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我們真的能實現“一生無痛”嗎?

2021年諾貝爾獎將於10月4日至11日陸續揭曉。目前,五項諾貝爾獎已經全部出爐。

其中,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戴維·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貢獻。

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2位美國科學家的開創性發現讓人們得以瞭解了

熱、冷和外力接觸是如何啟動神經脈衝,使我們能夠感知和適應周圍的世界。而這些知識被用於開發治療包括慢性疼痛在內的多種疾病的方法。

今天(10月11日)是世界鎮痛日

讓我們

共同走進疼痛的世界

瞭解疼痛

以及如何“鎮痛”

疼痛是人類和幾乎所有動物共有的最原始感受。每個人都有過疼痛的經歷,或因為蚊叮蟲咬、摔傷碰傷,或因為各種疾病,有時甚至會無緣無故,莫名其妙地感到疼痛。

在醫學上,疼痛被定義為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相關的感覺、情感、認知和社會維度的痛苦體驗。

繼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之後,疼痛已經被確認為“人類第5大生命指徵”。

疼痛是對疾病或可能出現的疾病的預警,是身體的保護訊號,對我們的身體具有積極的保護作用。

所以疼痛並非十惡不赦,它雖然折磨著千千萬萬的人,給我們帶來了許多苦難和煩惱,但也對人類的生存起著不可替代的保護作用。

儘管疼痛是人體的自我保護訊號,可人們對疼痛都唯恐避之不及。多數疾病最初的表現往往就是疼痛。很多人一輩子被疼痛折磨,疼痛有時甚至比死亡更折磨人。

醫學界現在已經認為疼痛不僅是一種症狀,其本身也是一種疾病,如慢性疼痛。

持續3個月以上的疼痛一般稱為慢性疼痛。目前,中國至少有一億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常見的有:頸肩腰腿痛、頑固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癌症痛等。

慢性疼痛的發生預示人體對疾病反應的一種訊號或其他部位可能出現健康危機。長期、慢性、頑固性的疼痛會使人睡眠紊亂、食慾缺乏、精神崩潰甚至抑鬱、焦慮。

疼痛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疼痛。中重度以上的痛會影響大腦及全身的多種生理功能,包括精神抑鬱、血管收縮、血壓、血糖、呼吸紊亂等,重度疼痛甚至會引起死亡。

所以疼痛不能忍,當出現“中度痛”或原因不明的痛時應該找醫生幫助

更嚴重的則需要立即就醫予以鎮痛。

不過,

“目前,人們對疼痛的診斷和治療普遍未引起重視,導致疼痛未能得到有效和及時控制。”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疼痛科副主任張建海介紹說。我們期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的相關研究能推動各類疼痛治療的發展。

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卡羅因為一次交通事故,脊椎被折成三段,頸椎碎裂,右腿骨折,一隻腳也被壓碎,一根鐵質扶手刺穿了她的骨盆。雖然最終生還,但疼痛自此與她終身相伴,她只能用強烈的繪畫語言傳達自己無法言說的劇烈痛楚。圖為改編電影《弗裡達》(2002)劇照。

解決疼痛不僅需要醫療的方法,還需要心理調節和和情緒疏導。術後病人的傷口是否長期疼痛,不僅取決於生理因素,也取決於病人的心情和精神狀態。大腦產生的許多化學物質和心情、情緒息息相關,如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慢性疼痛症是一種中央神經性疾病,能影響人的感覺、心情、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因此心理作用和感情調節非常重要。那些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人,其大腦結構和一般人有所不同,是疾病重塑大腦還是讓大腦控制疾病,很多時候不但取決於醫療手段,也取決於我們自身的態度。

當我們感到疼痛,如何向醫生說清楚你的“疼”?

怎樣做可以緩解疼痛?

一組圖,告訴你!

1968年,疼痛處理專家馬戈·麥加費利(Margo McCaffery)提出一個在護理學界普遍使用的定義

“一個人說感到痛,這就是痛;他說痛仍在,痛就仍在。”

我們要重視疼痛,也希望醫學的進步能讓我們一生無痛!

上一篇:用力3小時臉部發腫,自曝順產太疼出血多
下一篇:孩子回家寫作業總是拖延,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