱議。

孩子偷偷大額充值

2022年9月30日,梁女士發現微信賬戶餘額少了4000元,這筆錢流向了上海米哈遊影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米哈遊公司”)。她經過仔細查詢發現,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丈夫吳先生銀行卡的近6萬元存款被用於遊戲充值。最終,梁女士12歲的女兒承認,這些充值行為均是她所為。

吳先生夫婦報警後,民警教他們透過平臺申請退款。去年12月,其中一款遊戲的運營方退回了一半的充值款項2700多元。而米哈游回應稱,無法判定是未成年人充值遊戲,拒絕退款。

針對未成年人遊戲充值問題,本報曾發起過問卷調查,共有1000人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在玩遊戲的未成年人中,3-8歲的孩子比例為41%,8-16歲的孩子為59%。其中,60%的孩子偶爾玩遊戲,且有時間限制,但有29%的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難以控制,僅有11%的孩子從來不玩遊戲。

在某網際網路投訴平臺輸入“未成年人遊戲充值”,相關投訴內容有12655條。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家長投訴稱,孩子拿大人身份資訊註冊遊戲賬號並充值,家長申請退款遲遲得不到有效答覆或解決。

對於未成年人的充值行為,不少家長受訪時表示“根本不知道”。在調查中,66%的家長稱孩子充值後,他們希望能拿回錢,但不知道如何下手;22%的家長遭遇過退款難,一分錢都沒拿回來;7%的家長表示經過協商,能退回一部分;只有5%的家長比較幸運,能拿到全額退款。

實名認證存在漏洞

那麼,未成年人是如何繞開遊戲的防沉迷系統,從而實現大額充值的?

南國早報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遊戲都需實名認證,但對身份證稽核的嚴格程度不一,對未成年人的認證存在明顯漏洞。網上有不少分享成年人身份證號、破解“防沉迷”系統的資訊,幫助未成年人“見招拆招”。在二手交易平臺上,也有賣家提供“實名認證遊戲賬號”的出售或出租服務,並稱賬號已繫結成年人身份證,不受防沉迷模式限制。

此外,記者發現部分遊戲可直接透過手機繫結的微信、QQ或其他第三方平臺賬戶登入。如果未成年人用家長的微信、QQ等平臺賬號登入遊戲,遊戲平臺就會預設玩家是成年人。

“現在的孩子很聰明,擔心被家長髮現後捱罵,第一時間就把交易記錄刪了。”南寧市民李先生說,他12歲的兒子多次用他的手機玩遊戲,在完成充值後會刪除交易提醒和簡訊,等到家長反應過來時已消費多次。

對此,不少家長提到,希望遊戲在充值時能開啟人臉識別或簡訊驗證通知等功能,這樣家長就可以提前知道孩子在充值,可以及時阻止。

家長應盡監護責任

“國家建立統一的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電子身份認證系統,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資訊註冊並登入網路遊戲。”南寧市青秀區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趙會代表說,根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網路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網路遊戲、網路直播、網路音影片、網路社交等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定相應的時間管理、許可權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趙會認為,未成年人遊戲充值、打賞事件頻發,對此,家長應盡相應監護責任。她提醒家長,應當規範自身使用網路的行為,規範管理網路支付和智慧裝置的使用,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路行為的引導和監督,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危害或者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網路資訊,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網路的時間,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

來賓市第八中學教務處副主任黃青代表表示,部分未成年人沉迷遊戲是因為缺乏家人關愛,在學校得不到關注,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只能透過遊戲填補。除了學校的教育,她建議家長要加強幹預、引導,正確示範,對沉迷遊戲的孩子及時開展心理疏導。

針對未成年人大額充值問題,黃青認為,我國已出臺多項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規定,相關遊戲企業要落實好主體責任,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並在健康遊戲忠告、遊戲時長限制、充值金額限制、遊戲實名認證等方面積極作為,及時堵住系統存在的漏洞,努力搭建系統化的、完善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多維度地為未成年人打造綠色健康的上網環境。

廣西貴誠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梁小聰代表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對未落實相關規定的網路遊戲企業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予以處理,直至吊銷相關許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積極推進,齊抓共管”。

釋出於:廣西

上一篇:明珠:康熙朝重臣為何要告發自己謀反以自保
下一篇:S21江習高速重慶段四屏收費站入口因大霧進行交通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