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朱元璋的生母是誰?為什麼說朱棣是明朝最有才華的皇帝?原因是什麼

在各種小說演義當中,卓爾不凡的人,出生的時候基本就會帶有一些異像,比如《封神演義》中,懷胎三年零六個月的哪吒,根據《三國志》記載,魏文帝曹丕出生的時候,“有云氣青色而圜如車蓋,當其上終日,望氣者以為至貴之徵,非人臣之氣”,《明史》則提到:朱元璋誕生時,“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不知道這是不是誇張的說法。但是到了明代,一位著名人物前期的故事,也是頗為坎坷,不妨讓我們來好好看看。

1472年,明宣宗時期,位於浙江紹興餘姚縣的王府,府邸主人王華和眾人正在緊張地等待著,王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至於王華更是爭氣,年紀輕輕就考中了狀元,之後更是做到了南京禮部尚書的位置,然而等到1471年,妻子鄭氏懷孕,全家上下便開始等待著新生命的降生。

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就要到了臨產的時期,肚子大起來的王夫人,卻絲毫沒有生產的跡象,一直到了第二年,還是無動於衷。

對此王華夫妻和醫生,多少都有些害怕,孩子晚產這麼久,莫非有什麼問題不成?但是還好,臨盆的時間總算到來,隨著一聲嘹亮的啼哭,一個健康的男嬰被抱了出來,大夥總算鬆了一口氣,王華更是喜不自勝,孩子應該取一個什麼名字呢?

此時恰逢王華母親在晚上夢到有天神從雲中將兒子送下,隨即取名王雲,為此王家的祖父,王雲所休息的居室,也被稱之為“瑞雲樓”。

作為家族中傳承的第三代男丁,王雲的教導,自然成為了頭等大事,為此家族當中,飽讀詩書的父親和祖父,從小就對其展開了嚴格的培養,但讓人感到困惑的是,王雲學會了寫字和閱讀,卻怎麼也不會說話,大家因此而擔心,難道王雲是因為晚產,落下了失語的毛病?但是年幼的王雲,記憶力卻也超出常人,很小就能夠默寫祖父的藏書。

一直到1477年,王家來了一位得道高僧,當王雲被引出來相見後,高僧對其卻十分感興趣,他聽聞了王雲的故事,卻一語道破了王雲不說話的玄機:“好個孩兒,可惜道破。”在高僧看來,王雲自然是大器晚成的典範。

說來也奇怪,正是在高僧看過之後,王雲卻奇蹟一般的張口,逐漸和正常孩子沒有任何區別,十分開心的祖父,也是有所感悟,隨即按照《論語·衛靈公》的句子,“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將其改名為“守仁”,字陽明,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這是誰了。

在明朝的歷史上,能夠被稱之為完人的不多,王陽明正是其中幾個之一,青年時期的積累,也讓他在超出常人的道路上更進一步,12歲時,恰逢蒙古入侵,王陽明和先生辯論天下以何為重,王陽明就堅持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

為了能夠理解南宋理學“格物致知”中的道理,“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18歲的王陽明,硬是搬了一條板凳,對著庭院中的竹子“格”了七天七夜,結果什麼都沒有參悟到,竟然還將自己累出一生病,這成為了王陽明對“格物”學說懷疑的轉折點,也成就了中國哲學史上最著名的“守仁格竹”。

成年後的王陽明,對於明朝的穩定,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身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的他,先後在南中地帶,剿滅了大量寇匪,到了1519年,又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以倉促組織的8萬平叛軍,擊潰了寧王麾下的10萬精銳。

而他更大的貢獻,更是在中國哲學和思想上,王陽明作為“陽明心學”的創始者,強調“知行合一”,成為了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對韓國和日本,也起到了十分很重要的影響,這是否和他早年的神奇遭遇有所聯絡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上一篇:唐朝與很多國家都有邦交來往,為何還會有印度人對此有這樣的反應?
下一篇:譚正倫是誰?她是江姐丈夫的前任,冒死撫養其子,兒子卻被他人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