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陰差陽錯,李炎上龍椅,背後都有一個不平凡的女人,她改變了他命運

陰差陽錯李炎上龍椅

唐武宗李炎的背後都有一個不平凡的女人,可以說,她改變了他的命運。

李炎生於中唐時期,作為唐文宗的五弟,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王爺,皇位從來不在他的生活藍圖裡。然而,歷史製造了一個偶然的錯誤,而他最摯愛的一個風塵女子展示了自己的膽識,唐武宗從而得以開創了唐朝一段短暫的中興。

唐武宗李炎生於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原來的名字叫李瀍。27歲之前,他一直兢兢業業作王爺,任憑皇位在父親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幾個手裡轉來轉去,而他只是盡情的騎馬遊樂、求仙煉丹,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一次外出遊樂時,他在邯鄲歌肆結識了一位王姓女子,此女不僅豔驚四座,而且歌舞俱佳,讓這位王爺喜歡得不得了。李瀍當即決定為她贖身,然後帶回自己的王府裡金屋藏嬌。二人感情一直很好,即使後來唐武宗做了皇帝。

就在他們安享王府生活的時候,大唐帝國的時局卻因為立嗣一事而一波三折。

當時在位的唐文宗是一位勤勞的皇帝,面對太監干政曾想借助大臣的力量加以剷除,沒想到甘露之變中遭遇了徹底失敗。此後,大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等人完全掌握了唐朝中央大權,就連唐文宗冊立太子一事都要過問。最初,唐文宗想立哥哥敬宗之子晉王李普為嗣,可惜這孩子命薄,於太和二年(828)六月5歲夭折。無奈之下,唐文宗轉而立自己的兒子魯王李永做了太子。這時正受寵的楊妃卻不滿意李永,總是找各種機會想廢掉他,果然,李永不多長時間就猝然死去,連病因都找不出來。楊妃這下高興了,極力向老公推薦安王李溶。唐文宗正在猶豫,宰相李珏這時站出來力勸立唐敬宗第六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經過一番較量,宰相最終戰勝了皇妃,李成美順利成為皇儲。

經過前太子李永暴亡的事件後,唐文宗的身體受到嚴重打擊,除了追賜兒子為 “莊恪太子 ”外,還把火氣發到太子身邊的宮人身上。他原本計劃為李成美舉行隆重的行冊大禮,但因為這次心結的後遺症卻一病不起了。彌留之際,唐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監國。

皇位更替之際,權慾薰心,兩個大宦官仇士良、魚弘志另有小算盤,如果陳王登基,那麼有擁立之功的就是劉弘逸與李珏,他們二人日後就要坐冷板凳。所以二人置文宗的聖旨於不顧,公開提出以太子年幼多病為由,提出更換皇太子。文宗病危,宰相李珏未能阻止,仇士良拿著所謂文宗的詔令,冊立安王李溶為皇太弟,派神策軍赴十六王宅迎請安王即位。

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當時安王李溶和穎王李瀍(即唐武宗)都極受哥哥文宗喜歡,而且都住在王爺區——十六王宅。仇良英派出去的神策軍是一幫粗人,沒有弄明白他的意思,他們一大群人匆匆忙忙來到十六王宅時,卻連要迎接哪位親王都沒弄清楚,站在門口傻了眼。宮中的仇良英反應還算快,馬上派人一個信任的手下追了上去,到了王府門口大喊著: “迎接大的!迎接大的 ”,意思是安王年長於穎王,應該迎接安王李溶。神策軍聽到後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該接誰。府裡面的安王和穎王都聽到了外邊的喧譁,但是他們在沒有最終確定之前都不敢貿然行動。

千鈞一髮之際,穎王在邯鄲帶回的王美人心生一計,她極其鎮定地走出王府,來到正一籌莫展的神策軍官兵面前,儀態萬方鄭重其事的吩咐到: “你們所說的 ‘大的’就是穎王殿下,穎王身材魁偉,當今皇帝都稱他為 ‘大王’,穎王與你們仇中尉還是生死之交,這等大事,你們可要謹慎,一旦出錯是要滿門抄斬的! ”眾人一聽,大眼瞪小眼,不知道眼前這個女人說的是真是假,這時屏風後邊窺視的穎王李瀍旋即出來,只見他高大魁梧,所言不虛。神策軍二話沒說,立馬擁穎王上馬,護送至少陽院。後來宦官發現迎錯了人時已反悔不急,只好將錯就錯,冊立穎王為皇太弟。幾天後,文宗病逝,李瀍即位,即唐武宗。

知人善任穩定漠北

唐武宗繼位後,以前騎馬遊樂的愛好絲毫未減,常常帶著他寵愛的王美人出宮到教坊飲酒作樂,與樂人諧戲,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他和敬宗無節制的遊樂不同,並沒有沉湎其中,聲色自娛過程中他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沒有因此耽誤了國家大事。他讀書雖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書生意氣和迂腐,能夠面對現實,很多時候他敢於向宰相當面認錯,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們君臣在會昌年間內憂外患交織的時刻,能夠沉著應付,度過難關。

唐武宗性情沉毅,雄謀勇斷,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發展經濟,改革積弊,削弱宦官、藩鎮的勢力。唐武宗派兵平定藩鎮叛亂,擊敗回鶻,穩定了漠北。

但是年長的唐武宗還是走向了昏庸,他過度追求長生不老,迷信方士。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病重,他身邊的道士們騙他生病是因為皇帝的名字 “瀍 ”從 “水 ”,與唐朝崇尚土德不合。土勝水, “瀍 ”名被土德所剋制,所以不利,應該改名為 “炎 ”,炎從 “火 ”,與土德相合,災禍即除,長命百歲。

寵道滅佛邪念兇兇

唐武宗對道教極為敬仰,卻不信佛。

唐武宗還未登基時,就喜好道教。唐武宗為了敬道,下令在大明宮修築望仙台,又在望仙台上修建隆真室,將百寶舂成碎屑用來抹地面,用瑤玉做柱子,用金子做拱門,用銀子做門檻,用玉砌牆。螢光閃爍,百看不厭。隆真室裡裝有用玳瑁做的帳子,用 “火齊 ”做床,焚燒的是 “龍光香 ”,飲用的是 “無憂酒 ”。這些東西都是外邦進獻來的。唐武宗經常齋戒沐浴後,登上望仙台在隆真室中學道。渤海國進貢了一個瑪瑙櫃,這櫃三尺正方,顏色像茜紅色,做工之精巧無與倫比。唐武宗用這櫃裝道教經書,以示尊敬道家。

唐武宗26歲登基後就開始為難佛教。32歲正式下詔滅佛,明令拆除寺廟4600餘所,小寺院4萬餘所,每郡只留一寺,焚燬佛經,燒熔佛像鑄錢,強令26萬多僧尼還俗。

會昌二年(842年),十月九日,武宗頒佈敕書,要求有異行和不守戒的僧尼還俗, “天下所有僧尼解燒練、咒術、禁氣、背軍、身上杖痕鳥文、雜文功、曾犯淫養妻、不修戒行者,並勒還俗。若僧尼有錢物及谷鬥、田地、莊園,收納官。如惜錢財,請願還俗去,亦任勒還俗,充入兩稅徭役。 ”之後又頒佈一份敕令,要求限制僧尼所蓄奴婢數量,並強調奴婢不得削髮剃度,這是為了避免賤人階層人口的流失。至會昌三年(843年)正月十八日,京城 “左街還俗僧尼共一千二百三十二人,右街還俗僧尼共兩千二百五十九人。 ”

會昌三年六月十一(或十二)日,武宗誕日,按慣例召佛道入宮論議,但只賜道人紫衣,不準僧人著紫,時太子詹事韋宗卿進所撰《涅盤經疏》二十卷、《大圓伊字鏡略》二十卷,被武宗下令焚燬,敕中書門下,燒燬其宅內草本,不準外傳。敕令中說, “(韋宗卿)忝列崇班,合遵儒業,溺於邪說,是扇妖風。······況非聖之言,尚宜禁斥,外方之教,安可流傳。 ”

會昌三年九月,昭義鎮將反叛,朝廷發兵攻打,同時收捕昭義在京留後院押衙僵孫,其人走脫,傳言已剃頭。兩街功德使進而搜查城中僧人,並演變為對公案無名僧、近住寺僧和新裹頭僧的清洗活動。

會昌四年(844年)三月,敕下不許供奉佛牙,五臺山、泗州普光王寺、終南山五臺、鳳翔府法門寺藏有佛指節的寺廟,禁止置供巡禮。進而打擊佛教的宗教聖地,造成四處靈境絕人往來,無人送供的局面。

會昌四年武宗誕日,不再請僧人入宮。圓仁記載, “功德使帖諸寺,準敕不許僧尼街裡行犯鐘聲,及向別寺宿經一夜者,科違敕罪。從前不準午後出寺,今不許犯鐘聲。 ”官府不僅干擾寺廟的日常活動,還意圖阻斷寺廟間的人員流動和聯絡。

會昌四年七月或閏七月,敕令毀拆天下山房蘭若、普通佛堂、義井村邑等未滿二百間、不入寺額者,其僧尼等盡勒還俗。京城坊內佛堂三百餘所,以及佛像、經樓等併除磬盡。諸道天下佛堂院等,尊勝石幢、僧墓塔等,皆令拆毀。

會昌四年十月,敕令拆天下小寺,經佛搬入大寺,鍾送道士觀。被拆寺不依戒行的僧尼、年少有戒行的僧尼,盡令還俗,遞迴本貫。仍存年老有戒行的僧尼,許配大寺,京城就拆毀了三十三座小寺。這條敕令目的尤為明顯,年少還俗就是為了與寺廟搶奪勞動力,至於年老許配大寺,則是為了避免遣返老僧後增加地方的壓力,把老僧的供養壓力轉移到大寺身上。

會昌五年三月,唐武宗敕令天下諸寺不許置莊園,並隨時檢查寺舍的財產。四月,敕令僧尼還俗,如有抗命不從的,以違抗聖旨論罪,當場決殺。八月下詔,大舉毀寺,總計會昌年間,拆毀佛寺四千六百餘所,招提、蘭若等四萬餘所,被迫還俗的僧尼有二十六萬餘人,沒收良田數千萬頃,又將佛像、鐘磬等法器改鑄為錢幣、農具等物,乃至私家所藏金銀等像亦敕令限時送官。此一空前浩劫,歷史上稱為會昌法難。

會昌五年四月,下敕滅佛,規定西京長安只能保留4座寺廟,每寺留僧10人,東京洛陽留2寺,其餘節度使的治州共34州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廟全部摧毀,僧尼皆令還俗,所有廢寺銅鑄的佛像、鐘磬全部銷熔鑄錢,鐵鑄的交本州銷鑄為農具。另外還敕令 “外國(僧)等,若無伺部牒者,亦勒令還俗,遞迴本國者。 ”

會昌五年五月十四日,日本僧侶圓仁假裝還俗,離開長安,在前往海岸一路中,留下了關於各地毀佛狀況的詳細筆記。

因為唐武宗李炎滅佛之事發生在會昌年間,故史稱 “會昌法難 ”。

上一篇:朱棣植樹的故事:朱元璋與他性格最相像的一個兒子,朱棣是怎麼死的
下一篇:光緒皇帝的一生短暫而悲慘,只有三個妻子,一個是珍妃和一個是瑾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