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鹽商為什麼在蜀國的興起時候就不斷的打擊他們為什麼不去打蜀國

古往今來,人們追求的安居樂業不過是,物質上的豐衣足食與精神上的富足充實。

而與食物默契配合的鹽,承載的不僅僅是人們富足生活的期盼,也是統治者強兵富國的希望。

人類最早是採集自然界的滷水和鹽,直接供給食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口的增長,人們發現,自然界的這些天然資源已經遠遠不夠人們的需要了,於是開始探索人工製鹽,製鹽業正式走上了歷史的舞臺。蜀地雖不臨海,卻是井鹽大戶。也因此,鹽於蜀地而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有製鹽業便自然就有鹽商,原材料價格低廉,而製鹽工藝又大多為鹽商壟斷,使得製鹽成為暴利壟斷行業。

而與鹽業聯絡最多的是我們的歷史書上提到最多的鹽鐵官營,統治階級對於鹽鐵官營的理由從來都是為了遏制鹽商哄抬鹽價,是為了百姓的生計。而事實卻非如此,鹽商把控鹽業之時,鹽價雖不低,但百姓卻不至於吃不上鹽。而鹽業收歸官府,鹽卻真正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奢侈品”,政府的定價甚至高過鹽商的定價。

鹽鐵官營,從來不過是政府擴大國家財政收入,進一步鞏固自身權利的手段,這在漢武帝時期尤為明顯。鹽鐵官營,思想始於管仲,但真正推行,是在漢武帝時代。漢武帝時期的連年開疆擴土和與匈奴高強度的作戰使得國庫消耗過快,這時漢武帝想要乘勝追擊,卻發現國家財政開始出現赤字,現有的田賦難以維持後期軍隊的開銷。這是武帝想到鹽鐵的巨大利潤,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口,於是鹽鐵官營提上日程。確實,這一舉措彌補了國家的缺口,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弊端。

之前也說過,在鹽商把控下,雖然有時鹽商哄抬物價,但因為成本實在低廉,加之市場競爭,鹽商也不敢過分抬高鹽價,因此鹽價於百姓而言雖然不低,卻也在承受範圍之內。而鹽鐵官營後,鹽價由官府決定。鹽鐵官營本來就是為了充實國庫,鹽價自然不會低。加之官府一家獨大,鹽又作為一種必需品無可替代,於是鹽真正成為了奢侈品,質量低劣卻價格高昂,百姓苦不堪言,卻無從訴說。

而鹽鐵官營,卻並不代表鹽鐵官制,不過是由官府聘請百姓製鹽,再交給官府統一定價出售。官府的財政撥出每經一個部門便少一點,軍餉尚且如此,何況擁有如此暴利的製造業。而身處鹽業部門底層的人,要麼降低成本,使得產品質量低劣,要麼從再下一層的官民身上剋扣,不論是哪種,最後的損失,還是底層百姓承擔。所以從古至今,鹽鐵官營是為了民生,不過是個冠冕堂皇的謊言。

直至東漢末年,國家風雨飄搖,官府自顧不暇,鹽鐵官營或多或少被瓦解。而巴蜀之地向來遠離國家政治中心,漢朝鼎盛之時巴蜀之地尚且是鹽商與官府合作經營,何況現在國家已無力掌控。又逢戰亂,無論是交通成本亦或是原材料成本都在提高。蜀地鹽商乘此機會哄抬鹽價,因此蜀地鹽價奇高。

最後解決這一問題的自然還是我們的臥龍先生諸葛亮。可以說諸葛亮一入蜀地,便以蜀地的鹽井為強兵富國的希望。而諸葛先生主張的規範鹽市,收歸官用卻動了鹽商的利益。於是又是一番殫精竭慮,才達成了鹽市的規範。當年具體如何,臥龍先生與富商如何苦心交涉,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只知諸葛先生為了增加鹽賦收入,為了讓百姓都能夠不再因為高昂的鹽價愁慮,開鑿了許多新井來增加產量。

我們猜想,也許諸葛亮先生心中,也是有一個太平盛世的吧。我在《國家寶藏·四川博物院》那一期中聽到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先帝帶我等入益州,就是要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可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唯同舟共濟方可渡此難關。”可能理解了這句話,我們也就可以想象臥龍先生進入蜀地之時,見到富商哄抬鹽價,百姓生活疾苦之時心中的悲痛,於是臥龍先生暗暗下定決心,從規範鹽業開始,治理蜀地,治理中原,與先帝一起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蜀地後人給予了臥龍先生最高的讚譽“諸葛亮治蜀,擁鹽鐵之利,還富於民。”

可到最終,臥龍先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卻也沒有影響蜀後主樂不思蜀。先帝的後人難當大任,他也終究還是沒有機會實現先帝之願,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上一篇:多爾袞為什麼會對自己的表妹冷酷無情?為什麼會對自己的表妹下手?
下一篇:大衣哥女兒相親約會曝光,旁邊帥鍋小心翼翼,網友:這是小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