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丞相作為皇帝的政治助手,除了他之外還有誰能做到一人之上

在中國兩千又五百年的歷史當中。要說起皇帝的親信近臣,必然要從秦始皇時期的三公九卿制度開始說起,當時的中央決策系統主要由皇帝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組成;而除了皇帝之外,在朝廷當中最有威望的當屬丞相。所謂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就是指丞相所擁有的巨大權力。

因此,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故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限制相權、加強皇權。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更是直接廢除了丞相制度,永絕後患。那麼,丞相作為皇帝的政治助手,這個官職廢除之後,由誰來協助皇帝一起處理政務呢?因此,明朝的內閣制度應運而生。

以史為鑑,明為防宰相擅權廢丞相

1.明之前的限制相權措施

限制相權

這一措施自秦朝就開始了,在秦始皇統治後期,其認為當時時任宰相的李斯管轄的事情過多,甚至干涉了皇帝的政治決策;因此他在朝議當中屢屢不聽諫李斯的見解,也不採納他的任何意見,由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丞相在朝堂的公信力。

到了漢代,漢武帝時期更是制訂了

“中外朝”制度

,選取地位低下的寒門士子進入中樞決策,形成內朝,而三公九卿的決策權置換成了執行權,形成外朝。由此丞相的權力大大削弱。並且漢武帝還透過頻繁更換宰相的措施,避免其在朝廷形成自己過大的實力旁支。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在位時期一共更換了十三位宰相,且他們或貶或殺,結局都非常悲慘。

而到了唐宋時期,統治者分別建立了

三省六部制及二府三司制

來作為限制相權的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但是,雖說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透過一定的政治手段,減弱了丞相的權力,但實質上丞相在朝堂之中還是有著很大的話語權,對皇帝的權威和政治決策造成一定的威脅。

2.明太祖以史為鑑,廢除丞相制度

相信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市井,生活最困苦的時候甚至當過行乞之人。所以,對於有著世家出身的高門顯貴,他心中還是有自卑的情緒存在的。同時,也擔憂這些官員因為他的出身而不信服他的統治。歷朝歷代宰相對皇帝權威的威脅更是使他思慮過深。

所謂,新官上任一把火。朱元璋初建明朝便掀起了腥風血雨,前後展開了兩次針對朝廷重臣的血腥屠殺,並稱此時機,於洪武十三年,以謀逆的株連九族之大罪將時任宰相的胡惟庸之輩處死,並下詔徹底廢除了丞相制度,從此開創了六部直屬於皇帝的歷史新篇章。

作為朝堂之上百官之首的宰相被廢除,自然引來了百官的恐懼。而接下來這些為了保住烏紗帽的仕官們也戰戰兢兢,深怕被這個殺伐果決的皇帝抓住把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能在亂世中舉兵稱帝和他的狠厲果斷的性格是絕對分不開的。

明成祖創內閣,開啟明朝的政治體系

一個皇帝要管理決策偌大疆域下大大小小的事務,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再加上丞相被廢,大小事情完全決於上,這個工作量也許只有窮苦出身的朱元璋能吃得消。而據史料記載,當時朱元璋一天大概要批閱近千份奏摺,相當於每天從朝議之後開始批閱一直要批閱到凌晨一兩點;第二天早上凌晨五點又要上早朝。每天能夠休息的時間就只有兩三個小時。

而這其中還不論特殊時期,例如災荒、反叛、戰事禍亂的階段。再加上還要應對朝廷中官員分幫結派的勢力平衡。到朱元璋統治後期,他自己也清楚即使自己二十四小時不休息,也完成不了如此繁重的工作。因此,

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設定了殿閣大學士一職,替皇帝處理公務。

那這時候就有人問了,這和之前的丞相有什麼不同呢?那可有很大的不同了,因為明朝當選為殿閣大學士的官員官職都很低,在朝廷里根本沒什麼勢力,所以皇帝根本不需要擔心他會造成什麼威脅。所以說

這裡的大學士實際上就是皇帝的助理

也是後來明朝內閣制度的原型。

等到朱元璋奔逝之後,明成祖朱棣即位。朱棣和朱元璋不同,是在嬌生慣養的皇庭生活中長大的,不可能適應像朱元璋一樣的勞累工作方式。因此,

朱棣下令建立內閣制度。由內閣擔任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助理機構、從而減輕皇帝的政務壓力。

同時為了不重蹈丞相制度的形式,內閣始終沒有獲得法定的地位,且入閣官員的地位也十分低下,這就導致了內閣官員始終不能正式統領六部百官、其職權範圍也始終不明朗。而這樣的政治體制,一直到仁宗朱高熾時期,都只是臨時機構的存在。

直到

宣宗皇帝時期,

內閣制度才有了完善的體制改革。

內閣制的完善

從宣宗時期開始,內閣被分為華蓋殿、武英殿、文華殿三殿;文淵閣和東閣兩閣,史稱三殿二閣。由此看來在這時的內閣已經有了完備的議政場所設定,不再是作為一個臨時的機構存在了。而

內閣旗下也有了執行管制的下屬部門——制敕房和誥敕房。並在每個部門中都配備有相關的官員,服從內閣大學士的調配管制。

而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明朝的後繼任皇帝都比較依賴內閣。甚至直接將一些政務決策交由內閣進行。而此時由於內閣成員的品階過低,導致他們無法在一些工作上有所作為。加之,皇帝也對這些為自己“鞠躬盡瘁”的官員大臣們產生了感情。所以,在不違背祖制的情況下,

使內閣大臣兼任朝廷正三品以上的重臣職務,從而使內閣官員的品階得到極大的提升。

而明朝作為一個明令女子不可垂簾聽政的國家,除非在十分特殊的情況之下,才可以在後宮之中處理朝政。所以,當只有八歲的明英宗朱祁鎮繼任之時,內閣就秉持著極大的輔佐責任。

在這一時期,凡是國家的任何政治事務都直接有六部上呈給內閣,由內閣大臣商議之後,上交太后核實並由執筆、掌印兩個太監蓋朱印,再下達全國執行。

所以說隨著內閣制度的完善,以及官員品階權力的上升,內閣實質上已經成為除皇帝之外最具權威的中央決策機構。特別是票擬這一制度的建立。使內閣大臣從一個幫皇帝打工的助理直接上升到了決策國家大事的實權掌握者。從專門給皇帝寫檔案的普通職員變成了如今政策的制定者,所以從另一種角度來說這也是宰相制度另一種層面的“復活”。

而到了明朝統治後期,內閣首輔的權力甚至比起以前的宰相來說還要更大。

內閣的優點

內閣制度實施過程之中,有功有過,它所建立下的功績是巨大的。在萬曆和天啟皇帝這兩任著名的“不上朝”皇帝在位期間,明朝社會仍然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並且在這個時期,

獲得了對外侵犯戰爭和對內地叛亂的全部勝利。

而之所以能達成這樣的功績,就是因為有著強大的內閣在不停地處理國家政務,即使皇帝不問朝政,國家也能夠穩定的運轉。

並且,功績的獲得除了要注重內閣全體之外,也要提到內閣的掌權者,明朝史上最優秀的兩位內閣首輔。分別是徐介和張居正。徐介作為一名過渡時期的內閣首輔,

用他

超強的政治手段及沉穩冷靜的心態

將奸臣嚴嵩一舉推翻

並在自己任首輔之後,大力恢復被破壞的社會生產力,支援在戚繼光在沿海地區的抗倭行動,並且教導了在大明歷史上最優秀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張居正作為明朝科舉制度選拔出的人才,全面促進了明朝社會文化、軍事、政治領域的建設,是當之無愧的忠臣代表。

他二人的出現也將內閣制度的建立初心得到最好的詮釋。

內閣制的弊端,導致明朝覆滅重要原因

正是源於內閣大臣權力的日益擴大,導致了明朝廷後期的崩盤覆滅。

其中就不得不講到明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內閣首輔代表嚴嵩,近日熱播的電視劇中《錦衣之下》中就對嚴嵩這個大奸臣的形象刻畫得十分生動,但歷史上的嚴嵩還要更為刻薄陰狠,他所作的奸惡之事中又屬殺害了徐介的恩師——前任內閣首輔夏言及放任蒙古人在京郊城外肆意燒殺搶掠。但即便是如此就因為其深受皇上的信任,從而牢牢佔據內閣首輔的寶座。

也正是因為嚴嵩幾十年來的毫無作為,使得明朝嘉靖年間腹背受敵,北有蒙古作祟,南有倭寇乘亂,導致了民不聊生、奸匪作亂的社會局面。並且到了崇禎年間,內閣制度被完全破壞,在其當政的十七年時間,因為過度更換首輔,導致政策無法實施落實,導致明朝最後的全面崩盤。

結語

自古皇帝和臣子之間便是一個十分矛盾的關係。雙方為了達到一直平衡的狀態不斷進行制度的更新和改進。以明朝的內閣制度為例,明成祖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制衡君臣之間的方式,但隨著時間的改變,

內閣制度的完善、內閣大臣權力的擴大以及其中產生的各種勾心鬥角,使內閣制失去了最初的建立理念,

這也就告訴我們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停調整,才是長久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上一篇:這部電影的主角為什麼會是德軍的剋星?他們的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下一篇:安吉參加沙溢電影首映禮,身材走樣變圓滾滾,網友:這是要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