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最容易失控的地下工程成本,可以這樣管

在地產成本管控中,絕大部分企業都有大量的資料庫可以支撐前端拿地時的成本資料,但是也對絕大部門開發商而言,最難管控的地方依然是“地下工程”,這也是成本最容易失控的地方,所謂“得地下成本者,得專案利潤”,這一點不為過。

基於此,地下工程中並沒有被地產人過於關注的勘察專業,這些年被逐漸重視起來

,併成為地產成本管控中無法避免的關鍵一環。

一)勘察費雖小,但是牽連面成百上千萬

勘察設計費用,對一個10萬級的地產開發專案而言,其設計費用也就小几十而已,但是由於勘察設計成果牽扯到支護、降水、樁基、結構基礎設計等等,其影響面絕非幾十萬而已,甚至可以達到上億的成本。

據標杆房企的統計的15個專案,由於勘察勘察導致的總成本浪費高達1。085億,總工期耽誤373天。

勘察的問題涉及到:

① 給設計院的地勘報告與送圖審單位地勘報告不一致;

② 地下不良地質未被查明或未被全面查明,導致測算成本浪費及工地延誤;

③ 地勘提供的資料不準確、過於保守,造成的成本浪費及工期延誤;

④ 抗浮水位提供的不準確,導致後期出現抗浮問題‘

⑤ 其他情況;

(二)約束地勘及地下工程,是專案避險及成本控制的必然途徑

在地產投資拓展階段,其前端成本策劃階段中必然要求各個部門對地下工程進行相應的管控,其中對支護、降水、地基處理\樁基工程必然要求對標,用來強化地下工程的成本,避免成本失控,同時避免地下出現較大的風險,如溶洞、地下裂隙、岩溶等等造成工期上的損失。

約束地勘及地下工程,是專案避險及成本控制的必然途徑

,那麼就需要在前期拿地階段強化地下情況的調查,其內容包括:

中梁地產:

① 擬拿地周邊2-3個近期已建專案的地勘報告或相關資料,擬拿地紅線內和所在區域周邊現狀(擬拿地紅線內是否有待拆建築、是否有老基礎;紅線是否臨河、是否有周邊建築、周邊建築結構型別和基礎形式);

② 擬拿地周邊2-3個近期已建專案的基坑圍護設計圖紙或相關資料;

③ 擬拿地所在區域基坑圍護設計圖紙是否需要圖審,圖審是否壟斷;是否必須組織基坑專家論證會;

④ 擬拿地所在區域質檢單位和圖審單位對基坑圍護設計是否有特殊要求;

除了前置調研場地地質以及當地要求之外,專案拿地階段依然要遵循高效的成本測算,雖然此時沒有勘察、沒有結構設計,但依然要求投拓階段的成本測算要維持在合理的準確度上,這就要求地產人總結經驗,形成標準化的測算模型,以碧桂園《2020年基坑支護設計模型投資成本指南》和融創的《基坑支護方案選型和成本參考指南》(2017)》為優質資料(網路上均有轉發),形成了如下的基坑支護標準化測算路徑:

第一:土質型別分類

基坑設計影響深度範圍多層不同等級土體,根據加權評分值查詢最臨近土質分類,判別其優劣。加權評分值按下式計算:加權值=∑(土層厚度×分值)/∑(厚度);

第二:支護選型及基坑支護標準庫選取“分割槽圖”

方案選型次序:

① 如條件允許,應優先採用大放坡方案。

② 放坡結合土釘牆支護。

③ 複合土釘牆支護、鋼板樁、排樁、連續牆等其它支護方案。

④ 支護樁支護的支點選用的順序為錨索、內撐、斜拋撐、逆作法等。

⑤ 地下水處理方案需因地制宜採用合理的降排水方案。

根據地質條件選擇典型的支護剖面:

典型分割槽

典型剖面圖

第三:根據地質分割槽、支護選型方案以及典型剖面圖進行成本測算

二)勘察及支護設計,甲方的應對措施

方法一:平板載荷實驗,提高地基承載力

地基承載力略微小於

建築物總荷載時(可以考慮15%以內),建議如有必要可以採用平板載荷實驗,提高實際地基承載力。

【案例】

方法二:前試樁或可提高單樁承載力

某地產要求:

① 新專案的甲級樁基設計前應進行單樁承載力靜載試樁。

② 老專案的甲級樁基,應充分利用工程樁的單樁檢測資料,作為樁基設計依據。

③ 以堅硬粘性土、中密~密實砂土層、堅硬狀風化基岩、岩石層作樁基承載力層,單樁承載力

應以樁身強度值進行設計,以此進行選擇管樁規格或灌注樁設計引數。

④ 複合地基設計前,具備條件時應進行試驗段或試驗區施工,驗證設計引數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案例】某專案,根據詳勘報告確定了採用直徑700mm鑽孔灌注樁,並做了3組工程前試樁。根據試樁結果樁基承載力提高約15~20%,有效降低工程樁數量,初步估計預計節省成本400萬。

方法三:強化周邊地塊對標

有對比便有傷害,在地下工程中要充分對競品、與周邊地塊的地質引數、樁基形式、支護形式、降水形式進行對標,避免剛性成本“超配”與競品專案。

【案例】

結合周邊影響抗浮水位等綜合條件,最佳化地勘報告引數,降低地下室底板結構成本。最佳化後,抗浮水位比初版抗浮水位降低1m,無需抗浮設計 ,綜合最佳化成本約300萬元。

方法四:利用專家資源,降維打擊

對於地產而言,地下工程以經驗為主,專家優勢在地下工程顯露無疑,這遠非地產設計管理、設計院技術人員可以比擬的,強化專家資源共享,實現專家技術降維打擊,也是實現成本管控的關鍵一環。

【案例】

結合勘察報告內容,對基礎型別比選做精細化管控,最佳化基礎設計引數。針對可實施獨立基礎樓棟,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議,會議最終明確獨立基礎持力層引數等資訊,為專案基礎建設節約時間,並最佳化成本116萬元。

方法五:強化供方庫,尤其是勘察單位的選擇,優勝劣汰

聯動工程管理部、專案部、成本管理部對勘察單位作業專案進行打分,依據分數排名;半年度排名,優勝劣汰;如出現勘察資料前後不對應,直接列入黑名單,移出供應商庫。

方法六:正確選擇支護招標方式

基坑支護的招標方式有兩種,一是設計和施工分開,即

先由建設單位組織建築基坑支護工程設計,後再組織施工招標,即基坑設計和基坑施工招標;

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和施工一體化,即

建設單位將建築基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任務一次性發包給一家同時具有岩土設計、施工資質的單位或兩家分別具有岩土設計、施工資質的單位組成的聯合體來完成。

施工和設計兩階段

優勢在於:

(1) 安全相對高——由建設方委託設計院設計,設計方案一般偏於保守;

(2) 階段分明——分為兩個階段,各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

(3) 合作方明確——建設單位與設計方和施工方分別簽訂合同;

(4) 便於把控——所有節點由建設單位組織。

兩階段管理模式的缺點:

(1) 時間週期長:由於設計及施工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需要更多協調及銜

接,可能影響效率;

(2) 成本容易推高:設計方以安全為主,成本意識不高;

(3) 實施時隱患有二:一是政府不批,二是過程中,很大可能變更(VO)無度;

(4) 設計方與施工方的配合:施工過程中,相互推諉,建設單位協調難度大,影響進度;

(5) 責任不明:一旦發生工程質量事故,責任難以界定。

一體化招標:

優勢在於:

(1) 時間較快——設計標和施工標捆綁,均由施工單位完成;

(2) 建設方管控主動——所有的中間環節由承包方完成,也解決了設計、施工脫節的問題;

(3) 設計責任在承包方——合同約定由施工方承擔設計責任;

(4) 承包方的實力展現——因為最優中標,所以承包方要用先進的技術,較低的成本,方可中標;

(5) 捆綁技術、成本、方案、責任、變更等一系列問題,均由承包方解決——責任明確,成本鎖定。

一體化管理模式的缺點:

(1) 設計冒進,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因為成本最佳化;

(2) 合同訂立凸顯重要——一份合同解決基坑支護所有問題;

(3) 承包方的技術水平不一定最好——方案與成本綜合最優並不一定技術最優;

(4) 投標方方案的優劣評判——建設方的專業能力。

兩種模式各有優點和缺點,根據專案情況、自身情況擇優進行選擇。

上一篇:WMT 2022 國際機器翻譯大賽發榜,微信翻譯獲對話翻譯和生物醫學領域翻譯共三項冠軍
下一篇:土耳其女排鎖定主帥人選!欲挖角世錦賽冠軍教頭,恐又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