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杜甫的《石壕吏》新解:當百姓遭遇重大災難時,百姓還挺身而出

作者:鬼子六

名人最怕自己的話被“斷章取義”。

這不,杜甫老爺子的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

大紅大紫的北師大康震教授在“名師成長大講堂”的講座影片中,對杜甫的著名詩篇《石壕吏》作了讓人猝不及防的新解:

“(《石壕吏》)表達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價值觀,就是當國家和民族遭遇重大災難的時候,我們的老百姓還是毅然挺身而出的。”

“這是咱們的軍隊在徵兵”,“石壕吏是國家的公務員……這個人沒有錯”,

“不要老是把他歸類為統治階級裡面的腐敗分子,不是那麼回事”,

“杜甫在這首詩裡沒有做任何的評價,他兩難啊。為什麼呢?他很同情老太太,又為國家的前途擔憂,這怎麼辦呢?他只能不置一詞”

……

聽了康震教授的解釋,筆者發現中學語文課都白學了,中學語文老師都教錯《石壕吏》了。彼時,老師們強調的還是強調官吏借徵兵的名義擾亂人民,男女老幼被抓去服役,反映了唐代人民在腐朽殘暴的封建統治下家破人亡的痛苦。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康震教授似乎突然發現石壕吏並不是臆想的安史叛軍,而是唐朝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唐政府軍,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站在官府的立場上重新發掘出《石壕吏》的意義。在國家遭遇大難之時,官吏兢兢業業加班工作,老百姓挺身而出捨己報國的感人故事。

好吧,讓我們一起用康震教授充滿“正能量”的邏輯來重新審視下《石壕吏》的故事,看一看《石壕吏》反映的家國情懷。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一開篇,《石壕吏》就塑造了一批加班加點的國家工作人員形象。

公元758年,被唐肅宗任命為左拾遺的杜甫因為得罪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華州到洛陽附近,準備探望久別的家園。

此時,安史之亂已經開始三年。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害,大唐帝國剛感覺可以鬆一口氣。沒想到安慶緒也不是等閒之輩,率領安祿山的殘部1300多人逃到鄴城,竟然重整旗鼓、收攏殘部,漸成勢力。

以郭子儀、李光弼為首的唐軍九節度使圍攻相州的安史叛軍,久攻不克。叛軍史思明援軍來至,兩軍遂決戰,最終,兩軍各自潰退。唐軍急需補充兵員,不得不就近“抓壯丁”,補充兵員。杜甫恰好在回鄉途中見到了這一幕,這才有機會記錄下可歌可泣的驚魂十二小時故事。

剛剛投宿石壕村的杜甫,就見到了地方幹部的辛勞。明明已經到了晚上,早過了下班時間,縣裡的衙役還廢寢忘食地在走街入戶開展工作。如果不是杜甫特別好彩,我們可以將之視為地方衙役的工作常態,半夜加班,廢寢忘食,深入老百姓當中,完成上級部署的任務,活生生一幅任勞任怨的大唐基層幹部素描畫。

只是杜甫投宿的這家人行為有些詭異,“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老頭子身手矯健翻牆而出,而老婦人則主動出門配合官吏的“上門工作“。

一個逾牆走顯示出老頭子思想覺悟之低下,而出門看的老婦人明顯覺悟高,為什麼戴紅袖章的多是大媽?自古皆然。

因為連續加班,來上門的地方官吏可能脾氣有點火爆,老婦人趕快叫苦,向官吏解釋自己家的困境,“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不經意之間透露出一家人堪稱忠心報國的擁軍模範。

接著,老婦人又向上門的大唐官吏解釋,“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意思是,家裡實在沒有適齡參軍報國的男子了,只有一個還在嗷嗷待哺的孫子,期待以後有機會繼續報效國家。

大唐的官吏顯然跟百姓打交道多了,立馬明白過來,既然有還在吃奶的孫子,豈不是還有兒媳婦在家?兒媳婦難道不能出來報效國家?

老婦連忙解釋,“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杜甫這個“去”字用得妙極其,孫子的母親並沒有因為老公戰死沙場就丟下襁褓中的孩子離開,還在留下來繼續照顧大唐帝國未來的“壯丁”,錚錚鐵骨,都可以獲得國家嘉獎了。現在,連個完整的裙子都沒有,根本沒法出來見人,更別提隨軍服役了。

大唐的基層幹部自然也很體恤百姓,沒有去糾纏老婦人孫子和兒媳婦的事情了。老婦人油然而生一股愛國熱情,主動提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讓康震教授都眼眶溼潤的是,唐朝的這個農家老婦人,在家中如此窮困窘迫之際,還挺身而出,願意跟著大唐的官吏去河陽服役,希望連夜趕路為大唐的將士們做一個熱乎的早餐。

這樣的思想覺悟自然感動感動了一千多年前的石壕吏,他們接受了老婦人的一片好心,讓她有機會去服役報國。更感動了康震教授,他看到老婦人的家庭即使被昏聵的大唐官吏逼得家破人亡,老婦還是懷抱拳拳報國之心,主動投身前線。他看到石壕吏們起早貪黑深入老百姓做工作,想方設法與百姓“打成一片”,讓老婦人一家舍小家顧大家,解決了前線的“炮灰”問題,被這樣一幅互幫互助的美好畫面深深感染。

最妙的還是末句,“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作為大唐帝國的一個官員,作為“石壕吏”群體中的一份子,杜甫在目睹了石壕村老婦人一家昨晚的壯舉之後,深感欣慰,與不知何時回家的老翁告別,按照原計劃踏上回家的路。

有這樣的百姓,有這樣的石壕吏,大唐的江山怎麼不穩固?

於是,愛國主義詩人杜甫洶湧澎湃寫下千古名篇《石壕吏》,讓千秋萬世記住大唐帝國曾有這樣一幫石壕吏,讓《石壕吏》籠罩在愛國主義的光環之下。

只是,康震教授可以這樣理解,而古代的註解杜詩的文化人就沒有這麼高的見識了。

清代的仇兆鰲在《杜詩詳註》中有一段評論,“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從軍。今驅盡壯丁,及於老弱。詩云: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慘酷至此,民不聊生極矣!當時唐祚,亦岌岌乎危哉!”

身在大清的仇兆鰲都敢以筆為槍,抨擊大唐腐朽的制度對百姓的殘酷剝削,怎麼身在現代的大教授反倒為石壕吏唱起了讚歌?

不得其解。

上一篇:【影片】3歲女童被母親遺棄在租住的公寓,半年後屍體才被外婆發現
下一篇:沈騰多年前曾是周星馳的候選演員,如今卻成了周星馳最接近他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