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劉邦死後,託孤大臣殺光他的嫡孫,卻開創了一個盛世

“漢高辛苦事幹戈,帝業興隆俊傑多。 猶恨四方無壯士,還鄉悲唱大風歌。”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先後誕生了十餘個大一統王朝。數百位居高臨下、高居寶座的皇帝中,昏庸之君和高明聖主都不是很多,大都是平庸之輩。最了不起的就是各朝各代的開國皇帝(或者是參加開朝立代的皇帝,最為典型的是唐太宗)。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出身最卑微的開國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是漢高祖劉邦。不過相對於當過和尚、要過飯的朱元璋,劉邦畢竟當過亭長,還是不錯的。兩人不僅出身相似,對待開國功臣的態度也是一樣的。

朱元璋透過胡惟庸案、藍玉案將當年跟隨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將掃蕩一空,能夠活下來的寥寥無幾,那可不是祖墳冒青煙,簡直是著大火了。不過劉邦卻沒有那麼狠,他誅殺的一些功臣都是割據一方的異姓諸侯王,兩人這樣做都是為了鞏固政權,讓自己苦心打下的江山傳送千萬代。

如此看來劉邦對那些老哥們還是很仁慈的,但是在他死後,曾被他信任的託孤大臣卻沒有放過劉邦的子孫,也就是漢惠帝一系被屠戮一空。殘酷的歷史真相證明,劉邦殺的功臣太少了。那問題是,為何這些託孤大臣要這樣做呢?

高祖十二年,劉邦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不久劉邦在討伐英布叛亂的時候,受傷重病不起。眼看高祖時日不多,陪護在塌前的呂后詢問,如果陛下百年之後,相國蕭何也隨他而去,又有誰能擔此重任呢?

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劉邦說了四個人,曹參、王陵、陳平和周勃,並且說“安劉氏者必勃也”,從這幾人後來的表現來看,劉邦看人確實準,只是他沒有料到,保衛安定劉氏江山的是周勃,屠殺自己嫡孫的也是這個人。

高祖駕崩後,漢惠帝繼承大業,不過此人性格軟弱,面對力量強大的開國功臣集團和同姓諸侯王,呂后感到自己勢單力薄,最終只能依靠自己的呂氏家族。不少呂氏子弟被委與重任。

漢惠帝在位七年後,也追隨高祖而去,呂后先後立劉恭和常山王劉弘為帝。此時完全掌握朝中大權的呂后,並在陳平和周勃的支援下,分封自己的子侄為王,並開始打擊劉氏子弟。

在呂后死前,劉邦的幾個兒子只有劉肥和劉恆還活著,劉肥雖不是呂后所生,但是從小跟著她長大,加上劉肥也沒有什麼野心。而劉恆的母親薄姬,也是不得寵的一位,這一點讓呂后對她沒有什麼恨意,也沒有波及到劉恆。

公元前180年,在劉邦去世15年後,呂后的人生終於走到盡頭。而呂后的離去也會讓超重的權勢平衡被打破,當年九月,齊王劉襄獲悉呂氏造反的訊息,與周勃、陳平等人取得聯絡後,開始了“誅呂行動”。

陳平和周勃先是聯合酈寄,騙出北軍印綬,接收軍權後,將呂祿剷除。隨後又將相國呂產殺死,這兩個人一個掌握軍權,一個執掌朝中大權,核心人物沒有了,呂氏家族的命運也只能由他們的對手決定了。

經過瘋狂的殺戮,呂氏子弟被掃蕩一空。不過從呂氏集團的後續發展來看,他們是沒有造反的陰謀,如果真的有,那北軍的軍權怎可能輕易交出呢?這無非是剷除呂氏集團的一個藉口而已。

雖然呂氏集團滅亡了,但是功臣們還覺得沒有清除所有潛在的危險,他們認為少帝等惠帝子嗣帶有呂氏的血脈,難保他們長大後會令呂氏集團死灰復燃,遷怒於這些誅殺呂氏的大臣。

所以他們將漢惠帝剩下的五個兒子全部誅殺,對外宣傳這幾個兒子都不是劉氏後人,而是呂氏子弟。可憐劉邦的這幾個嫡孫,因為一次政變死於非命,還讓惠帝落下無法生育的結論。

其實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歷史上的惠帝真的沒有生育能力,給他弄幾個假兒子繼承大業,也不至於搞六個吧。

呂氏勢力被誅滅後,少帝也被殺,朝內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經過商議,最終選擇寬厚仁慈名聲很好的代王劉恆,其實他們也是認為劉恆比較好控制。

其實對於這個好訊息,劉恆最初還是很牴觸的,為以防萬一,向長安行進途中他一直小心翼翼,害怕遭遇不測,好在沒有什麼意外發生,他安全抵達長安,並在渭橋受到朝中大臣們的迎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劉恆登基稱帝前,他的王后和四個嫡子都意外去世,史書中對此記載的非常簡單,也很模糊。不過透過代王后來自呂氏家族就好理解了,這肯定是功臣們做的好事。

如果劉邦知道在他離世15年後的這場劫難,他肯定後悔當年對這些功臣實在是心慈手軟。而明太祖朱元璋或許正是吸取這個教訓,才有了明初將朝中或者說是全國的文武官僚趕盡殺絕的四大案。

不過功臣們的此舉也引領中華大地進入一個新的盛世“文景之治”,這或許是他們當初沒有預料到的。

上一篇:農民軍悍將王倫:與清軍巷戰五天五夜,後陣亡沙場
下一篇:秦始皇之母趙姬曾忍辱負重,但最終身敗名裂,她究竟是啥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