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劉統勳是什麼人?清代官場潛規則,一個工作人員為何行不通這個行?

清代官場上有這樣一首詩:“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字數不多,卻十分形象。它入木三分地道出了當時的官場潛規則:倘若誰要做官,且要做得大、做得穩,就要以錢開路,四處鑽營,否則根本行不通。

可是,這個金科玉律般的鑽營學到了宰相劉統勳這裡卻行不通了。劉統勳有一個世交,其子弟已經位列封疆大吏了,還派僕人給劉統勳送銀子,希望得到劉統勳的關照。劉統勳遂將來人叫到面前,誠懇地說:“我身為宰相,朝廷給我的俸祿足夠我用了,回去轉告你家主人,將這筆錢送給那些生活困難的人比送給我更有意義!”回絕理由入情入理,態度堅決不留餘地,既光明正大,又不傷人自尊。

對熱衷於走歪門邪道的人,劉統勳也有應對策略。當地有個靠捐官走上仕途的人於深夜前來叩門,劉統勳覺得但凡夜裡偷偷摸摸來拜訪的,必是想避人耳目,有不可告人之事。對這樣鬼鬼祟祟的來客,他一概拒而不見,並讓對方第二天再來。等到第二天天亮後,那個官員果然又帶著厚禮前來拜訪。劉統勳便將這個昨晚吃了閉門羹的人叫到跟前,當著政事堂(宰相議事的地方)全體大臣們的面對他說:“三更半夜去叩他人之門,這不是正人君子的作派。你要有什麼事情,不妨當眾說出來,就算指責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也沒關係,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個人聽後,一句話也沒說,慚愧地溜了出去。從此,再也沒人敢自討沒趣,自取其辱了。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劉統勳受命主持大考,舉子褚筠心本來憑藉自己的實力完全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可是他怕進不了前三名,於是將自己所擬的對策抄出開頭的三十餘行呈送給劉統勳看,以博得他的好感,並趁機巴結討好他。按說,這並非褚舉子的新發明,當時很多舉子都這樣做,可是劉統勳不吃這一套,他認為,這就是投機取巧。因而閱卷時,劉統勳先找出褚筠心的卷子,並對所有考官說,不管褚筠心的文章寫得多麼精彩,都不能讓他進前十名,褚筠心最後被排在了第11名的位置。褚筠心知道後,後悔不已。

此外,劉統勳還經常奉命下基層考察,他每次出去都輕車簡從,只帶兩個僕人,這樣目標小,不惹人關注,悄悄地去,悄悄地回,以至好多人根本想不到這就是當今宰相。他到了各地衙門的旅館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處理公務。需要儘快辦理什麼公事,他會隨時傳令當地衙門去辦。他還常常在房間內來回踱步,思考問題,其間絕不與任何無關之人相見,誰要是想趁機去託關係、找門路,門都沒有。

據記載,劉統勳“家故有田數十畝,敝廬一區,服官五十餘年,不增尺寸”。在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時代,劉統勳誠如古人所歌頌的“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至此是豪雄”了。這大約也正是劉統勳去世後,乾隆在他靈前失聲痛哭的重要原因。

自古以來,廉潔和公正都是官員應該遵守的準則,但官場上結黨營私、貪汙舞弊者比比皆是。像劉統勳這樣能廉潔自守,不為金錢所動,不為權勢所屈,實在難能可貴。

上一篇:太平天國曾頒佈《待百姓條例》
下一篇:華佗被殺後,曹操為何不敢殺了他?這一切都是他自己一手編造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