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二十年前我來過一次龍門石窟,但那時還小,只覺得都是石頭佛像。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以及對歷史更多的瞭解,此次再看,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那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不再是一個個冰冷的洞窟和石像,而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龍門石窟夜景

繼續上一篇我們看完蓮花洞後,來到大盧舍那像龕下。大盧舍那像龕是龍門石窟開鑿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也是全國石窟中唯一劈開山崖,依崖雕鑿的大型群雕,是龍門石窟造像群的代表之作。

不過來龍門看石窟不光能飽眼福,對體力上卻也是個考驗,它不像雲岡石窟都是在離地面不高的位置雕刻的佛像,龍門的大型窟龕都需要爬上不低的臺階,大盧舍那像龕尤是。

這並非當時的工匠們要難為自己,而是上一篇我們說到龍門兩山是極易被水溶蝕的石灰岩,正是工匠們一次次的失敗和經驗總結,才發現要靠上一些的位置才能成功雕造大像,而他們也是百般尋找與研究才發現西山中部這塊渾然天成的巨厚石灰岩可雕巨佛。

盧舍那大佛所在的佛龕奉先寺南北寬約36米,東西深約40米,整個佛龕造像佈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這是九尊造像各自獨立而又渾然一體。主尊盧舍那佛結跏趺坐於八角束腰疊色式蓮花座上,通高17。14米,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也是十萬餘尊造像中最大的一尊,光頭高就達4米,耳朵長1。90米,比一個普通人的身高還長一截。

造於盛唐時期的盧舍那大佛是唐高宗時期所始建,因皇后武則天尤為崇尚佛教,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武則天為該像龕捐助脂粉錢兩萬貫,三年後奉先寺竣工。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除夕,時值奉先寺竣工之日,武則天親率文武朝臣駕臨龍門,參加主佛盧舍那的開光儀式。

傳說該盧舍那大佛就是依照武則天本人的相貌塑造的。“盧舍那”一詞源於梵語,意為光明普照和智慧圓滿,是“三身佛”中的“報身佛”。在各地寺院的佛像中都不乏盧舍那佛的造像,然而他們都沒有龍門石窟奉先寺的盧舍那更趨於女性化,面頰豐滿圓潤,頭頂有高肉髻波狀發紋,雙眉彎彎,猶如新月,小小的嘴角略向上翹,帶著隱隱的一絲喜悅,宛如一泓秋水的雙目微微向下作凝視狀,流露出安祥與和諧,洋溢著關注人間與洞察一切的智慧。有外國人形容她的微笑為“東方的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奉先寺的其餘八尊雕像錯落有致、姿態各異,但高度都明顯矮於主佛盧舍那。主佛左側是大弟子迦葉,他原修外道,是一個苦行僧,後來皈依釋迦牟尼,他的頭像風化得比較厲害。右側是小弟子阿難,光頭圓臉,赤足佇立,眉目疏朗,睿智中依然透著幾分稚樸與憨厚。在二弟子兩側分別是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二菩薩皆頭飾蓮花寶冠,斜披瓔珞,下束長裙,雍容華貴。

在兩位菩薩之側,分別是二天王與二力士,他們都是傳說中的護法神,怒目瞪睜,威武勇猛。從他們的體態上體現出了大唐喜歡體貌豐偉的特點,古人認為力量的來源是氣,氣在雕刻上是透過強調脖子和腹部的肌肉來表現的,威武彪悍身材,很誇張的扭轉著脖子,脖子顯得比頭還粗,這就是所謂的“燕像”,即像燕子一樣頭小脖子粗,表示氣的貫通。

南側天王和力士的雕像殘缺得很厲害,不過他們太高了,並不是人為破壞的,而是處在了裂隙帶,被雨水長期溶蝕而至。當時工匠們其實發現了這裡的裂隙,還巧妙地透過造像的姿勢避開了,否則會被水蝕得更厲害,畢竟這裡就是易受水蝕的石灰岩地質。

那為什麼盧舍那大佛的面容不僅儲存非常完好,而且還呈現出洗盡鉛華般乾淨柔美的色澤,栩栩如生,彷彿千百年來從未遭受大自然的風化剝蝕呢?

原來工匠們不光避開了溶洞、裂隙,還在大佛的上端人工開鑿了一個“人”字型的“排水溝”。中國古代的匠人們因勢利導、師法自然,用智慧克服了地理上的劣勢,令巨大的大佛抵禦住了大自然上千年的風雨侵蝕,令人讚歎。

盧舍那大佛之後的大型洞窟是火燒洞,開鑿於北魏,但主佛已被毀,窟眉尖拱火焰紋上雕有東王公、西王母乘龍影象。火燒洞現雖殘破不堪,但歷史上卻是香火旺盛,煙熏火燎,致使許多造像發暗變黑,猶如火燒一般。所以自明清以後,人們便賦予它“火燒洞”這一帶有神秘色彩的名字。

接下來的洞窟都不大,但密密麻麻布滿了山間,沒點體力還真看不了呢,我就是讓我爸媽在下面等,自己跑上去看了一圈。

這上面最著名的當屬雕造時間最早、有著“龍門第一窟”之稱的古陽洞;刻著100多幅藥方的藥方洞,和唐代宰相姚崇為其母作公德而營造的極南洞。

藥方洞始鑿於北朝晚期,說洞窟甬道兩側壁及窟門外金剛力臺座表面刻有140餘幅藥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代石刻藥方,主治病症70多種,其中的大黃湯,竹瀝飲等在當今的中醫臨床和民間仍在廣泛流傳使用。

但洞太黑了,我實在沒看到藥方。不過公元984年,日本醫學家丹波康賴編著的《醫心方》一書中,就收錄有龍門藥方洞內的石刻藥方達95種,書中稱為“龍門方”。這說明早在北宋時期,龍門的石刻藥方就已流傳到了日本,並引起了日本醫藥界的重視。

從西山上眺望東山,伊闕橋橫跨伊河兩岸。到了唐朝,西山上的位置都被佔滿了,石窟的建造才轉移到東山,但受到坡度、裂隙等自然條件的限制,以及都城轉移等因素的影響,皇室大規模的石窟建造才逐漸停止,所以東山的洞窟非常少。在後世的千百年間,歷代地方官員和民間力量開始在原有佛像的周圍空地開著一些小型或微型的洞窟,以給予他們心靈對佛祖的敬仰。

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也從西山順著伊闕橋來到東山。

到了東山禮佛觀景臺時,發現西山漸漸亮起了燈光,很是漂亮。看裡天黑還有一段距離,於是在等燈全部亮起來之前,我讓爸媽在觀景臺等,我先到白居易最愛的香山寺打個卡。

去香山寺的路上,有很多現代塑造的對龍門石窟及洛陽有貢獻的古代高僧。這位善導是唐代高僧,被尊為淨土宗第二代祖師,著有多部著作,他也是監造龍門石窟大盧舍那像龕的“校驗僧”。

玄奘,也就是我們說的唐僧、唐三藏,洛陽人。貞觀年間經歷了17年遠赴天竺求學,帶回了大量的佛經、佛像,龍門石窟優填王造像就與玄奘帶回的佛像有著密切關係。玄奘回國後用了19年時間共譯出佛經75部1335卷,又撰有《大唐西域記》12卷。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金剛智,古印度南天竺摩賴耶國人,婆羅門種姓。印度密教付法第五祖,中國密教初祖。他10歲出家,精通顯、密教經典,專修秘法。唐玄宗開元初年來到中國傳法,是中國佛教密宗創始人。譯有多部經書。金剛智與善無畏、不空並稱為“開元三大士”。圓寂後葬於龍門西山南崗奉先寺西。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為什麼我讓爸媽在觀景臺等,而沒讓他們一起來香山寺?因為香山寺要爬的臺階比看盧舍那大佛還要長得多,所以一定要量力而行。我當天的運氣也好,爬上香山寺時其實已經稍稍過了6點半的關閉時間,但因為還有幾名遊客也剛爬上來,檢票人員看大家都氣喘吁吁的就好心地讓我們都進去了。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香山寺是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心頭愛,他的號“香山居士”就源自於此,他曾在《修香山寺記》一文開篇寫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嫣;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嫣。”

香山寺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但那時並不叫此名。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因天竺(現印度)來華高僧地婆坷羅葬於此而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在洛陽稱帝,梁王武三思奏請,命名“香山寺”,並重修該寺。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武則天很鍾情於伊闕山水,也很喜歡這座清幽雅緻的香山寺,她多次到寺中游幸,並在石樓處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典故“香山賦詩奪錦袍”。說的是在一次春遊香山寺時,武則天別出心裁主持了一次“龍門詩會”,對勝出者賜以她的錦袍。首先成詩的是左史東方虯:“春雪滿空來,觸處如開花,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武則天覺得他文思敏捷便把錦袍賜給了他。

而此時多數大臣也相繼成詩,經當眾誦讀,一致認為宋之問的七言詩更在東方虯之上:“宿雨霽氛埃,流雲度城闕。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先發。洛陽花柳此時濃,山水樓臺映幾重。群公拂霧朝翔鳳,天子乘風幸鑿龍。鑿龍近出王城外,羽從琳琅擁軒蓋……”武則天聽罷就決定還是把錦袍賜給宋之問,“香山賦詩奪錦袍”也成了詩壇的一段佳話。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白居易當河南尹時香山寺已經衰敗,他想修復卻苦於沒有資金。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他的摯友、武昌節度使元稹得了急病,彌留之際,囑家人託白居易為其撰寫墓誌,並呈上六七十萬錢。白居易答應“文不當辭”,但潤筆費不能收。推辭再三,元家堅持留下錢物。白居易回想往日在長安時與元稹同在佛寺誦經、發願,於是就將這筆錢布施給香山寺作為修繕香山寺之用,也是代老友還了願。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白居易“停官致仕”後,放情于山水,因慕戀香山寺清幽,常住寺內,並把這裡作為自己最終的歸宿。會昌五年(845年),74歲的白居易還與洛中遺老136歲的李元爽和95歲的如滿僧等人結成“香山九老會”,常在香山寺歡聚、賦詩。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清高宗弘曆巡遊至龍門香山寺,感懷而賦詩《香山寺二首》,其中就有一句“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之後這兩首詩就被鐫刻了石碑上,並建一碑亭,名為“御碑亭”。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1936年,蔣介石在這裡過了自己的五十壽辰,他和宋美齡三次往復洛陽時基本都住在香山寺的蔣宋別墅裡。1968年,這裡還秘密關押過遭到迫害的楊成武將軍近三年。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眺望伊河,遙想晚年的白居易就是乘著小船從洛陽城東邊的建春門出發,沿伊河水逆流而上,駛龍門,入香山的。《香山寺二絕》便在小舟上吟成,“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往復還。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愛風巖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稜。且共雲泉結緣境,他生當作此山僧。”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轉了一圈香山寺,天色也漸暗,返回到觀景臺與父母匯合。此時西山的燈光已完全亮起,好像天上的星星落入了塵間,又好像萬盞孔明燈在冉冉升起,如夢似幻,震撼之極!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老爸說這形狀像是一把琴。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密佈於峭壁之上的眾多窟龕在燈光下更顯錯落有致,盧舍那大佛依山而坐,居高臨下,俯視著腳下的芸芸眾生。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此時不免也感嘆出白居易的那句“他生當作此山僧”。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如果要專門看夜景,要參加晚上的跟團遊,還要提前預約。畢竟很多石窟是要走樓梯才能看到的,晚上天黑,自己看可能會有危險。而我並不是專門為了去看夜景的,沒有參團,反而把白天和晚上都看了,真走運。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其實歷史上文人墨客夜遊龍門的也不少,唐朝詩人劉長卿就寫道,“夜泉發清響,寒渚生微波。”當然那時候沒有燈光,但現在也沒有泉水了。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我特意觀察了下,智慧的園區管理者並沒有走線,而是用的太陽能燈。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從東山出來時埋葬白居易的白園早已關門,那就對著琵琶峰上向這位“詩王”致意吧。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出景區後在新建的龍門小鎮上吃了一碗漿麵條和糊塗面,昨晚沒吃上,今天算是把洛陽特色也補上了。16一碗,作為景區的物價,我覺得算挺良心的,而且量大,味道也不錯。

【龍門石窟】2340個窟龕、10萬餘尊佛像,是一部生動磅礴的歷史史詩

小貼士:

1、龍門石窟門票:90元/成人,60歲以上免費,若坐電瓶車10元/人。

2、開放時間:8:00-18:30(淡季提前閉館,節假日延長閉館)

3、停車費:10元/次,自駕的話一定要把車停在西北遊客中心停車場,離西山入口最近。

下一篇我們去關公面前耍個大刀。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上一篇:【文化】杞縣最有名的村莊,這些村莊都是毛姓,你知道是哪些村嗎?
下一篇:《平凡的榮耀》吳恪之的脾氣又臭又硬,但他的職場之路卻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