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每個中國人至少有一根它家的資料線

最近,歐洲議會以602票贊成、13票反對和8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一項法案,自2024年起部分消費電子產品必須提供單一的USB-C(USB Type-C)充電介面。歐洲議會議員拿著一堆資料線稱,這個簡單的解決方案,每年將節省數千噸的電子廢物,促進舊電子產品的再利用,提高消費者的便利性,減少不必要的成本。

星空君微微一笑,議員怕不是沒用過三合一資料線。

這意味著兩件事,一是蘋果的lighting介面要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二是中國的充電器、資料線企業又要受益了。

因為優異的價效比,中國的資料線產業基本壟斷全球市場,但從品牌上來說,尚無具有統治力的單一品牌。安克創新、綠聯和品勝是市場佔有率相對較高的品牌,這三家公司也剛剛上市或者正在準備上市。

相對來說,綠聯的領域比較專一,幾乎只做資料線。可以說,絕大多數中國人,多多少少都用過這個牌子的資料線(充電線)。

01

從代工到自創品牌,電商成就了綠聯

和絕大多數消費電子企業類似,綠聯的第一桶金,來自於代工。

但創始人張清森很快發現代工存在的問題,惡性競爭,缺乏品牌辨識度。於是轉型線上,打磨綠聯這個線上品牌。

據招股書,綠聯實現了在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已成為科技消費電子領域的領先品牌之一。公司實現了天貓、京東、亞馬遜、速賣通、 Shopee、 Lazada 等國內外主流電商平臺的覆蓋,公司品牌主要產品在主流平臺榜單中均排名領先。

最近三年綠聯科技銷售金額分別為 204,544。66 萬元、273,778。29 萬元和 344,634。57 萬元,年均複合增速達 29。80%。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製圖:詩與星空

受益於消費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的普及,公司近年來業績穩步成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由於辦公、出行等場景不滿足於使用電子產品的標配資料線(充電線),綠聯等第三方資料線(充電線)的市場越來越廣闊。

2014年,公司透過亞馬遜進軍海外市場,並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公司海外銷量高達45%以上,海外銷售的毛利率遠高於國內。

作為相似類別的產品,綠聯和公牛走了完全不同的兩條路。

公牛依賴遍佈全國的經銷商和小商店,實現了大規模的佈局;而綠聯則依賴純線上拓展,實現了家喻戶曉的口碑。

換言之,隨著電商、物流等行業的強勢發展,線上創業要相對容易,經銷商行業重要性逐漸變淡。

02

線上平臺入駐費用不比房租低

經常有一個觀點,線下實體店受制於房租成本,被沒有房租成本的線上店擠壓嚴重。

這其實是一個假象,線上平臺的入駐、引流、推廣等各種費用,一點也不比房租少。

公司透過入駐亞馬遜、京東、天貓、速賣通、 Lazada、 Shopee 等線上電商平臺開展線上銷售業務,此類電商平臺對賣家在平臺上銷售商品會收取一定的平臺服務費,包括銷售佣金、 服務費、 倉儲費用等。

2019年至20221年,公司透過線上電商平臺實現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82。41%、 82。35%、 78。14%和 77。04%,透過線上電商平臺實現的毛利佔主營業務的毛利比例分別為 91。20%、 88。48%、 84。31%和 82。74%。

平臺服務費分別為12,813。40 萬元、 19,145。71 萬元、 23,361。45 萬元和 11,338。78 萬元,佔各期線上B2C 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85%、 10。12%、 11。01%和 10。58%。

線上有線上的玩法,但實質還是商業,電商淘汰的不是實體行業,淘汰的是低附加值的行業。

缺乏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產品,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很難生存。

綠聯能把毛利率做到30%(國內)甚至45%(國外)以上,正是憑藉其核心技術帶來的競爭優勢。

03

增收不增利疑雲

儘管營收增幅明顯,但公司淨利潤卻原地踏步。

2020年全年淨利潤3。06億,2021年全年淨利潤3。05億。

據招股書,業績原地踏步的主要是因有四個。

一是員工股權激勵計入的股份支付費用增加;二是員工人數顯著增長且部分崗位薪酬水平提高,致使期間費用中職工薪酬有所上升;三是2021年採購相關材料的成本有所上漲;四是2021年度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等。

星空君查了下,第一個原因影響比較大。

從毛利率情況看,和2020年相比,公司2021年的綜合毛利率沒有明顯變化。

現金流量表顯示,公司2021年分紅高達1。8億,遠超上年同期。在大股東中,高瓴資本持股9。37%。

04

代工模式能走多遠?

公司在創立之初,曾經給大牌企業做過代工。後來因為代工模式不賺錢,缺乏核心競爭力,公司走了獨立自主建立自有品牌的路線。

但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走了“老路”,把自己的產品找人去代工。

招股書顯示,綠聯科技在報告期內的產品生產以外協生產為主,自主生產為輔。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綠聯科技的外協生產佔比分別為75。78%、76。10%和75。62%。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代工企業,會不會是當年的自己,反而成了競爭對手?

不妨讓我們先記下這些供貨額數億元的供應商的名字,或許未來能在IPO名單上看到。

因為門檻相對比較低,綠聯的賽道也越來越擁擠。最典型的像小米,作為國產供應鏈大師,小米的米家生態圈很強勢,也採用綠聯的方式找成熟供應商直接代工資料線(充電線)。

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介入這個市場,而綠聯自身的品牌優勢並不明顯,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上一篇:臺灣歌手王傑發行新歌,歌名暗指他或將退出歌壇,60歲依舊單身
下一篇:90%的人刷牙方法都是錯的,這種習慣最傷牙齒,別再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