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歷史上真實的扁鵲,不僅是個文藝男,還是個文藝氣質的炮灰

前言

我們從小在校讀書,小學背古詩,初中高中又學習文言文,學這些都是為了讓我們能更加方便了解歷史,繼承和傳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家在課本上都瞭解過扁鵲這個人,但現在扁鵲卻被踢出教材,這是為何呢?其實並不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原因很無奈。

不少人對文言文《扁鵲見蔡桓公》一課比較熟悉: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這篇課文講的就是扁鵲這位人物,他是我國古代有名的醫術大師,擅長醫術,各科都十分精通。有一次他去見蔡桓公,說他身上有疾病,可以幫他醫治,但蔡桓公卻諱疾忌醫,不願承認自己生病了。扁鵲三次勸說無效,轉身離去。後來,蔡桓公果然身體出現了疼痛,差人去請扁鵲,結果扁鵲早已經逃走。蔡桓公最後不治而亡。這則典故意在告誡人們,有了小病一定要及時就診,同時也向人們宣揚了扁鵲的醫術高超。扁鵲到底是何人?又為何被踢出了歷史教材呢?

扁鵲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他建立了著名的4種問診方式:望聞問切。《史記》記錄:“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當時各國紛戰,時局混亂,華夏大地上也誕生了很多先進的文化。在戰爭爆發之後,湧現出了不少文人武將,也誕生了一位神醫,這就是扁鵲。他在各國之間遊走,為每一位病人精心救治,獲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

這樣一位優秀的人物,按理來說應該飽受後世尊崇,也應該被記於史冊,為什麼在我國的教材中,反而要把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剔除出去呢?這是因為大家雖然對扁鵲很熟悉,但實際上他的存在還是有不小爭議的。通常人們在瞭解一位人物時主要透過史書記載,而問題也就出在了史書上,綜合多部古籍,專家們發現了不妥之處,對扁鵲的真實身份也開始存疑。

史書上記載,扁鵲在公元前407年出生,又在公元前310年故去,也就是說他活了近百年時間。就算他是高壽之人也說得過去,但問題也正出在這裡,很多後世的記載仍然寫到在他足跡依然遍佈春秋各國之間,飽經歲月變遷,四處奔走救世。綜合各種記載,顯示他在世期間300年有餘,一個人能活三百歲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還有一點也十分蹊蹺,史書記載,當時晉國的領袖趙鞅生了一場大病,宮裡的太醫輪番醫治,但都沒有好的解決辦法,趙鞅疼痛不已,十分惱怒。於是他差人千方百計尋找扁鵲下落,幸而終於找到了他。扁鵲前來宮中為他醫治,並且把他身上的病痛祛除。記載上顯示扁鵲那時候才23歲,如此年輕的年紀卻能夠治癒一場別人誰也治不了的頑疾。如此高明的醫術,也讓專家不禁懷疑史書記載的真實性。

關於扁鵲是否真實存在的爭議一直存在,不少專家們也都紛紛質疑扁鵲的身份,但有一點可以認證的事,扁鵲醫術高超。在四川成都,人們考古工作時發現了9部現代竹簡醫書。經過鑑定後,認為這些醫書與扁鵲有關,但由於年代久遠,書簡被破損嚴重,其醫學參考價值仍有待發掘,需要進行漫長的時間細細研究。而“扁鵲醫書”的問世,有人認為也不足以證明扁鵲真實存在,但是這個形象又是一直活躍在歷史上的,所以就有專家認為,“扁鵲”並不只單單一個人,或許是古時候一種對醫生的尊稱,也就是一種職業敬稱。古人把醫術較好,望聞問切十分拿手的醫生們,均以扁鵲稱呼,後來因為戰亂影響或者是民眾流傳不廣泛而逐漸失傳也是有可能的。

無論怎樣,專家們既然對扁鵲這個人物的身份存疑,那麼就不能把他“言之鑿鑿”的記錄於教材之上,以免誤導後來的莘莘學子,影響到歷史的真實性。秉著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理念,專家們綜合考慮後,還是把扁鵲的有關教材內容刪除,但這並不代表停止對這個形象的研究。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後輩們能客觀的瞭解歷史人物,不把存疑的學問當做理所當然,如果有機會接觸到,還可以繼續探索,挖掘真相。

參考文獻:

韓非?(先秦)扁鵲見蔡桓公

《史記》

上一篇:司馬光為後世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什麼他的《資治通鑑》被世人認識?
下一篇:油價最新訊息:2021年4月15日油價下調,或將成為史上最大黃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