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大明滅亡崇禎應負多大責任?

崇禎曾雲: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

在中國古代封建歷史發展的程序中,皇帝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說一個皇帝是十分強大,且政治能力突出的話,那麼,人民也將過上更好的生活。雖然說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將這種權力進行很好的利用。

提到明朝的亡國皇帝崇禎,或許大家都不陌生。雖然說很多人都認為崇禎是一個勤政愛民的皇帝,但是,在崇禎統治的後期階段,他卻親手將明朝推向了滅亡。通過了解相關史書也會發現,在崇禎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他甚至還向大家說出了“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這句話。那麼,明朝的滅亡究竟和崇禎有多大的關係?為什麼他會在危急情況下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呢?

作為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自上位以來所經歷的種種歷史事件就是非常傳奇的。早年期間,由於崇禎皇帝的父母並不受掌權者的喜愛,所以,他的童年生活也並不幸福。

明熹宗駕崩之後,由於沒有子嗣,所以,崇禎也不得不受遺命繼承皇位,但當時的崇禎還只有十七歲。在繼位之後,為了國家的發展,崇禎皇帝便勤於政務,而在執政的過程中,崇禎也對閹黨進行了剷除。正因如此,在很多人看來,崇禎皇帝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皇帝。畢竟他也為明朝的政治統治做出了許多正面的決策。

但是,在崇禎皇帝在位期間,國家發展大環境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自崇禎上位第一年開始,北方地區就大旱不斷,而與此同時,因大旱情況的發生,各地也爆發了十分嚴重的瘟疫。除此之外,在明末時期,各地的農民紛紛開始對國家政權產生了覬覦之心,而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的一大部分精力也不得不被農民軍牽扯。

除了農民起義情況之外,在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整個明朝的統治已經變得風雨飄搖,由於朝廷之內兩黨分庭對抗,所以,想要找到一個真正可用的人才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在繼位之初,崇禎皇帝便剿滅了魏忠賢等集團的成員,因此在後來的日子裡,文官集團的勢力也開始不斷膨脹。雖然說在很多人看來,大臣和皇帝之間應該是相互幫助的關係,但是,崇禎皇帝與臣子之間卻處於一種既互相仇視,又互相依存利用的關係。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雖然他有著十分遠大的志向,也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挽救明朝的發展態勢,但由於他本人性格猜忌多疑,對大臣的態度並不是很好,所以,在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整個國家的政治統治也出現了許多錯誤。

而在李自成的起義軍攻打到北京城時,崇禎皇帝也面臨著走投無路的境況,當時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從這一句話中能夠體現出,崇禎皇帝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昏庸的皇帝,與之相反的是,他認為明朝之所以會面臨滅亡的結局,也是基於這些大臣的影響。

可以說,透過觀察整個崇禎在位期間的種種故事也能夠發現,其實明朝的滅亡是很難避免的,即使崇禎是一個再優秀的皇帝,但沒有相關人才的輔佐,他的政治決策也不能夠得到正確的落實。

對於群臣們來說,崇禎皇帝這樣的言論顯然會讓他們感到非常失望,但無論皇帝和臣子有著怎樣的努力,這樣的歷史結局也是無可避免。可以看出,明朝的滅亡是有著非常多的因素的,並不像崇禎所說的那樣僅僅那都是大臣們的過錯。

總體來說,崇禎皇帝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但他卻並不是一個優秀的皇帝。正因如此,在接手了風雨飄搖的明朝之後,崇禎也無法做到力挽狂瀾。

結語

在對崇禎的種種經歷進行了解之後就能夠發現,雖然說明朝的滅亡有著非常多的原因,但是,崇禎也並非是完全沒有責任的,畢竟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皇帝在其中起到了主導的作用,如果說崇禎能夠及時看清局面,並做出正確的決定的話,或許明朝的統治歷史也將得到延續。

從崇禎的故事中也能夠感受到,歷史的發展有著非常多的偶然性,在我們瞭解歷史的過程中,也應該結合不同方面的原因,對歷史的結果進行相應的判定。

參考資料:《崇禎皇帝大傳》

上一篇:蜀漢後期魏延死後,除大將廖化外,至少還有哪些大將?
下一篇:李離辦案錯殺了犯人,他勇於擔責自刎而死,用生命維護了法律的尊嚴