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讓善行不再有顧慮

路遇老人受傷倒地,在上前攙扶的同時請別人拍影片留證——最近,在上海發生的這樣一則新聞,引發網友熱議。

據澎湃新聞報道,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當事人小畢在上班途中看到有老人趴倒在地,身體打顫抽動,一直喊救命。周圍有路人徑直走過,十米之外的公交站也有人在探頭張望,但均無人施救。一番猶豫後,小畢決定上前將老人扶起,但在扶起的同時,畢坤也請路人幫忙拍下影片,“當作證據,擔心有被訛的風險。”

其實,像小畢這樣助人時拍影片留證的事例,此前媒體也報道過不少。比如2018年10月,浙江衢州三個“00後”少年一邊攝像留證據自證清白,一邊扶起一位摔倒在地的86歲老太太;去年6月,遼寧省葫蘆島市一男子想扶雨中摔倒的老人卻怕被“碰瓷兒”,最後邊拍影片邊扶老人;去年10月,陝西省西安市的胡先生遇到一老人摔倒,拍影片自證清白後和旁邊的好心人一起將老人扶起……在這些報道中,人們在糾結扶與不扶後,最終都選擇了在留證的前提下扶起老人,展現了人性之善。但也有網友感嘆:“當扶起摔倒的人需要拍影片,還被稱為教科書式扶人,這不是一種悲哀嗎?”

見義勇為、助人為樂,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人心的複雜、陌生人之間的警惕與提防,以及近年來偶有發生的“扶人被訛”現象,消解著人們的善意。從過往的報道來看,即便透過監控裝置證明了助人者的清白,警方也大多會進行“和稀泥”式的調解,訛人者往往道歉了之。

任何人在行善時,都不該有這麼多顧慮。也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當某一天自己摔倒了,看到的都是冷漠的眼神。近年來,隨著各地道路監控網路不斷加密、個人行車記錄儀的普及,給了糾結於“扶不扶”問題的人們更多伸出援手的勇氣。但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營造良好社會風氣不能僅僅依靠技術手段或是自證清白,更需要進一步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讓助人者得到足夠的保護,讓“訛詐有成本,救人無代價”,才能消除公眾的擔憂,讓“扶不扶”不再是一道選擇題。

上一篇:雅詩蘭黛小棕瓶精華,我的最愛
下一篇:上海權威媒體靈魂拷問李鐵:國足0-2才上歸化,你敢直面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