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歷史上有哪些不畏生死、忠言逆耳的故事?這些事情都是怎麼發生的?

忠誠是千百年來儒家所推崇的思想,也是歷代君王對朝臣的期盼,可是,有不少人對其存在誤解,忠誠應該是為了正義的事業而付出,而不是一味的聽從,在《忠經》一書中就曾寫道:“忠者、中也,至公無私。忠也者、一其心之謂矣”。歷史上就有許多不畏生死、忠言逆耳的故事,

劉邦本是市井小民出身,在第一次見到皇宮的富麗堂皇、美女如雲後,讓他一時之間沉浸其中,張良就勸他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剷除暴政、給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您才佔領了秦國就如此,我們不能助紂為虐。

正是因為有張良這樣的忠臣相勸,劉邦才決定暫時撤出咸陽城,乘勝追擊剷除了秦朝餘孽,成就就了後來的漢王朝,

諸葛亮、文天祥、于謙等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忠臣。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兼丞相,在軍事、政治、文化領域都有傑出成就,是亂世裡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劉備出謀劃策,為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後被追封諡號忠武侯,是詮釋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誠的代表人物。

其留下的散文《出師表》被編入語文課本,但是,有人提議是否應該刪除諸葛亮的《出師表》?專家:應該,灌輸愚忠思想。

《出師表》是諸葛亮上奏給劉備之子劉禪的表文,寫於北伐中原之前,其中的內容表達了諸葛亮對於北伐中原一事的看法,以及對於劉禪寄予厚望,助其匡扶漢室的決心,並委婉勸誡劉禪要賞罰分明、親賢遠佞,做一個開明、賢能的君主,還例舉了針對經濟、政治問題應當採取的措施。

《出師表》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受到後世的廣泛認可,這篇文章在寫作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可就是這樣的歷史名篇,卻被現代人質疑會對社會風氣產生惡劣的影響。

研究三國文化十餘年的歷史系教授胡覺照表示,《出師表》整篇文章的重點是北伐的重要性,諸葛亮發動戰爭的決心,卻沒有考慮過百姓會因此而遭受的磨難,劉備逝世後的蜀國大勢已去,國家政權分散,益、東兩方已經對舊勢力構成極大的威脅,

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就是為了轉移矛盾,想用對外戰爭緩解內部的混亂,事實證明,諸葛亮的決策是正確的,蜀國聯合吳國打敗了魏國,暫時挽救了內憂外患的蜀國,可是,在戰爭年代,百姓的安穩卻被放置一邊。

胡覺照教授認為應當把《出師表》從課本中刪除的理由是,諸葛亮的愚忠會誤導學子。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除了君臣以外,更像是知己、朋友,諸葛亮曾被劉備的“三顧茅廬”所打動,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負,在劉備逝世以後,儘管諸葛亮心裡明白,劉禪的才能和性格也不能擔當一國之君的大任。

劉禪被後人笑稱是扶不起的劉阿斗,就算有十個諸葛亮也挽回不了當時的局面,而諸葛亮卻受劉備之託,不得不輔佐劉禪。教授認為這只是諸葛亮對蜀國、對先帝愚忠的表現罷了。

教授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還不能分清楚“忠”和“愚忠”的區別,

過早的教育學生這方面的知識,

他們可能會難以接受,不顧百姓安危、發動戰爭的做法,他也十分不認同,應該要給學生灌輸和平第一的觀念。於是在2007年便向教育部提出將《出師表》從中學語文課本中刪除的建議,最終經過教育部的商議決定,該篇文章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也符合教材制定的標準,所以,暫時不會考慮刪除

,幸好這篇文章得以保留,才能讓後來的孩子繼續學習其中的知識。

結語

這件事情曾在網路上引起熱議,也有不少抨擊胡覺照教授的網友,他們認為《出師表》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無法估量,其中短短几句話就包含了劉備和作者之間的情誼,對於先帝逝世的痛心之情。諸葛亮也並不是愚忠,諸葛亮是一個睿智、有理想抱負的人,他只是盡最大的努力去走自己選擇的道路。在古代,戰爭是走向統一的必經之路,秦始皇也是透過戰爭統一六國,成為了千古一帝,這名教授只看到了其中他所認為的愚忠和短暫的百姓安危,而沒有看到遠遠在這之上的價值,應該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和分析事物。

參考文獻:

《詠煤炭》

《忠經》

上一篇:希特勒曾在維也納流浪25年,25年後卻能低頭俯視奧地利總理許士尼格
下一篇:江西贛州貨車司機 開溜 衝進加油站監控拍下驚險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