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掌摑兒童,治不好家長們的霸凌焦慮

11月9日,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一男子登門掌摑幼童的影片流出,併火速衝上微博熱搜。

在影片中,身材高大的成年男性在與男童交流了三條與打人有關的規則後,一巴掌把孩子打得從凳子上飛了下去。

孩子的爺爺看到孩子被打,氣不過,抄起凳子準備砸向男子;男子則情緒激動地大喊:“我沒忍住打了他,你打我幹嗎?”隨後將老頭推倒在地。

男童的家人報警,稱“有人上門鬧事”,隨後,男子被趕來的警察帶走。

在警方後續的調查中,發現該男子姓魯,今年33歲,就職於當地某醫院,所以網友在後續的討論中,將男子稱為魯醫生。

在傷情鑑定中,被打的男童聽力受損,面部軟組織挫傷;倒地的老人右腿骨折,需要打石膏。

在流傳出來的微信截圖中,

魯醫生當天上門,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被挨掌摑的男童用

充氣棒在後腦戳了個大口子

,他登門討個說法。

充氣棒,是手持的微型打氣筒,頂端一般是較為尖銳且堅硬的塑膠支撐結構。

在疑似事發幼兒園監控影片中,能看到一個男孩在用某種東西猛戳另一個男孩的頭部。

在打孩子的影片流出後,整個事件持續發酵,有關是非曲直的討論,猶如沸騰的戰場,在網際網路的輿論陣地上你來我往,血肉橫飛。

人們的第一反應,是強者對弱者的欺凌。

網友認為,魯醫生作為一個成年人,打了小孩,必須為自己的違法行為付出代價,一次對孩子的攻擊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更有人認為,魯醫生害人害己,打完人被拘留,留下汙點,工作丟了,小魯也不能考公務員了。

在另一條評論中,有人認為從身份屬性出發,孩子糾紛事小,對弱者的欺凌事大。

而在瞭解事發的始末後,也有一大批網友開始支援魯醫生,認為魯醫生打得好,幹得漂亮。

家長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就該讓別人來管管。

兩方觀點,在評論區對沖,一方出於對秩序的尊重,另一方則單純從父親的責任角度思考。

在後續的採訪中,被掌摑男童的母親唐女士稱,孩子在幼兒園,可能把小魯的頭擦破了。

這一言論讓輿論的風向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網友對這種避重就輕的言論表示憤怒。

而這些迫切想知道真相的人們,被各種小道訊息矇蔽了資訊渠道。

在真相尚未落地之前,未經證實的訊息就已經滿天飛了。

有人在微信群聊裡,貼出與影片中的房子戶型近似的看房圖。

並稱,這家人已經開始賣房子了,小區裡的孩子都被他家孩子打過,名聲臭了,住不下去了。

在另一則小道訊息裡,流傳出魯醫生的孩子上一次受傷時的慘狀。

在一場網際網路的雞飛狗跳中,未經證實的訊息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快速對一件事定性,並做出心中最終的審判。

在整個事件中,魯醫生動手打了孩子,從被害者成了施暴者,突破了法律的底線,註定是要承擔錯誤的一方。

但換言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家長該怎麼辦?

是向幼兒園投訴,還是找到家長討論,或是尋求法律途徑解決?

·《無辜者》

如何面對兒童成長中可能遭遇的霸凌?相信這是多數家長共性的焦慮。

其實說到底,家長才是兒童霸凌發生時真正的弱勢群體。

在耳光事件相關微博的評論下,很多家長都表示遇到過自己孩子被“熊孩子”無故欺負,甚至是遭受肢體傷害的經歷。

打是不能真打,氣是真的生氣,

甚至給家長留下了心理陰影。

在兒童霸凌發生的整個過程中,家長方反而更加手足無措。

就在今年,由於孫子被幾個孩子打到不敢去上學,河南一位奶奶當街給幾個主要霸凌的孩子跪下了,不斷勸說和求饒。

掌摑兒童,治不好家長們的霸凌焦慮

而在前陣子,河北一位爸爸親自來到校門口要給施暴者送5條煙,給自家孩子“保平安”。

掌摑兒童,治不好家長們的霸凌焦慮

兒童霸凌為什麼總是難以得到解決,至少是無法體面地解決?

因為成人世界是一個弱者模型,兒童世界是一個強者模型。

弱者模型裡,弱者普遍可以審判強者,手段是規則。

比如,一個成年人如果在公共場合做出不尊老愛幼的行為,就會馬上被弱者模型的這套規則所鄙視,“挺大個人你跟孩子計較什麼啊?

掌摑兒童,治不好家長們的霸凌焦慮

而在兒童們的強者模型裡,強者可以裁決弱者,唯一的手段是暴力。

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中小學校園裡,都是一個潛在的反烏托邦,因為無論校規還是學生手冊,其實都不具備暴力威懾,老師、家長們的手裡也只掌控榮譽,不掌控暴力。

所以,在規則和法條的間隙中,“熊孩子”們就能用暴力統治兒童世界了。

掌摑兒童,治不好家長們的霸凌焦慮

·《告白》

我們在看《哆啦A夢》時會被大雄、胖虎、小夫的相處日常逗得哈哈大笑,但如果大雄是你現實中的孩子,那你會非常頭痛。

大雄每次遭遇霸凌後,有無所不能的機器貓幫他,你的小孩有嗎?

掌摑兒童,治不好家長們的霸凌焦慮

·《哆啦A夢》

而說到最後,到底要如何處理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兒童霸凌呢?

就是要找到弱者模型與強者模型的溝通方式,而這注定需要大量的溝通成本。

通俗點說,如果你的小孩被別的小孩無端霸凌,你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建立起施暴兒童對生命真正的認知和敬畏。

掌摑兒童,治不好家長們的霸凌焦慮

·《告白》

想要達到這個效果,就需要你秉持著一定程度的矯枉過正。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們打打鬧鬧沒什麼,為圖省事息事寧人。

不論你是透過法律途徑,16週歲以下的孩子尋釁滋事也可以被追究治安責任;還是透過社會途徑,攪動校方、社群、施暴兒童家長,使所有相關方都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比如那位買菸的爸爸。

總之,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只要不怕麻煩,最終麻煩總能傳導到施暴兒童的心裡。

至少他會知道,加害於“人”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施韋澤說,敬畏生命是一切倫理的基礎,兒童們也只有真正理解這點,才能健康地成長起來。

而除此以外,我也只能希望你的孩子足夠幸運。

與其學會妥善處理,不如永遠不要遭遇。

掌摑兒童,治不好家長們的霸凌焦慮

上一篇:大股東當董秘,直接指使並參與佔用資金
下一篇:這才是未來的家裝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