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朝皇帝的滿文和漢字有什麼區別?清朝皇帝是用滿文還是用滿文的?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距離如今的歲月,也才過了百年而已,眾所周知,滿清屬於少族入關,在文字和風俗上,和過去的中原內地有著很大的差異,這難免讓人感到好奇,清朝的皇帝,到底是用滿文還是漢字呢?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分析。

從客觀角度上來看,清廷十二帝,在年少時期基本都算是最為刻苦用功之人,這和自身的危機意識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另外一部分讓阿哥刻苦讀書的原因,則取自於秘密建儲制度所導致的激烈競爭。

因此清廷皇帝,絕大部分都能夠熟練的使用滿文和漢文來聽說讀寫。在如今現存的聖旨當中,有專門辦法給八旗子弟的純滿文聖旨,或者又是滿文漢文兩種形式同時書寫的條紋,在清朝初期,統治者特別重視滿文的傳承,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就曾經下過改善滿文並且推廣的詔令:“國書十二字頭,向無圈點,上下字雷同無別,幼學習之,遇書中尋常語言,視其文義,猶易通曉。”

而到了康熙年間,與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同樣也是滿文縮寫成,並沒有漢字的版本,說明此時朝廷的主流,依然還是以滿文為主,當然,這與談判大臣全部出自八旗,也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

但是皇帝在使用滿文漢文的態度上,開始出現明顯的改變,應當要數於雍正一朝,看看他的硃批你也就知道了。

平常時的雍正,綽號“冷麵王”,不講人情,不過從硃批看來,他善用白話文,倒是頗有不少幽默的回覆。

大臣沈廷正寫到“臣自知器小才庸””,雍正回答說:“將己之態度一語寫出如畫”(看來你頗有自知之明。)

寵臣趙國麟多次謙虛的表明自己“一得之愚”,雍正:“朕豈有肯畀愚人以藩司之職”(你要真傻我用你幹嘛?)

宜兆熊為了表達忠心,寫“臣雖粉身碎骨”,雍正看到了,便在邊上插上了一句:“不必至此。”

當然,更多時候他也體現了正經,比如在回覆受到御史彈劾的廣西巡撫章佳·阿克墩奏摺的時候,措辭極為嚴厲:“今到廣西,若仍皮軟欺隱,莫想生還北京也!”值得一提的是,章佳出身八旗,這說明雍正已經開始習慣使用漢文,而在此之後,皇帝使用漢文的頻率也大幅度提高。

到了載淳(幼年),根據清史稿記載,這位儲君漢文不錯,卻十分不願意學習滿文(滿書連日不肯讀),為了讓他提高基本功課,同治的父親咸豐想盡辦法,更是提出了“偕滿諳達入,跪奏數語而出,以後清語須跪奏”的要求,對此太后也頗為關心“功課不得減,如不完擕內再讀,滿書不能認字,尤切責。”

而到了末代皇帝溥儀的身上,根據其回憶,在一次文化工作上他碰見了郭沫若,郭沫若對溥儀說:“溥儀先生,你要幫助研究清史啊!”溥儀卻回答“可惜我不太懂滿文,研究清史不懂滿文可不行····”這番回答究竟是實話,還是推辭,就要讓後世去想象了。

上一篇:【教育動態】市教體局派駐紫石中學責任督學對校園安全進行專項督查
下一篇:[鄉村振興接力棒丨人才接力] 四任村支書姚沅昌:一個家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