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甲午戰爭中慈禧太后為什麼要在日本投降?為什麼會選擇在日本投降?

今年距離1894年的甲午戰爭已經過去了127年之久,對於我們現代大多數人來說這場發生在上上個世紀的海戰彷彿距離我們已經十分遙遠,但是仔細想來,它距離我們又十分近。尤其是就在7年前,也就是2014年,“致遠號巡洋艦”的殘骸被宣佈確認的時候,相信無數中國人是心潮澎湃,感慨良多的。

時間回到1894年7月25日,蓄謀已久的日軍不宣而戰,豐島海戰由此爆發。然而直到8月1日,清政府已經忍無可忍才向日宣戰,但是這一場戰爭彷彿在一開始就註定了敗亡的結局。

因為清朝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在這之前為了辦一場盛大的生日大典,已經屢次削減了北洋水師的軍費。她在求和無果的情況下,又希望迅速結束掉這場戰爭,以免貽誤她的慶典。以至於就連其他水師前來支援,都被其阻止,所以北洋水師只能孤身奮戰。

1894年9月17日,鄧世昌所在致遠艦在被多艘日艦圍攻,遭受重創又突圍無望的情況下做出了一命搏命的選擇。於是,全艦250餘名官兵在鄧世昌的帶領下,抱著必死的決心駕乘著致遠艦衝向了日艦“松島號”。

遺憾的是,他們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心最後並沒有實現,一枚魚雷擊中了致遠艦,包括鄧世昌在內的246名官兵以身殉國,僅剩的7名倖存者將這個慘烈的訊息帶上了岸。這批烈士的名單被列出來後,人們還可以看見這其中還有一個外國人的名字——餘錫爾(Alexander Purvis)。

餘錫爾出生於1865年,是一名英國人,他的父親還在英國皇家海軍擔任總管輪,所以20歲的餘錫爾決定來到中國,為北洋水師效力的時候也算是子承父業了。一開始,餘錫爾年輕氣盛,只認為北洋水師工資高,有發展的潛力,才在致遠艦上擔任總管輪。

但是日子久了,餘錫爾也逐漸成為了集體的一分子。以他的專業性,在致遠艦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受到了鄧世昌的重視。餘錫爾本來是可以避開這場戰爭,申請回家休假的,但是有著集體榮譽感的他拒絕了,他作為致遠艦上唯一一名外國官兵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在最後一份家書中,餘錫爾給父親寫道:“我不能苟且偷生,我會像真正的軍人那樣戰死!”於是,致遠艦面臨最後的時刻時,年僅29歲的他也沒有選擇逃,而是跟隨著致遠艦沉沒了,遺骸也不知所蹤。

甲午黃海海戰結束後,北洋水師剩下的戴樂爾、馬吉芬等幾名外國海軍專門為餘錫爾舉辦了一場西式葬禮。他曾經的戰友收集了他的遺物,幫他在中國建立了一個衣冠冢。120年之後,致遠號巡洋艦的遺骸被逐漸打撈出海,隨它一起重見天日的還有艦內七八具遺體。

雖然這些遺體已經有些不全,但有專家曾推測,其中一具應該是屬於餘錫爾的。如今,這些遺體已經被送去進行DNA檢測,結果還沒有公佈。但是相信大家對英雄們的敬意和緬懷的心情是一樣的,尤其餘錫爾還是一個外國人,卻選擇犧牲自己保護我國邊疆,令人佩服!

上一篇:秦始皇為什麼不殺扶蘇?秦始皇為什麼不殺扶蘇?秦始皇的目的是什麼
下一篇:西漢五陵中規模最大的是什麼陵墓?為什麼漢武帝劉徹的陵墓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