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明朝萬曆皇帝為什麼要將日本從大明王朝一步步推向了日本的位置

常言道,冤家宜結不宜解,如果要票選一個“世仇”國家,那恐怕非鄰國日本莫屬。從唐朝白江口之戰開始,這個領土面積並不算大的國家就成了侵略的急先鋒。

到了明朝萬曆年間,豐臣秀吉統一日本,野心也隨之膨脹,他制定了先征服朝鮮,再直搗大明國,遷都北京城的蛇吞象計劃。不過明朝顯然不是一個彈丸國家所能撼動的,就在豐臣秀吉出兵朝鮮之際,明朝也果斷出兵禦敵於國門之外。

於是中韓日三國就爆發了著名的萬曆援朝戰爭,韓國那邊的叫法是壬辰倭亂。當時朝鮮國王在給萬曆皇帝的上書中曾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朝鮮是大明的孝子,而日本則是賊子。但這個賊子卻有一大特點:誰比他強他就服誰。

這其中就包括一位明朝的海軍將領——陳璘。

通常認為,明朝抗倭大軍的主力是陸軍,畢竟中朝接壤,不需要渡海,多數人熟悉的明軍將領也就是李如松、麻貴等幾位,而這個統領海軍的陳璘名氣似乎還不如朝鮮將領李舜臣。

但實際上,鄧子龍和李舜臣都是陳璘的部下,受陳璘指揮的。那麼這個陳璘究竟是誰呢?

這個陳璘是個典型的李雲龍式的人物,泥腿子出身,沒學過什麼兵法,但打起仗來不僅深通謀略,而且勇猛異常,一聽說有仗打就精神抖擻。

18歲就從軍的陳璘,常年在廣東沿海抗擊巨盜、倭寇,實戰經驗豐富。正是看中了他這一點,萬曆皇帝將他升任御倭總兵官,統帥1萬餘人的明朝水師殺向朝鮮。

當時朝鮮陸軍基本損失殆盡,僅存的一支能戰力量是李舜臣統帥的水師。這位被韓國稱作民族英雄的人物,其實是個抗命的刺頭,畢竟手中握著兵權,但在陳璘面前,李舜臣卻變現的極為恭順。

這倒不是因為陳璘是他的上司,而是因為陳璘這個人是靠實力說話的,幾場海戰下來,打的倭寇見到陳璘的戰船就跑,這種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海軍將領,自然讓李舜臣折服。陳璘也被當時的李朝國王當做英雄。

萬曆二十六年,豐臣秀吉病死,日本名將島津義弘率領日海軍全部精銳共計1000艘戰船欲做最後一搏,卻不料掉入了陳璘的伏擊圈,最終倭寇損失戰船七八百艘,兩萬餘人被斬殺。

而明朝聯軍這一方也很慘烈,以鄧子龍、李舜臣雙雙戰死的代價取得了露梁海戰的全面勝利。

後來到了明朝滅亡之際,陳璘的孫子陳泳素因為不願做清朝臣民,就舉家遷居朝鮮,至今已有後裔2000多人。

但這些子孫後代在韓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近代以來,韓國為了抬高李舜臣的功績,就開始極力貶低陳璘,甚至把陳璘塑造成反派,說他勾結倭寇故意害死了他們的民族英雄。受這種觀念影響,很多陳氏子孫後人都覺得有這麼個祖先是恥辱,做人抬不起頭,對外都不敢說自己是陳璘的後裔。

上一篇:孝文帝為什麼要將兩個姐妹嫁給自己的兒子?孝文帝是怎麼對待她們的
下一篇:石達開被凌遲時,一聲都沒喊,為何他能忍住千刀萬剮默然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