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骨雕藝術家攜小記者探尋“骨雕的奧秘”

梁漢深/攝

廣東省政協委員、骨雕藝術家蘇忠陽與廣青小記者互動。梁漢深/攝

廣州青年報訊(見習記者 柯丹雯)骨雕藝術源遠流長,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骨雕文化發展,9月17日,廣州青年運動史研究和青少年融媒體中心特別邀請廣東省政協委員、骨雕藝術家蘇忠陽,為廣青融媒小記者上了一堂精彩的骨雕實踐活動課,小記者們還親身體驗了骨雕雕刻的過程。

讓孩子們認識骨雕

“‘三雕一彩一繡’是哪幾項傳統工藝?”實踐課從最基礎的知識普及開始,蘇忠陽詳細介紹了骨雕悠久的歷史、雕刻技巧與工具以及文化現狀與傳承。

傳統工藝中的“三雕”指牙雕、玉雕和木雕。在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中,各色工藝品呈繁榮盛況。牙雕作為我國一門古老的傳統技藝,2006年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廣州牙雕因其雕藝精湛,在中國牙雕藝壇上獨領風騷百餘年。蘇忠陽表示,為了延續牙雕新時代的藝術生命,工藝大師改用駱駝骨、牛骨為主要原料,繼續在傳統藝術的追求上精益求精,打造完美的骨雕產品,於是骨雕逐漸成為移植傳承牙雕工藝的替代品。

懷著對骨雕這一嶺南特色工藝的新鮮感,來自荔灣區的20名小記者參加了這一堂實踐活動課。為了讓小記者對骨雕有更深入的認識,蘇忠陽特別準備了牛骨片讓他們親身體驗雕刻的過程。他表示,在實踐中學習骨雕文化,才能有更好的成效。

一個半小時的雕刻時間,小記者們專心致志地用鉛筆寫下“愛”字,手握刻刀一筆一劃地雕刻這個“刻在骨子裡”的作品。談及為什麼選擇雕刻“愛”字,蘇忠陽認為,“愛”給人的記憶最為深刻,不僅是對家人的愛、對朋友的愛,還是對社會的愛、對國家的愛,這種情感力量的注入能讓作品具備獨特的感染力,使之成為真正的有意義的作品。而“愛”中含“心”,意在有心才有愛,用心才是愛,這是人類最為飽滿熱烈的情感,強呼叫心、專心,就能雕刻出富有文化內涵的好作品。

拉近青少年與骨雕文化的距離

雕刻完成後,蘇忠陽逐一檢視小記者們的作品並給出點評意見,有7名小記者的作品獲得優秀獎。來自荔灣區西關廣雅實驗學校東風西校區的李嘉斌同學的骨雕作品被評為第一名,他表示自己全程都很認真、安靜地雕刻,作品能得到老師的認可,他感到非常開心。

到場的小記者們對這堂實踐活動課反應很熱烈,紛紛萌發出對骨雕工藝的興趣。課後,荔灣區西關廣雅實驗學校南岸校區的王安然、鄭銳宇、簡子龍等幾位同學更是主動向蘇老師請教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問題,蘇忠陽給同學們講述了自己學生時代的故事,勉勵同學們要明確目標,樹立信念,將學習放在首位。

參與活動的學生家長對此次實踐課讚賞有加,有家長說:“孩子創作了自己的第一個骨雕作品,十分有紀念意義,未來會讓孩子繼續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擔當起傳統文化傳承人的責任。”

讓骨雕文化走進校園

蘇忠陽與廣州青運青融中心有著不一樣的緣分,學生時代的他是廣州青年報社學生通訊社的首任社長。現在,作為廣東省政協委員,青少年健康成長一直是他重點關注的話題。

據瞭解,蘇忠陽開展青少年骨雕實踐課已經有五個年頭,從五年前的員村小學到今天的廣青融媒小記者,參與課程的孩子在變,但不變的是大家積極參與文化傳承的初心。今年暑期,他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開展了為期三天的骨雕非遺體驗課程,收穫了學生們的熱烈反應。

談到開展青少年骨雕實踐課的緣由,蘇忠陽說道:“骨雕是嶺南特色民間工藝,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植根在新時代青少年身上,讓他們從小了解本土文化。讓他們在接觸骨雕文化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保持敬畏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放下浮躁的情緒,學習一心一意、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透過親身體驗,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文化自信。”

廣州青運青融中心負責人也表示,肩負起傳承文化的責任,讓骨雕走進校園,走向未來,不僅是骨雕藝術家的情懷和理想,更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和擔當。

上一篇:華為Mate 30 Pro採用麒麟990 5G晶片,效能依舊不過時
下一篇:安東尼正面迴應:閉上你的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