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大清有兩種士兵,只有一字之差,但無論多勇猛,待遇依舊天壤地別

我們在看一些歷史方面的圖冊也好,或者是在博物館中看到有些模擬的場景,或者是電視當中,清朝的官兵胸前都有著大字“兵”,或者是“勇”。那麼為什麼看上去沒什麼區別,裝備也都差不多,可是這字有時候是“兵”,有時候卻是“勇”呢?

難道作戰勇敢的人就可以穿後面那種衣服,而普通的官兵就穿前面那種?這種解釋顯然是不正確的。兩者雖然看上去沒什麼區別,可實際上卻藏著很深的歷史背景。今天,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一個字的差別之下,兩者所受到的待遇都有什麼不同。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滿人打進來,滅了大明朝而建立的。在電視裡我們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們原先自己的部隊,就叫做“八旗兵”。當時的明朝廷統治者已經十分昏庸,整個國家處在不正常的運轉當中,這期間最遭殃的當然就是百姓。

他們一面要承受朝廷下發的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稅收任務,一面又要被各種貪官壓迫,如果趕上了荒年,更是別想指望朝廷會分發糧食,幫助大家生存下去。因此,那時候不光是清軍在打明朝,就連很多百姓也都忍受不了這樣的日子,紛紛站出來響應了。在征戰的過程當中,八旗兵是不夠用的,他們也吸收了很多反對大明統治的百姓,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分發給他們糧食,並且在軍隊中制定了很多獎勵他們的措施。即便如此,這些人與原來的八旗兵也是不同的,他們的待遇還是要低於原來的軍士的,就連旗幟的顏色都不同。因為是綠色,所以就被稱為“綠營兵”。也就是說,這兩者都是為大清朝立下戰功的。

清朝建立之後,當然和每個朝代都一樣,第一件事就是賞賜那些有功績的人了。八旗兵貢獻的最多,所以得到的封賞自然是更多。其中更是有一些表現特別突出的,不光自己做了官,連帶著自己的後代都得到了封賞。綠營兵雖然也貢獻不小,但是由於滿人要保護自己的民族,對漢人總是有些忌憚的,所以他們得到的要遠低於八旗兵。後來的數百年裡,已經過慣了好日子的八旗兵早就沒有什麼進取之心了,他們躺在功勞簿上,經常把祖先的功勞掛在嘴邊上,卻不願意付出先人一樣的努力。後人早就丟掉了他們祖先勇敢的作戰風格,甚至很多人連騎馬射箭的功夫都不行了。這時候又重演了歷史,清朝的統治者開始昏庸,民間自然也就出現了很多反抗統治的人。

這時候朝廷才發現,原來驍勇的部隊,戰鬥力已經完全不行了。可是光指望綠營兵也不行啊,沒辦法,他們只好去民間招募那些勇猛之士,請他們參與戰鬥,分發給他們糧食,這些人就是鄉勇,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衣服上寫著“勇”字的兵士了。後來的很多民間起義,都是由他們組織的力量來鎮壓的。當時鄉勇的人數達到了“兵”的數十倍。雖然出力很多,但是這些人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才被朝廷使用,而一旦起義被壓下去了,他們又會被遣散回去種地,無非是拿到一些路費而已。更慘的是,在打起來的時候,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他們,最先面對敵人,應對的危險場面最多。而那麼“兵”卻只會躲在後面,如果戰事順利,他們就順勢竊取戰果,而一旦前軍不順利,他們就趕緊逃跑。

不過清廷並不是一直這樣糊塗,他們吃虧多了,終於也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到了大清最後的時間,朝廷終於意識到了“兵”的戰鬥力的衰弱,看到了鄉勇的戰鬥力。他們由曾國藩親自指揮訓練,取得了很多戰爭的勝利。這時候正是需要他們的時候,朝廷也終於為他們提升了待遇,可惜時機已經過去了,那時候的大清已經走到了最後的時光,任誰也沒有能力再挽回局勢了。

上一篇:大S怒退200萬床墊,汪小菲悲情“銷燬”?中年人真的很在意睡覺這點事!
下一篇:女王的四個子女為母守夜,安德魯如願穿軍裝,安妮的外孫女也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