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漢匈戰爭中,為什麼匈奴人很少殺掉被俘的漢將?

秦朝時期,北方的匈奴被蒙恬吊打,連發祥地河套地區也被秦軍搶佔。漢朝建立後,匈奴誕生了一位不世出的英雄冒頓單于,帶領匈奴達到實力的巔峰,成為漢軍的勁敵。從漢高祖到漢宣帝,大漢與匈奴的戰爭延續了一百多年,兩軍對戰中,各有勝負,期間也有不少漢將成為匈奴的俘虜,但匈奴對於他們都是以善待之,很少出現被殺的現象,這又是為何呢?

厚待漢將不能簡單說匈奴人有慈善之心,善待俘虜,我們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一、匈奴仰慕先進的漢文化

以遊牧為主的匈奴,失去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後,遊歷於廣闊的草原。這裡不只是有遙無邊際的草原,還有逐漸擴大的荒漠,生活條件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文明還未開化的匈奴,十分仰慕漢文化。

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是,在匈奴沒有中斷與漢朝戰爭的同同時,也會央求與大漢進行和親。這不僅是單于可以迎娶尊貴的漢朝公主為妻,彰顯其特殊的政治地位,還可以從陪嫁品中獲得很多草原上無法生產的器皿或珍貴物品,最重要的是可以吸收、學習到漢人的進步文明。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心理,在俘虜漢朝將領後,都是厚待他們,在得到這些漢將的真心誠服後,可以學習到中原先進的思想文化,充實匈奴的實力。早在漢高祖時,韓王信、燕王盧綰等率部歸附匈奴,他們的到來令匈奴對自己的對手瞭解的更詳細,與之對戰時可以做到知己知彼,進攻更加有效。

其實漢朝一方也是很擔心被俘漢將被匈奴所用,一次大漢使臣回報,有一位姓李的漢將在邊境訓練匈奴軍隊,此人其實是李緒。但心生忌憚的漢武帝誤以為李陵,不但將為李陵辯護的司馬遷處以腐刑,還族滅了李陵全家。

二、匈奴敬重強者

多變的草原氣候培養出匈奴特有的文化,其中一個就是他們敬重強者,蔑視弱者。在善待漢朝將領的同時,好戰的匈奴人對於可以征服的民族,卻有殘忍的另一面。

老上單于即位後,打敗月氏軍隊,將月氏國王的腦袋割下,用頭骨支撐飲酒用的器具,而那些已經沉浮的月氏百姓,也沒有逃過劫難,倖存的月氏人只能向西域遷徙。

再看強盛的漢朝,李陵以五千步兵對戰十餘倍匈奴騎兵毫不懼色,並擊殺敵方上萬,對於這樣的強者,匈奴也只有心生敬畏。李陵在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後,受到匈奴奴鞮侯單于的厚待,不但將公主嫁給他,還封李陵為右校王。

匈奴這樣做,不但可以學到漢軍出色的軍事戰術,對漢軍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會引來更多的漢將甚至是漢人前來投奔匈奴。

三、匈奴與漢對待俘虜上的“默契”

匈奴不殺投降或俘虜的漢將、漢軍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漢朝也是同樣優待匈奴俘虜或是投降者的。

漢景帝時,就曾有五位匈奴將領主動降漢,漢景帝最初擬定封他們五人都為侯。但遭到名將周亞夫的強烈反對,他認為這些投降變節的匈奴將領都是沒有自己的操守,不應該給予他們這樣的優待,但漢景帝堅持己見,堅決封予他們侯爵。

漢武帝時期,名將霍去病的兩次河西之戰,俘獲渾邪王的相國、兒子、妃妾、將軍、都尉眾多,這些人都被採取歸化手段,進行了妥善安置。

其實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從匈奴和大漢的人口、經濟等方面來看,如果兩方都是大肆殺害戰俘,到底哪一方損失的更大呢?那肯定是人口少的匈奴了。

雖然說匈奴透過優待的俘虜、招降措施,得到的利益很大,但難保有一些目光短淺的領導者,匈奴的郅支單于性格就比較殘暴,曾殺害漢使谷吉。此舉也讓他的下場很慘,後來陳湯遠征北匈奴,砍下了郅支單于的腦袋。

東漢永元年間,竇憲深入瀚海沙漠,在金薇山大破匈奴,終於從根本上上解決兩漢的匈奴之患,但這久違的勝利並沒有帶來北方的長久安定,匈奴的完敗讓另一個遊牧民族鮮卑逐漸強大起來,中華文明又將迎接另一次挑戰。

上一篇:陝西發現25歲女子墓,出土唐朝最奢華鳳冠,丈夫的墓誌讓人淚滿襟
下一篇:古墓界的“釘子戶”,慈禧和光緒根本不敢動它,連鐵路都要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