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歷經三代皇帝,政治敏銳,善終一生,她的曹皇后為何能與三朝同命?

(圖片來自網路)

張荊婚家律師團隊出品

曹皇后命運雖然起伏跌宕,但也算是命好的——她歷經宋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帝,垂簾聽政,政治敏銳,善終一生。

作者 | 張荊婚家律師團隊

上回書說到宋仁宗時期的劉娥劉太后,這回咱們說說她的兒媳婦曹丹姝曹皇后。 一位與前夫“合離”(協議離婚)後,又被選入皇宮,成為宋仁宗的皇后。但是,她的二婚並不幸福,新婚之夜丈夫宋仁宗就放了她“鴿子”,讓其獨守空房。而後來,她一直處於宋仁宗的“冷暴力”之下,或者說沒有美好的性生活,膝下也沒有一兒半女。 曹皇后命運雖然起伏跌宕,但也算是命好的——她歷經宋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帝,垂簾聽政,政治敏銳,善終一生。 01

悲催的初婚

正史是這樣書寫的: 曹氏,寧晉(河北寧晉縣)人,宋仁宗趙禎的皇后。其祖父曹彬,是北宋的開國元勳。曹氏十八歲奉詔入宮,第二年九月,冊立受封為皇后。1080 年冬,曹後逝世,終年六十四歲。諡號為“慈聖光獻皇后”,葬永昭陵。 順便說個段子:曹丹姝的弟弟名曹佾,更是了不得,乃是戲文裡“身著大紅官袍,腰繫玉帶,手持笏板”的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曹國舅”。 作為大宋開國武將世家的嫡女,《宋史》說曹丹姝:“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 對於曹丹姝的第一次嫁人,王鞏在《甲申雜記》書中記載: 曹皇后原本要嫁給觀察使李士衡的孫子李植,李植是個修仙愛好者,不願結婚。成婚當晚,新娘入門,李植突然跟見了鬼似的尖叫逃走。兩家鬧了個大沒趣兒,曹後隨即就被接回了孃家。 尖叫是為了什麼?李植的說法是看見“鬼神千萬在其前”,這一說辭被廣泛採信,證實了曹後命中註定該母儀天下。 但有好事的歷史看家也說,曹皇后長得不算好看,當李植同志掀下她的蓋頭後,就被驚著了:這個女人能“嚇死鬼”,我還是跑吧。 故事也可以這樣解讀: 曹丹姝和李植這門親事看似門當戶對,但偏偏遇上李植這個主兒是個“單身主義者”,不想結婚。只是李植這個人雖然是英年才俊,但是醉心道教,更是對此非常痴迷,所以根本不願意成親。不過儘管李植不願意,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植也不得不應下這門親事。 雖說親事是定下來了,不過李植始終是心中不願意。所以對於結婚這件事,李植一直是心存不滿。因此李植一直都在心中盤算著,究竟該如何逃婚,擺脫婚事。到了結婚當天,李植按照程式和曹皇后舉行了婚禮,但是當所有人都不注意的時候,李植翻牆逃走,最後去做了道士。因為李植家人自知對不起曹皇后,所以後來就解除了婚姻關係。 這次離婚是採取“合離”的方式,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協議離婚。在宋代或者說魏晉之後,離婚這個事兒有三種解決辦法:一種是“義絕”,靠官府硬性判決離婚;一種是“七出”,也就是夫妻雙方違反了法律框架下七種可以離婚的規定,裁定離婚;第三種是達成協議,和平分手。 02

二婚後遭遇“冷暴力”

“貌醜不至惑君”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書籍裡關於曹皇后長相的評價,所以她的顏值不是天仙也是事實。 “不至惑君”在嫁給宋仁宗後,基本上處於被“冷暴力”的狀態中。史書上記載,曹丹姝18歲那一年被召入宮,和宋仁宗完婚。但是,在新婚之夜,曹丹姝獨守空房,宋仁宗棄她而去,沒有和她圓房。 宋仁宗第一個皇后是郭氏也是貴族之後,她的祖父就是北宋平盧軍節度使郭崇。郭皇后依仗太后劉娥為其撐腰,性格妒忌,嚴密監視宋仁宗的行蹤,不讓他與其他宮女嬪妃親近。太后劉娥死後,宋仁宗就廢郭皇后為尼,令其別居長寧宮。就是在這個時候,18歲的曹丹姝奉詔入宮。 宋仁宗本來就對迎娶皇后不感興趣,都是在朝臣的安排下不得已而為之。 宋仁宗最寵愛的張貴妃出身低微,於是朝中大臣從道德規範上認為她達不到母儀天下的標準。萬般無奈之下,宋仁宗只好從道德高門之家再找一個皇后,這個機會就落到了曹氏頭上。

(宋仁宗與張貴妃。曹皇后差點毀在這個女人手上)

曹氏自入宮以後,就默默忍受著宋宋仁宗對他的冷漠和張貴婦的跋扈,甚至於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 朝臣以宋仁宗沒有兒子為由,上書皇帝,說:“陛下春秋鼎盛,皇嗣未立,後宮所御,當貫魚序進,廣求螽斯之福。伏望豫示敕誡,詔判貴賤,使上下有制,不相逾越;讒謁毀間,明垂防禁。數詔后妃,習知謙退和柔之懿,無令僭妒得萌其中。” 實際上,這是大臣對宋仁宗天天寵愛著張貴妃表示不滿,認為要生太子的話,也要從皇后開始,希望皇帝能雨露均霑,抽出點時間多跟曹皇后在一起。 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正月十八日夜,四名刺客手持兵刃,翻越宮牆,猶如出入無人之地,一直闖到了曹皇后居住的福寧殿前。一名宮女聽到動靜後,出來察看情況,被刺客一刀砍斷了手臂。 宮女的呼叫聲驚醒了在此就寢的宋仁宗,他竟然要開啟宮門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關鍵時候,將門出身的曹皇后勸皇帝不要輕舉妄動。曹皇后迅速把宮女太監集中起來,要求他緊閉宮門,不許任何人出去。她還親手為每人剪下一縷頭髮,相約等叛亂平息以後,以此為憑,論功行賞。同時,命令太監從側門潛出,去找都知官王守忠前來救駕。另外,她還命令太監宮女提水備用,因為,刺客一旦找不到皇帝,可能就會放火焚燒宮殿。 果然不出曹皇后所料,不久以後,刺客就放起了大火,火一直燒到了帷幔之上。幸好宮內早有準備,大火很快就被撲滅了。此時,護駕官兵也殺了進來,當場殺死三名刺客,一名刺客逃到宮城的北樓時也被砍成了肉醬。 曹皇后在此事件中表現出來的臨危不懼,應變和指揮能力,讓宋仁宗大為讚歎。 但是,曹皇后一生都沒能得到宋仁宗的寵愛,他們也沒有自己的孩子。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小娘娘楊太妃讓他娶的。說到這就不能不說宋仁宗在婚姻大事上一直都沒能自己做主,他第一個皇后是劉娥替他物色的,也就是那個憨憨的打了他一巴掌的郭皇后。我們都知道宋仁宗自小被劉娥養大,並且一直以來他都以為自己是劉娥的兒子。雖然“狸貓換太子”有杜撰的成分在,但是宋仁宗也是自幼被劉娥管得太嚴了,在婚姻大事上,兩次後宮人員都不是自己心儀的,他難免會有一些逆反心理,這也就連累了曹皇后。 作為名門之後,曹皇后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優秀的教育,不但多才多藝,還品行出眾,充滿大家閨秀的風範。曹皇后六七歲時,十三歲的宋宋仁宗趙禎便登基為帝,而作為第一任皇后的,是出身名族的郭氏。其實,最初宋仁宗選秀時,看中的是姿色出眾的張美人,但臨朝稱制的劉太后堅持立郭氏為後,這令宋仁宗十分不滿。

(看曹皇后的小眼神,就知道她和仁宗有隔閡)

慶曆年間,宋仁宗想要廢黜曹皇后,改立張貴妃為後,但因為曹皇后的賢良名聲,大臣們都苦苦相勸,宋仁宗只好作罷。 所以,曹皇后雖然有很高的“廟堂地位”,但是,情感生活卻一塌糊塗,幾乎生活在“冷暴力”的狀態下。後來,宋仁宗和她不得已收養了一個孩子趙宗實,也就是後來繼位的宋英宗。 03

從皇后到太皇太后

《宋史》寫趙宗實原名趙曙,是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四歲被過繼給仁宗,七歲被仁宗送回老家,最終三十歲時被無子的宋仁宗封為太子。 英宗即位還沒有幾天,由於這麼多年一直身處高度的精神緊張狀態,突然發起了精神病,不但不能管理朝政,就連語言也混亂不堪,口裡胡言亂語,甚至在皇宮內狂奔,就連先皇的葬禮也不能完成。 於是,朝廷大臣請皇太后曹氏於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暫且處理軍國大事。曹後垂簾時,只在偏殿,每日往往有內外奏章十幾份,她都能一一記其綱要。而且她從來不專斷,有什麼大事都要召集幾個大臣共同作決策。 治平元年(1064 年)五月,英宗病癒。韓琦想讓曹後撤簾歸政,便取來十多份奏章請英宗批答。然後又向曹後復奏,曹後見英宗政事處理允當,知道自己可以歸還朝政。於是,曹後道:“老身早該安養深宮,每日在此垂簾,實在是不得已的事。”說罷,曹後起身退走,韓琦立即命人撤簾,曹太后主動歸政權於皇上,可見她是多麼深明大義,氣度非凡,頗具魄力。 宋英宗對於養父母還是懷有芥蒂。他親政後,身份不野了,心野了,路子更野。古人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趙宗實不認仁宗當父親,曹太后當母親,要認自己的親生父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濮議”事件。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治平四年(1067 年),僅做了四年皇帝的英宗病死皇宮,兒子趙頊即位,是為宋神宗。 宋神宗這一朝,曹太后也是盡心盡力輔佐,同樣不敢有半點逾越,這使宋神宗與曹太后的感情極為融洽,勝過親生的祖孫之情。宋神宗即位,尊母親高後為皇太后,居寶慈宮,曹後為太皇太后,居慶壽宮,在神宗時期,兩宮太后相處甚好。高後處處追隨曹後,堪稱亦步亦趨。 有一天,神宗讓人制作了一輛裝飾精美的車輦送給曹後,曹後坐上後,神宗與母親高太后左右扶持,這使曹後大為開心,她笑眯眯地說:“皇上和皇太后為我扶輦,有誰能比得上這種尊貴呀!守在曹家未出嫁時,連想都不敢想呢!”待曹後死去之後,宋神宗為她服喪三年,盡孝至極。 有個趣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如果沒有曹太皇太后的搭救,大文豪蘇軾東坡,恐怕就因為“烏臺詩案”變成刀下鬼了。 在宋神宗時代,王安石變法興起,。嫉惡如仇、憂國憂民的大文豪蘇軾多次在詩中針砭時政,三次上書反對變法而下被獄,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改革派的李定、舒稟主張處死蘇軾這隻胡亂打鳴的雞,來儆那些反對變法的猴,哪管“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的老黃曆。整個大宋都想救而不能救這個可敬可愛的傻子,蘇軾說:四川人從來不怕死!病重的曹太皇太后燃起此生最後的鬥志,死前諫言說:“蘇軾兄弟是趙氏子孫的宰相。”請求赦免蘇軾的死罪,宋神宗最終赦免了蘇軾。

(蘇東坡名作《墨竹圖》)

曹皇后一句話,留下了文學史上《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石鐘山記》、《定風波》等傳頌千年的不朽詩篇。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曹丹姝“合離”一事。 “和離”:“夫妻不相安諧,謂彼此情不相得,兩願離者”,亦自古便有之。 宋人鄭鍔在為《周禮》作注時提出,“民有夫妻反目,至於仳離,已判而去,書之於版,記其離合之由也”。這就是說,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只要夫妻雙方達成合意,便可以離婚。及至唐宋,“和離”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已不罕見,《唐律疏議》及《宋刑統》均規定:“若夫婦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此後一直為後世所沿用,元律“諸夫婦不相睦,和離者不坐”,明、清律“夫婦不相和諧,兩願離者不坐”,皆源自於唐律。“坐”在中國古代是承擔責任的意思,“不坐”就是不犯法,不用承擔任何責任,所以按照唐朝以來中國古代法律的規定,夫妻之間只要感情不和,便可以協議離婚,法律一般不再幹預。

看來,我們國家的“協議離婚”還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的。

上一篇:《斗羅大陸》小舞迴歸,這一集穿幫太多,但是有一些細節卻很重要!
下一篇:美國老闆為癌症末期顧客做花椰菜天婦羅,暖心舉動感動無數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