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沐英:朱元璋最信任養子,世代鎮守雲南,沐王府受尊重堪比親王?

明朝世代顯赫家族,莫過於魏國公徐氏(徐達)、世代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沐氏(沐英)。

沐氏的這份使命起始於沐英,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

一、沐英備受朱元璋喜愛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八歲的定遠孤兒沐英被朱元璋收養,交由馬伕人照顧。此時朱元璋二十四歲,剛和郭子興的養女馬姑娘成親不久,這年冬天,元將賈魯率元軍圍攻濠州,不惜代價,猛烈攻城。如果不是賈魯突然病死,城內起義軍的結局吉凶難料。次年五月,元軍解圍後,朱元璋回鄉招募了七百多士兵,才被郭子興提升為帶兵的小軍官:鎮撫,從五品。朱元璋自己的處境十分艱難,當時能收養這個孩子著實難能可貴。

朱元璋後來陸續收養了二十多個義子,沐英可能是收養時年齡最小的。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沐英的長子沐春出生,此時沐英十八歲,他的原配妻子是馮國用的女兒,馮國用最早建議朱元璋攻取金陵,深受朱元璋信任,多年統領親兵。給沐英安排這樣的親事,可見朱元璋對他的喜愛。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的當月,提升沐英、藍玉、何文輝為大都督府都督僉事,從二品。次年十二月,二十六的沐英被提升為同知都督,從一品。大都督府設左、右都督各一人,正一品,沐英當時很可能在這個明初最高軍事機構中位列第三,可見升職很快。

當時,左都督李文忠、右都督馮勝常年征戰在外,真正主事的人可能是沐英。

對於這段時間沐英的表現,《明史·沐英列傳》是這樣記載的:“府中機務繁積,英年少明敏,剖決無滯。後數稱其才,帝亦器重之。”

可見,沐英處事幹練,充分展現了個人才能,得到朱元璋和馬皇后的交口稱讚。

洪武十年十月,因為跟隨鄧愈出征吐蕃之功,三十二歲的沐英被封為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湯和於洪武三年被封為中山侯時只有一千五百石食祿。

二、朱元璋對雲南極為重視,沐英能奉命鎮守,說明深受信任

洪武十一年十一月,沐英被任命為徵西將軍,率藍玉出征西番,此時藍玉的職位仍是都督僉事。

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令傅友德率藍玉、沐英出征雲南,共派出了三十萬大軍,勢在必得。比較而言,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攻打張士誠佔據的浙西地區,都動用了二十萬兵力,北伐元朝派了二十五萬兵馬。

朱元璋精心籌謀,雷厲風行,佔領昆明後,立即設立軍事、行政機構,為下一步進攻大理作準備。

洪武十五年正月,朱元璋設立貴州都指揮使司,派兩名侯爵鎮守:費聚、梅思祖。

二月,雲南都指揮使司設立,並在要衝之地設立衛所,前軍都督僉事謝熊戈、預左軍都督僉事馮誠掌管都司事務,而馮誠是馮國用的兒子,大都督府已於洪武十三年改為五軍都督府,五十七已經致仕的武將被派去駐守雲南各衛所。

與此同時,改中慶路為雲南府,設雲南布政使司。

此外,朱元璋還下令修路,設郵驛,六十里為一驛,令戶部招募商人往雲南運送鹽糧,換取大明寶鈔或鹽引、茶引。

閏二月,沐英、藍玉領兵攻克大理。

三月,朱元璋下令更置雲南布政司所屬府州縣: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縣。

而且,令此次出征的江西、浙江、湖廣、河南都司的兵力戍守雲南,增設衛所,實行軍屯,並設定雲南鹽課提舉司。

為減少阻力,獲得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的支援,這年三月,朱元璋派使者赴雲南,賜予冠帶、誥敕,封官授爵,承認元朝所授的官職,比如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招討使、長官等,或者在其聚居地府、州、縣設立土官,基本上原官授職,“莫若順而撫之,示以恩信,久則自當來朝矣”(《明太祖實錄》)。

朱元璋還下令設立州學、州學、縣學,挑選士官子弟和民間才俊入學,並且宣佈:願意入仕為官的有才能之人,讓官府送至京師,量才錄用。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令傅友德、藍玉班師回朝,令大理總管段世遷入內地,隨侍齊王,賜予千戶的俸祿,他認為“非名臣望重者,不能守也”(《明太祖實錄》),於是留下養子沐英統兵鎮守。

三、沐英忠心耿耿,盡職盡責

《皇明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朱元璋想恢復朱英的姓氏,於是問道:你是誰的孩子?朱英懇切地答道:我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和皇后的養育之恩。朱元璋又問了幾次,朱英仍是同樣的回答,朱元璋十分感動,賜姓沐,於是朱英變成沐英。

雲貴高原大部分地區海拔高於一千米,高原上群山起伏,落差極大。直徑在10公里以下的山區或丘陵地帶區域性平原被稱為壩子,這裡土地肥沃,適合種植農作物。在全省耕地面積中,雲南省1100多個壩子大約佔比三分之一以上。

宋朝時,白族首領段氏建立大理國,統治雲南。元朝攻入雲南後,管理比較鬆散,設立大理都元帥府,讓大理國王之子段實總管大理及附近諸郡,世代駐守。

複雜的地理環境便於當地土官憑藉高山險阻維持世襲統治,明朝的治理難度很大,沐英能文能武,恩威並施,不僅領兵征戰,守護一方平安,而且頗具治理才能,深受百姓認可,使雲南成為明朝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沐英認真執行朱元璋的旨意,根據每年屯田的成績進行獎懲,充分調動積極性,開墾百萬餘畝耕地,而且組織民工疏浚滇池河道,保護農業生產,還積極發展商業,修路,開發鹽井,促進鹽糧等物資流轉,便利百姓生活,“通鹽井之利以來商旅,辨方物以定貢稅”(《《明史·沐英列傳》》)。

沐英新建府、州、縣學校幾十所,讓子弟入學讀書,中原文化得以廣泛傳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化,對人的生活習俗、想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接受學校教育,參加科舉考試,從而入朝為官,逐漸成為當地百姓的一種出路和選擇。

洪武二十二年,土司思倫發率部眾三十萬發襲擊定邊,沐英挑選三萬精銳騎兵馳援。思倫發驅趕一百頭大象打前陣,為使每隊都有時間裝填火藥,沐英下令火炮、勁弩齊發,分成三隊,依次射擊,大象受驚逃散。沐英分為左、中、右三軍與對方展開殊死搏鬥,左軍稍微退卻,沐英站在高處發現後,取下佩刀,令身邊武將斬左帥首級,左帥見有人握刀疾馳而來,驚恐之下,拼死闖陣,明軍趁機反攻,最終獲勝。

冬天,沐英奉命返回京師,朱元璋在奉天殿賜宴,說:“自汝在鎮,吾無西南之憂”(《明太祖實錄》),並賞賜二百兩黃金、五千兩白金、五百錠大明寶鈔。

馬皇后去世時,沐英哭至嘔血,洪武二十五年六月,聽聞朱標去世,沐英痛哭不已,染疾去世,當地的兵民百姓無不痛哭落淚,朱元璋下令歸葬京師,配享太廟。

對於沐英的功勳,《明史·沐英列傳》是這樣說的:“太祖初起時,數養他姓為子,攻下郡邑,輒遣之出守,多至二十餘人,惟英在西南勳最大。”

沐英不僅自己忠心耿耿,還教育子孫為朝廷盡忠,他的第十世孫沐叡墓中出土了一塊金牌,正面書寫“黔寧王遺記”,背面刻著:“凡我子孫,務要盡忠報國,事上必勤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諭,慎之戒之。”

四、世代鎮守雲南,直至明末

沐英有四個兒子,長子沐春、次子沐晟、三子沐昂,先後鎮守雲南,四子沐昕迎娶朱棣的第五女常寧公主,成為駙馬都尉。馮氏去世後,沐英迎娶了耿炳文的妹妹。吳元年(公元1367年),耿氏生下沐英的次子沐晟,沐英此時二十三歲。

沐英去世後,沐春承襲西平侯爵位,鎮守雲南。

沐春頗有乃父之風,頗受朱元璋喜歡,當被提升為後軍都督府僉事,群臣提出先讓其試職,朱元璋一口回絕:這孩子是我的家人,不用試,“兒,我家人,勿試也。”(《明史·沐英列傳》)。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5年)十二月,朱標的長女江都公主嫁給耿炳文的長子耿璇,可能此時,朱元璋便已經決定日後讓耿炳文輔佐皇太孫朱允炆,這年二月,宋國公馮勝被賜死,八月,信國公湯和病逝,功臣宿將只剩下了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及洪武末年,諸公、侯且盡,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明史·耿炳文列傳》)。

沐春鎮守期間,用心治理,開墾三十餘萬畝耕地,開鑿鐵池河,數萬畝田地受益,五千餘戶百姓因而復業。

洪武三十一年,沐春去世,沒有兒子,建文帝令其弟沐晟襲爵,接替沐春。沐晟的生母是耿炳文的妹妹,在靖難之役中,他並未明確表態支援建文帝。

永樂三年,沐晟跟隨張輔出征交趾,獲勝而歸,被進封為黔國公,食祿三千石。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加封沐晟為太傅,並賜予徵南將軍印,“沐氏繼鎮者,輒予印以為常”(《明史·沐英列傳》)。

沐晟並不擅長帶兵打仗,數戰不利,不過並未受到懲罰。

天啟六年,沐天波承襲黔國公爵位。順治十八年,永曆帝朱由榔逃入雲南,在咒水之難中,沐天波為保護永曆帝戰死,以身殉國。

沐王府並非“王府”,沐家承襲至明末的爵位是黔國公,不過沐英去世後,被追封為黔寧王,沐英的次子沐晟去世後,被追封為定遠王。百姓為表示尊敬,稱黔國公府為沐王府,“沐氏在滇久,威權日盛,尊重擬親王”(《《明史·沐英列傳》》)。

上一篇: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對政治一竅不通,不容別人超過自己
下一篇:柴紹的弟弟表演絕技,為何唐太宗說:這人不能留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