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品讀 | 被看見的幸福

*本文為《品讀》2022年第11期內容

今年夏天,博士畢業的孫女兒從大洋彼岸歸來,與全家人終於團聚了。叔叔嬸嬸和姑媽一家都來到了奶奶家,要辦個家宴。

紅燒牛肉,辣子雞,泡椒鯽魚,包上錫紙烤得吱吱作響的羊排,以及各類應季的蔬菜,琳琅滿目。

孫女兒卻發現,90歲的奶奶始終沒動筷子。她指著自己掉了牙的癟嘴說:“不好嚼,等會兒我煮粥喝就行。”

爸爸也笑著接茬:“你出國10年了,不曉得這些菜奶奶都吃不動了。年紀過了85歲,想去種牙醫生都不敢動手。”

孫女兒沉默了一會兒,放下筷子去了廚房。家人有些詫異,卻以為她是在外國待久了,口味也變了,就隨她去了。

家宴快要散場時,孫女端來了熱氣騰騰的3個小盅的蒸菜,放到奶奶面前。一盅是加了雞茸的蛋羹,一盅是豆花里加入了豬肉茸,另有一盅是酒釀百合蒸南瓜,還點綴了幾粒枸杞子。

拿著孫女遞來的羹匙,奶奶怔住了。孫女笑著說:“快嚐嚐吧,很清淡的。這內脂豆腐做的豆花羹很嫩,舀著喝就行。”又說:“大清早就瞧見奶奶忙著擦桌晾曬,想來也餓了。”

一大家子的人都靜默下來。他們看到90歲、穿著短袖衫的老太太,胳膊上的肉已經鬆鬆垮垮。那是抱過3個孩子,又抱過3個孫兒和1個重孫的臂膀啊!

從前,她能摟抱著十幾斤重的娃兒下地幹活,而如今,無情的時光已讓她拿著羹勺的手都顫顫巍巍。

奶奶頂著幾根稀疏的頭髮,臉上的笑容裡似鐫刻著一種小心翼翼的卑微——她已經被疏忽得太久了。人老了,就邊緣化、透明化了,很少有被看見真實的需求。這一刻突然發現自己被某位小輩熾熱地關切著,讓她不由百感交集。

被忽視的,也許並不僅僅是90歲的老人家,那些六七十歲尚且腿腳麻利、還有餘熱可奉獻的長輩,也常會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雙休日,老媽放下廣場舞,老爹放下垂釣,一大早就帶著小拖車雙雙去了菜場,什麼貴撿什麼買,因為兒子媳婦、女兒女婿雙休日都要攜兒帶女回來。

兒孫們空手到家,老媽已擺了滿桌的零食、水果;然後老人家在廚房裡忙活一上午,12點準時開飯;一個多小時後,又只剩老人家在廚房裡清洗碗碟、收拾殘局。

年輕人幾乎都在玩手機,沒有人發現家裡的紗窗髒了,浴巾變硬了,門口老人穿的短靴已有裂紋了……

能看見老人的需求,不僅要有一顆敏銳的心,還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這位學成歸來的孫女,發現自己爸媽給奶奶買的助聽器她不肯用,而所有人都在埋怨奶奶頑固不化,越老越任性。

她總是將家裡的電視開得震天響,鄰居來投訴過多次;平時跟人說話、聊天、打電話,嗓門都巨大;別人說的話她聽不見,就莫名其妙地焦躁,覺得是不是議論她的老弱無能……

可是,當孫女兒嘗試著戴上了奶奶的助聽器,卻發現了這個助聽器沒有降噪功能,“刺刺拉拉”的電流聲音嚴重干擾了聽力,而且外面所有的聲音都被放大了若干倍——窗外的蟬鳴,風吹樹葉的“沙沙”,空調與冰箱的“嗡嗡”,乃至樓上人家拖動桌椅,對奶奶來說都變成了令人頭痛的噪音折磨。

於是,孫女兒陪著奶奶去醫院做了檢測,買了專為她除錯好的新款助聽器。

阻隔在奶奶和兒孫之間那層隱形的溝通壁壘,就像太陽下的水幕一樣被蒸發了——她聽見了孫女兒的笑聲,媳婦的善意叮囑;聽見了電視上令人捧腹的臺詞,再也不用扒著電視機去看下面的字幕了。她還聽見了鳥在唱,貓在叫,緊張的神情放鬆下來,脾氣也變得柔和了許多。

一個人在精力衰退的時候,能被看到、及時響應到,就不會產生不良情緒,甚至以古怪的脾氣來吸引小輩的關注了。所謂精神贍養,就是要覺察到老人家心中的忐忑與卑怯,不動聲色地扶她一把,讓他們感知世界的善意與溫柔。這樣,他們的表情就會如秋日裡最後的荷花,無憂地舒展。

作者:

明前茶

責編:張初 / 校對:郭豔慧

上一篇:閆妮被前公婆催婚勸她再成個家,她說:遇到合適的就結婚
下一篇:唯一一個首輪籤,只能用在他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