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雙碳”行業人擠人,新人憑啥能有高薪?

一個專業被稱為“坑”,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它出路不好。

拿土木工程專業來說,從大基建潮流掀起後,先是成為了錄取分數線最高的熱門,又在幾年時間裡淪落到被稱為天坑專業,背後就是我國城市化與基建的週期。

十多年前,隨處可見開發專案,每個城市都需要修橋、修路、蓋樓,對土建類人才需求巨大,這些專業也成了當紅炸子雞,但很快,隨著城市化速度迴歸正常,當年一窩蜂擠進熱門專業的人也就只能在今天無奈感嘆時運不濟,趕上了行業的寒冬。

每個所謂“天坑”專業背後都是類似的邏輯。專業的不景氣背後是行業整體的蕭條。當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小於專業的畢業生數目,“坑”也就形成了。

而隨著網際網路大廠的裁員,反996浪潮的興起,熱門賽道隨著時間不停更迭變換,在雙碳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試圖踏進碳圈,曾經無人問津的“環境發展”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好像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高速公路。

沒有乘上網際網路東風的年輕人,想要在“碳”的號召下快人一步。

“高薪”,“人才缺口巨大”,“前景好”成了這些新型碳職業的標籤,望著這些金光閃閃的新職業,苦於找出路的畢業生和被捲到無處可逃想要轉業的人們,激動地想要進去一探究竟。

可是,這些毫無經驗的新人們真的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嗎,他們的入口在哪裡?

因此我們試圖解答:

1、雙碳賽道缺人,缺的是哪些人?你真的是香餑餑嗎?

2、四大新高薪職業盤點,到底需要你做些什麼?

3、亂花漸欲迷人眼,怎麼才能躲過“坑”?

從2020年9月,將“雙碳”變成年度熱詞,到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員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碳的東風越吹越猛烈。

據獵聘網統計,2021年,中國碳排放相關新發職位需求同比增長753。87%,企業招聘平均年薪也由2019年的15。36萬元增至2021年的25。55萬元。但有滿腔熱血的新人,能拿到這每年漲幅超50%的薪水嗎?

立方知造局的觀點是:僧多粥少是常態,新人並非香餑餑。

今年剛從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常誠向立方知造局表示:由於自己沒有碳諮詢相關方面的經驗,儘管學歷高,但沒有談判工資的資本,這個行業對於經驗特別看重,因此,對於剛畢業的他能拿到的起薪和別的同學比起來要低很多。雖然前景大家都很看好,但是否真的要進入這個行業,常誠猶豫了。

從事新能源行業人才服務多年的優望諮詢總經理王庭鋼說:市場上對於應屆畢業生沒有需求,有企業開出比較高的價格尋找可以獨立接諮詢專案的人。但遠不是想象中的井噴狀態,也不存在 “搶人大戰”。

“現在這些新型碳職業還是剛起步階段,確實很熱門,大型的電力公司和許多新能源公司都在慢慢建立自己的碳資源管理隊伍,但他們往往會選擇內部培養人,而不是招人。對於想要踏入這個行業的新人,說實話機會很少,工資也不高。”

按照深根碳行業多年的汪軍的解釋,這兩年想要進入碳圈的新人太多了,從不缺新人:“對於正在搭建碳管理團隊的公司來說,隊伍的搭建需要有經驗的人,所以不要新人,而對於碳諮詢公司來說,他們正在進入加速擴張階段,這兩年業務量激增,也面臨著沒有精力培養新人的情況,寧願高薪聘請有經驗的人,也不願聘請新人。”

從去年開始切入雙碳領域的獵頭靖一表示,現在對於碳人才的需求還不穩定,經常會出現今天急著招人,明天就不急的狀態,“目前那些大型公司所需要的碳管理團隊的人很少,基本上3到4個人就足夠,所以不會給我供不應求的感覺。”

因此,對於還沒有踏入碳圈的畢業生而言,先找到切入碳圈的破局點,坐到牌桌上,才可能有接下來談判的籌碼。

現階段雙碳行業剛起步,對於職業沒有特別精細的劃分,大多都被統稱為“雙碳管理員”,但在與多個業內人士的探討之後,整理出了一份適合新人瞭解碳行業的工資清單和成長路線。

碳排放核算員

平均工資:月薪8k-10k(應屆畢業生)

工作要求:協助企業進行科學碳排放監測核算,編制碳排放報告,積極應對第三方核查。按照汪軍在他的《碳中和時代》一書中的解釋,碳排放核算員就是摸清企業家底。作為碳管理行業中最基本的業務,他強烈建議所有想要進入碳行業的新人都需要從這一步幹起,打基礎。

碳核算從大方向來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包括:區域層面,組織層面和產品層面。

簡而言之,區域層面就是企業所在的從社群到市到省再到國家的碳核算;組織層面的碳核算又被稱為企業的碳盤查,是針對企業本身;而產品層面則需要針對產品上游階段,製造階段,使用階段和廢棄處理階段的排放。

圖源:《碳中和時代》表6-1

碳排放核查員

平均工資:月薪8k-10k(應屆畢業生)

工作要求:對碳排放計算結果進行再確認的工作,工作內容與碳排放核算差別不大。只是碳排放核算員是企業內部的,而碳排放核查員通常是政府指派的第三方機構。因此,為了核查結果的公正,核查機構進行核查的費用目前都由政府支付,每家企業1萬~3萬元不等。

汪軍解釋到,一般現場核查需要一天的時間,部分排放源較為複雜的企業需要2~3天的核查時間。完成現場核查後,核查員還需要根據核查結果編寫一份核查報告,雖然核查報告都有固定的模板,但核查報告短的五六十頁,長的上百頁,對核查人員的資料和文字處理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

圖源:全國碳排放交易第三方核查參考指南

碳管理諮詢師

平均工資:

經理級5~8年,年薪18W-25W

總監級10年+,年薪30W-65W

工作要求:有碳諮詢方面的工作經驗,除了基本的碳核查業務外,還包括碳中和規劃,碳管理體系建立以及國際常以應對。

碳中和規劃又叫低碳發展規劃,就是幫助政府或者企業規劃方案完成碳達峰或者碳中和的目標。

由於近兩年對於碳中和規劃需求量的忽然增加以及碳管理人才缺乏,目前碳中和規劃相關的諮詢業務均價達到了百萬元以上,但在國內雙碳目標這股輿論熱潮過去以後,相關的諮詢業務量會直線下降,價格也會低很多。

碳管理體系則是建立起一個集碳排放核算,碳排放管理,碳排放降低,碳資產管理為一體的管理體系。

國際倡議應對是指幫助企業加入國際倡議組織如CDP,RE100等,加入這些組織可以幫助企業提升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但需要定期提交英文報告並進行直接的英文交流,需要諮詢機構的幫助。

碳資產管理員

平均工資:

經理級5~8年,年薪20W-25W

總監級10年+,年薪30W~65W

工作要求:幫助企業透過內部節能,技術改進,增加清潔能源利用等辦法減少碳排放量的同時,把配額碳資產作為新型資產並進行交易、轉讓、融資等活動,協助企業開發信用碳資產,並在配額碳資產和信用碳資產中進行資產管理。

碳排放交易員

平均工資:

主管級3~5年,年薪15W-25W

經理級5~8年,年薪20W-35W

總監級10年+,年薪30W-45W

工作要求:目前比較成熟的碳金融服務包括配額制還,配額託管和配額融資,以及碳資產交易。簡而言之,目前的碳排放交易員工作是幫助公司彙總完碳資產後,代表公司去碳市場進行交易。

對碳人才的需求沒有井噴式增長,但是相關的培訓機構和公司卻在一年之內爆發式增長,這就不得不讓人提高警惕。

一重陷阱——名稱概念陷阱

僅2021年一年新成立的名為“碳中和”和“碳達峰”的公司就超過1500家。

一方面,汪軍建議,簡單把公司名稱叫做碳中和或者碳達峰的公司暫時不要考慮,很有可能是蹭熱度,起碼要去成立了5年以上的碳諮詢公司:“如果這些成立時間較長的公司願意讓你進,你就先進去,他們開出的條件不要太看重。需要先熟悉行業。”

另一方面,對於地區選擇,汪軍建議如果有北京的諮詢公司優先選北京:“因為歷史原因,我們剛開始從事碳排放諮詢的都會選擇紮根在北京。”

二重陷阱——證書陷阱

這些熱門碳職業對於技術的要求和進入門檻,也受到了不少準備踏入碳圈的畢業生的質疑。

常誠說:“如果僅憑几個月的培訓所有人就可以熟悉碳諮詢規則,進入碳諮詢領域,那這個行業的可替代性也太強了。”

靖一表示與碳相關的崗位會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與碳這個材料強相關,比如碳的石墨屬性,涉及到碳研發,候選人一般都是相關領域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技術性高;

而另一種就是涉及到碳諮詢方面,與碳的屬性關聯性不強,一般都會找資產管理和涉及核算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才,對技術的要求不高。

不少人認為,僅僅上一個培訓班就能學會碳管理基本知識並同時拿到各種各樣證書,彷彿拿上這些所謂的“入門證”,就能輕而易舉拿到政策紅利。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立方知造局認為:僅憑一紙證書,無法一步跨越高薪崗位。

“如果確實希望能夠短時間內,對碳管理相關知識有個初步的把握和判斷,那麼建議參加我國幾大碳排放交易所本部(注意是本部)組織的培訓,如北京綠色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

人才的培養不可以盲目圖快,從頂層設計角度來看,人才的培養模式和體系都需要進一步完善。長期的體系構建最終會壓過短期的培訓機構混亂的局面。

2021年以來,各大高校紛紛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但高校培養人才時間週期長,所以在企業內部的碳中和培訓成了為企業培養人才的最中意的一環

三重陷阱——熱度陷阱

雙碳概念熱,由雙碳產生的這四個全新職業討論度高,但並不意味著市場需求大,更不代表剛畢業的學生就要一股腦的都往所謂的“千億級賽道”上跑。

這些崗位現在看起來比較熱門,但遠沒有成為每一個企業常態化的需求。所有的規劃都是“未來”大部分的企業都需要這樣的崗位,但是大部分的企業距離這個規劃中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摸索。

王庭鋼表示把雙碳賽道描述成千億級沒有問題,但這個千億級和大多數人還沒有關係,“基本所有公司都需要有人幹碳中和這個事兒,但這個事兒是業內人士乾的,剛畢業的外行還不存在大量的機會做這些工作。”

“碳中和這個事情現在和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嗎,現階段是企業需要關心的事。但是未來,等到碳的指標和碳的交易涉及到每一個人,能不能出門,怎麼出門都與碳指標息息相關時,這些新的職業才可能需要大量的人才湧入。”

想要進入雙碳行業,跟著政策的東風走,王庭鋼建議得從“雙碳”中最主流的行業——新能源行業開始,“進到企業以後,你是做研發的你就加入企業搞研發,你是做銷售的你就去幹銷售。光伏,風光電,儲能,新能源汽車,現在都缺對口人才。而單純的碳諮詢和碳資產管理等崗位,儘管熱門,但是太虛。所以,進入這個行業,做這個行業主流的崗位是對於現在的畢業生來說最好的選擇。”

雖然碳市場潛在規模巨大,但我們需要給需求的的釋放一些時間。

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前進的每一個人,都害怕趕不上時代的班車,而雙碳新職業似乎成了時代背景下的又一輛高速列車。要不要上車,什麼時候上車,上車之後還有沒有位置成了想踏入碳圈的圈外人的難題。

因此會有不少人堅定認為,那一張還沒有被認可的“資格證”成了唯一的車票,到頭來,讓培訓機構賺的盆滿缽滿,自己卻還在行業外打著轉。

打著“碳中和”名稱的公司可以透過自己過往的資源整合完成最開始的資本積累,碳培訓機構,可以靠著買賣“碳管理”概念,招到自己的第一波學生,反倒是真正想進入碳圈的新人們,找不到進入行業的入口。

上一篇:鐘山:開設“雲直播” 村務“碼上辦”
下一篇:時尚奢侈品牌搶灘“高階腕錶”,看愛馬仕、路易威登、香奈兒、迪奧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