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耕雲導師講記】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

禪家講究觀照自我,是身在現實社會而超然於現實社會。讓心靈找回本該屬於它的歸宿。

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開篇就談到如何找回自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思是說,觀自在菩薩修習般若功夫,功行已達深久而純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鏡,無一物不盡顯其中;其智光猶如太陽,無一物不能盡照。

由於相空,從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於除去了妄念,從而不生煩惱,不起業惑,因而得以度脫一切災難與苦厄。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觀自在的“觀”字很重要,修心關鍵在一“觀”字。此觀並非眼觀,而是迴光返照,觀我非空非有、寂寂無念、了了常知的本來覺性,這是修心的要訣。

照即般若觀照,見即親自證知。菩薩依實相般若之體,起甚深觀照般若之用時,證知五蘊身心等一切諸相,無不是運動變化,幻生幻滅,其性本空。實相之體,猶如鏡體;五蘊諸法,比喻塵垢;般若妙智,正像鏡光;觀照功夫,則如磨鏡,鏡體本具光明,雖為塵垢所障蔽,光明不失,若用功磨擦,自然垢盡明生。

這裡的“照見”如渡船,“五蘊”如大海,“皆空”如彼岸。即依此般若渡船,渡過生死苦海,到達涅盤彼岸。正如《金剛經》中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諸相非相即照見五蘊皆空。如果照見五蘊皆空,那麼自性大光明寶藏,便全部顯現了。

然而,在這個日益繁雜的社會中,如何才能看到內心的自我,不被外物所役使呢?

如果一個人執著於世間的金錢名利,以及種種事相,他的這種執著就是“著有”——執著於有。相反,如果一個人執著於出世間的清淨,他的這種執著就是“著空”——執著於空。在大乘佛教看來,“著有”與“著空”,都屬於著相,都屬於障礙,都不符合生生不息的大智慧。

打破一切執著,證悟到自己的“本來面目”,這才是真正的不執著。我們的本來面目,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我們的本來面目,本來就是靈動活潑。就像六祖慧能所說的那樣:“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意思是說,我們的自性,是沒有汙染的,即使有人想汙染它,那也是汙染不上的。我們的自性,是生生不息的,即使有人想停滯它,那也是徒勞用功的。只要我們領悟了我們的自性,契合了我們的自性,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是合乎大道的人生,就是智慧解脫的人生。

上一篇:廈門人,你知道嗎?今天是1314的結婚日嗎?這些事情你必須知道
下一篇:二戰時期,納粹用心理學方法從戰俘嘴裡套出情報,還發明瞭一種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