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歷史8點半】隆裕太后:清朝最後一位皇太后,與溥儀在建福宮花園

觀眾老爺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8點半】的旗下欄目——【史今】

隆裕太后,生於1868,死於1913年,崇高的葉赫那拉氏,名靜芬。隆裕太后在1888年入宮,光緒帝在1889年把她立為皇后,但是,那時候她不叫隆裕。

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后接連著去世,宣統帝即位,尊她為皇太后,上徽號“隆裕”。一開始的她並不招人待見,但是,機緣巧合下,她卻成為了清末的權力中心人物。

隆裕太后(右四)與溥儀在建福宮花園

隆裕太后在清朝末年,和攝政王載灃共同管理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廷。

但是,她不擅長結交人,生性懦弱,所以其實主要是載灃在幹事,她就是看看小孩,控制不了國家。

可是,等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辭職了,隆裕太后沒有辦法,在清朝最艱困的時候上了臺。隆裕太后可以說毫無行政經驗,只得重用袁世凱。

隆裕太后與太監

怎麼說呢?作為一個女人,隆裕太后不是武則天的這號人物,特別懂並且喜歡政治,會玩手段,但是她是一個很有覺悟的女性,一個可以站在男人背後,比較通情達理、識時務的人。

她知道大清王朝已經不可救藥了,於是,等到了社會上清帝遜位的呼聲高漲之際,她召集王公大臣,說了這麼一段話:

頃見慶王等,他們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把全部交給你們辦,你們要是辦得好,我自然十分你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也不怨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這些都是我的主意。

她知道清朝的滅亡已不可避免,主動當起了“背鍋俠”,這點覺悟,難道不值得稱讚,但其實她就是一個可憐人,她什麼時候掌管過大權,左右過清朝呢?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隆裕太后主持並頒佈《清帝遜位詔書》。

這件事雖然歸責不到她,但是並且她是直接人,給她帶來巨大的壓力。之後在1913年,隆裕太后的“萬壽日”,隆裕太后正在接受朝賀時,當時袁世凱的專使梁士詒,外國使臣都來祝賀,但是宗室王公大臣、自己的族人多半迴避,不肯入賀,殿上寥寥數人。

不知道當時的隆裕太后看著這番場景是什麼感受,或許是怕尷尬、或許是憎恨,此時的她是皇親國戚中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

一是無比淒涼,二是看到家族人的歸責和不理解,親人們連個安慰都沒有。隆裕太后十分傷心,以至一病不起。在1913年2月22日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

3月19日,在太和殿廣場舉行的國民哀悼大會

袁世凱作為大總統,對隆裕的葬禮還是很盡心盡力的,以外國君主最優禮待遇,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圍黑紗,軍官刀柄纏黑紗,袁世凱甚至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是不是真傷心,不知道,但是給隆裕太后辦的葬禮還是可以的。

3月19日,國民哀悼大會

3月19日,在太和殿廣場,民國政府召開全國國民哀悼大會。

隆裕太后靈堂

當天,社會各界5萬人到場致哀。當時的參議院參議長吳景濂主祭,祭文中這麼寫到:隆裕太后有遜位之德,以堯舜禪讓之心贊同“共和之美”。

3月19日,國民哀悼大會

不僅有中國人,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去世均表示惋惜,各國公使不僅親自去太和殿致祭外,而且在哀悼會那天,各使館還下半旗致哀,她似乎得到了對手的尊重。

隆裕太后靈堂中的僧人

據當時報紙的報道,隆裕太后去世之後,整個的輿論界都感到十分的痛心。

《亞細亞日報》是這麼說的:“隆裕太后去歲不為親貴浮言所動,力主共和,實為有造民國。今一日崩御,我五族國民,當同情哀悼。”

隆裕太后梓宮暫厝梁各莊行宮情景。

在當時,光緒帝的“崇陵”還沒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后的梓宮只能運到易州梁各莊行宮“恭奉暫安”,在1913年12月13日,隆裕太后才得以安葬。

本文由“歷史君”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各位看官們不喜輕噴!如有其他看法,也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筆者碼字不易,看官們的每一次點贊、收藏、分享與關注都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援!

上一篇:司馬倫是什麼人?晉朝最有才華的皇帝,一生無子卻被後人稱為好皇帝
下一篇:史上最值錢的墳墓,墓門大開,從未被盜,墓門大開,到底有何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