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北大校友張益唐被曝已證明黎曼猜想相關問題

原標題:

張益唐《我的數學歷程》講座筆記整理稿

作者:賈德星艦鷂喜歡陽光

張益唐《我的數學歷程》

大紐約北京大學校友會講座

2022。10。15  8:00-9:30

1

8年前來過。現在又有新戰果,解析數論:蘭道—西格爾零點猜想

(主要是一個不等式)

。比孿生素數猜想還重要!有200年了。

上次成果後半年,英國年輕人梅納德 Maynard 用新方法,取得重大改進。我也不服氣,就不信我搞不成(更好的成果)!

我試過許多

(可能的零點)

情形,但總差一個 ε,像“大海持針”,把海底摸清了,所以認識到不用這根針也行!

這感覺,就是一人被雷電擊中了兩次!

比陳景潤的演算法複雜得多,他那時是手算。而現在有電腦了!

2

在北大的歷程,七年。打下了極深厚的基礎,特別對學問的態度

(不是專業知識)

。丁校長講過:關於解析幾何的仿射變換,備課時感覺很難。他曾問學生聽課時什麼感覺?有的學生說:感覺不難呀,不就是多記幾個公式嗎?丁校長說:如果這樣想,只是記結論,就糟了——表明理解不夠深刻、思考不夠到位!

因為國內的政治運動,跟國外學術差距很大。姜伯駒老師等急得不得了。橢圓曲線怎麼能變成橡皮圈呢?不能理解。那時學術資訊太少了 !

但老師們對待學問的嚴謹態度,令人受益至深!我考研成績不錯,複變函式90多分。在我讀研入學前,潘承彪老師讓我讀一篇博士論文,過幾天見面,問我的第一句就是

(!)

:內容有沒有錯誤?我說有錯,然後具體說明。潘老師說:你很認真!然後我就跟著他讀研了。

3

前幾年回國,答應帶些學生。學生很聰明,知識面廣,包括會上網查資料。比如上初等數論,有學生問:老師的題目,怎麼在網上找不到答案啊?但對網路的作用,要有兩面論:值得學,與時俱進,但不能濫用。微積分的立體教學?基礎知識還是要紮實!透過接觸學生,感到北大校風、傳統的繼承還不錯!

1984,擔任微積分課的助教,得知複變函式的比伯巴赫猜想被證明,感到震驚。

注:

比伯巴赫

猜測S類中函式的冪級數展開式係數滿足。。。,且僅對於克貝函式及其旋轉等號成立。

4

主張:

對數學(或相關領域)的歷史,應有所瞭解。

要有匠人精神,做到極致!

——8年前,有人改進我的結果後,我就不服氣,一定要做到極致。

互動交流

1、研究與生活中,怎樣應對困難?對生活要求不高,沒怎麼感到困難。

——逆商】

2、如何維持專注?——強迫症!不用特意維持。

——激情】

3、——每天思考12小時以上, 做夢都想。

4、——解析數論/代數數論的最後一個瓶頸:蘭道一西格爾猜想。

——要有寬廣視野】

5、如果重回中學,怎樣教/學數學?引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情;僅僅懂還不夠。要有感染力。就像丁校長,還有沈燮昌老師講 ε-δ,愛說“我希望”,這就把枯燥的 ε-δ搞活了 !

6、給華二代建議?若真喜歡,不輕言放棄。潘老師說:現在學生聰明,關鍵是能否堅持到底!要到好的學校,找好的老師進行指導。

【——不堅持,對不起自己】

7、合作、競爭,如何對待?孿生素數猜想,被人趕超後,不服氣,一定要再做出新成就!

8、對數學的應用化,怎麼看?……

9、上學時學的,都是經過很好整理的、組織良好的材料。但做研究,其實是反過來的。情況很混亂——這恰恰是做研充的任務,你要給他整理出頭緒來。

10、

(學術成果)

浩如煙海,如何應對?先了解他人的結論——還要考慮有什麼用、有沒有什麼困難。有的太複雜,不可能都搞懂。需要時,再考慮其具體證明方法。

11、是否需要異常天賦?別想太多,先做再說:“我來,我幹,我征服”

(凱撒語)

【——天賦,或需激發】

12、從小就喜歡數學嗎?跟奶奶在一起,她不認識字。我自己來。九歲,就買《十萬個為什麼》,然後自己讀懂了。希望有新版。

13、您所欣賞的數學家?  1 俄羅斯…… 2 …… 3 陳景潤。

14、對中小學奧數怎麼看?是否有價值?——不瞭解。但聽說有另一個極端,姜伯駒老師講過:過分弱化,也是對民族的犯罪。

釋出於:北京

上一篇:李小加:為什麼要建立“滴灌通”系統?為什麼聚焦小微企業?
下一篇:王博怒斥庫克,誰注意發生了啥?消極防守+抗議,想上場直接被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