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隆美爾之子曼弗雷德,回憶元帥被迫自殺全過程:他們只給我十分鐘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齊聚一堂,他們分別是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次會議,也直接決定了歐洲主要的方向,他們所代表的三個國家也是在反法西斯鬥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在德國戰敗後,必將接受這些國家的審判。

廣大民眾都非常關心,這些在人類歷史上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帝國軍人們最終的歸宿究竟如何,這其中當然包括了罪惡滔天的隆美爾。

可是,在紐倫堡法庭上,一位名叫凱特爾的罪犯竟然說,隆美爾的真實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而命令他服下劇毒的,正是他所效忠了大半輩子的元首希特勒。

後來,隆美爾之子曼弗雷德也講述了這一段歷史,在他回憶元帥被迫自殺的全過程中,有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只給十分鐘。

曼弗雷德

隆美爾生命的最後時刻

他出生在一個正統的知識分子家庭,其父親和祖父都是頗具盛名的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讓隆美爾身上有著一種德國特有的紳士風度,不過,他並沒有去走父親的老路,而是在1910年的時候加入陸軍,憑藉優秀的表現進入軍官學校開始學習生涯。

可能與身邊其他士兵相比,隆美爾身上最為獨特的東西就是天賦,這是其他人所不具備的。

隆美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此時的隆美爾和希特勒做著同樣的事情——為德國的榮譽而戰,全民都沉浸在一種狂熱的戰爭氛圍之中,隆美爾也在這次戰爭中獲得了一枚“藍馬克斯勳章”,這一枚勳章對他的意義深遠。

即使在後來取得了更大成就,他始終都沒有將這枚勳章摘下來。

從士兵到教官,隆美爾很快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轉變,在這一期間,他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下了一本《步兵攻擊》,而這本書也在無意中被希特勒看到,因此他獲得了一次飛黃騰達的機會。

當希特勒憑藉巧舌如簧的演說能力上臺以後,便開始勾勒起自己的藍圖。1939年,德國突然對隔壁的波蘭發動了閃電襲擊,隆美爾衝在前線,併成為第七裝甲師師長。

有了一支完整的部隊能夠指揮,隆美爾的軍事天賦展現的一覽無遺,他更加大膽,每場戰爭都是放開了去打,就這樣,第七師很快獲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這裡面就有隆美爾的大半功勞。

到了1941年,隆美爾已經晉升為中將,被希特勒安排到非洲軍團當軍長。這會德國的盟友義大利情況非常差,在北非被英國部隊追著到處跑,德國人覺得這樣不是個事情,這才派出了悍將隆美爾,也就是在這裡,隆美爾快速成名,“沙漠之狐”的名號就抗在肩上了。

這樣一位優秀的將領,為何會服毒自盡呢?

這其實離不開隆美爾本人的政治立場。當時的德國,民眾幾乎都被希特勒的演講能力征服,對於元首提出的各種事情幾乎沒有異議。不過和希特勒對比,隆美爾的立場算是非常溫和的,打仗的時候,他是一名將領,需要對手下計程車兵負責,不能讓大家白白送命。

可在政治立場上,或者說是對於希特勒本人的一些政見,他總是提出反對意見。

比如,在當年英國軍隊派出元帥蒙哥馬利之時,隆美爾就提出北非戰場的局勢最終還會被英國佔據主動,德國有可能面臨雙面夾擊的局面,因此他還提出了一些停戰主張。

希特勒總是在自己的指揮室中對著地圖指手畫腳,而隆美爾從來不會在司令部指揮作戰,他從士兵當起,覺得指揮官需要身在前線,才能夠真正明白戰場究竟發生了什麼,也就是這樣的習慣,讓他在指揮上起到了重大作用。

不過此時的希特勒正把目光聚焦在蘇聯戰場上,對於隆美爾在北非取得一些勝利並沒有太當回事,也正是這樣,當盟軍突破了德國的一道道防線後,希特勒命令遠在非洲的軍團“要麼勝利,要麼毀滅”,雙方的間隙越來越大。

隆美爾說了一句實話:戰爭還想要獲得勝利,幾乎已經是不可能了,德國現在爭取的應該是“有條件的投降”,也正是這句話徹底激怒了希特勒。

不過,隆美爾就算不喜歡希特勒,但他依舊對德國保持著忠誠,在那場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前,他已經給希特勒寫了一封信,信中闡述了諾曼底失守的可能性,還著重分析了原因。氣頭上的希特勒已經是徹底油鹽不進,想讓他閉嘴。

隨著德國漸漸喪失了最初的鬥志,前線的戰士已經看不到勝利的曙光,希特勒的黨內也出現了各種分歧,在1944年7月,希特勒遭到了一次暗殺,在事後的調查中,隆美爾被指控為同夥。

此時,隆美爾究竟是不是同夥根本就不重要了,因為他跟希特勒之間存在的分歧,就註定了他必須喪命。

至於隆美爾具體是如何死亡的,先是在審判庭上有其他戰犯說出了大概,最終這份回憶被揭開,還是由隆美爾的兒子曼弗雷德的回憶中得來的。

在隆美爾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以後,他也並沒有選擇逃跑,希特勒剷除異己的手段可謂人盡皆知,就算是為了家人,隆美爾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那一天,他穿上了一件開領制服,這是當年在非洲打仗時穿的。到了中午,一輛汽車停在了門口,兩位軍官要和隆美爾單獨談談,於是走進了一個房間。

兒子察覺到了一些異樣,不過他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在外面靜靜地等待。樓上持續了幾分鐘的交談很快結束,曼弗雷德趕到了母親的房間中,父親也進來了,他對兒子說:“我剛剛已經和你的母親聊過了,我將在一刻鐘之內離開人世。”

無論是最初的交談,還是和家人的對話,隆美爾始終帶著一股紳士的氣息,表現非常平靜。

他向家人交代,兩位驅車前來的將軍已經將毒藥帶來了,說到這裡,他還是略有停頓,說:“死在自己人手裡,確實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

以將軍送毒給隆美爾,也算希特勒對他一生南征北戰的肯定,讓他體面的走完最後一程,這種毒藥藥效發作的時間也僅僅只有幾秒鐘。

此時的曼弗雷德不希望父親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人世,還提出了反抗,不過隆美爾在看透兒子的意思後,及時制止了他,並且對他說:“我一個人死,也不希望大家在亂槍下斃命,外面已經被重重包圍了。”

後來,當一家人走向兩位將軍時,他們舉起右手,向隆美爾敬禮,其中一位名叫布格多夫的將軍還喊了一聲“元帥”。

禍不及家人,隆美爾早已做出了選擇

“兩位將軍來的時候,過了小山便把汽車停在了附近的一個空地上,其實從那天上午開始,就有大批衛兵包圍了我們的住宅,如果我們有任何反抗的行動,他們將會執行格殺勿論的命令,而父親這麼做,也是為了護一家人周全。”

隆美爾倒在地上,頭上的軍帽已經滑落在地面上,那根象徵元帥權威的柺杖也停靠在一旁,他們將遺體運送到醫院中去,布格多夫隨後將隆美爾的死訊報告給希特勒,“沙漠之狐”的一生最終落幕。

禍不及家人,隆美爾早已做出了選擇

當希特勒從刺殺行動中僥倖逃脫後,異常清除異己的行動便正式拉開序幕。他給了隆美爾三個選擇。最為體面的結局,就是自殺。

如果隆美爾選擇了自殺,他不僅能以國家英雄的形象下葬,家人們還會獲得一大筆撫卹金,這或許也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隆美爾沒有這麼做,那麼希特勒的衛兵將會採取進一步行動,將隆美爾秘密處死,他的家人們也會被當做“叛國者”對待,下場不言而喻。

在希特勒作出決定以後,隆美爾想帶家人逃跑已經不可能了,他的後路已被全部堵死,雖說是三個選擇,後面兩個都是無解的選項,德國沒有徹底戰敗之前,隆美爾想做什麼都已經來不及了,實際上來看,希特勒也僅僅給了隆美爾一個選擇而已。

隨後,德國人得到了一個訊息:隆美爾在法國戰場受傷後死去,德國將為隆美爾舉行一場盛大葬禮。相比於他的死,葬禮則更加風光,這也事關到德國的聲譽。

德國在二戰中臭名昭著,不過隆美爾在世間的評價似乎還有著不一樣的書寫方式,英國和德國就算還在敵對狀態,丘吉爾也盛讚隆美爾,在他的指揮下,德意聯軍多次在歐洲大陸上反敗為勝,就算北非戰場是以失敗而告終,可隆美爾用兵如神依舊是盟軍公認的事實。

這跟隆美爾本人對待戰爭的態度密不可分,他要求手下計程車兵要善待俘虜和百姓,不允許對手無寸鐵的人下手,甚至還寫過信勸誡希特勒,讓他不要濫殺無辜,只可惜沒什麼作用罷了。

不過,就算是世人描繪中再怎麼彬彬有禮的隆美爾,出生於德國就得肩負著德國的歷史使命,就算這條路是錯誤的,他也沒有任何辦法改變,他做到了對國家的忠誠,最終以自殺結束一生。

希特勒的“優待”出發點絕不是基於隆美爾曾經的貢獻,仔細分析後不難看出,他在當時還是有著很多的考慮。

由於隆美爾本人在德國國內享有極高聲望,他的用兵如神也多次被當為典範來宣傳。

德國在前線節節敗退的局面還沒有逆轉,此時若是以“叛國罪”處死隆美爾,對於前線的將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想要在將軍和百姓中同時兼顧,那也只能在其死後舉行一場盛大葬禮。

在很多事情上,希特勒的心眼都比較小,在德國的官方公告中,提到隆美爾的最後死因是“中風”,這也確實不是個體面的死法,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希特勒的報復行為。

或許,隆美爾深受尊重,還有個重要原因是在於他自己的“私德”上,特別是在感情方面,就算是成名,也不會放縱自己,始終保持著對待妻子的忠誠。他是一名出生的指揮官、一名好丈夫和好父親、同樣也是臭名昭著的戰爭罪犯,隆美爾就是這樣一個複雜的人。

可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曼弗雷德在長大以後也進入了政壇,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在德國剛剛戰敗的時候,不少人都好奇隆美爾的死亡真相,曼弗雷德也最終在1945年公佈了自己的回憶,他也提到了,父親算是自願赴死,並沒有受到什麼脅迫。

可能也正是這樣,今後的小說及電影中,不少編劇都專門將隆美爾刻畫成一個較為正直的形象。

上一篇:原來,天安門的模樣是長久以來的成果!
下一篇:五六十歲的老年人掀起離婚高潮,嚇壞的卻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